桂林梅瓶甲天下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瓶,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就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到宋代时已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桂林博物馆共藏有各类梅瓶三百余件,包括六十余件为陶梅瓶,二百五十余件为以青花为主的明代瓷梅瓶,其中绝大多数出自明靖江王陵区。
  
   “梅瓶”并非专用于插梅花
  
   梅瓶在唐代时有部分因器形特殊细瘦类如鸡腿而被称为“鸡腿瓶”。两宋、辽金时期南北方窑场中都有生产,主要品种有青瓷、白瓷、黑瓷、青白瓷、彩绘瓷或化妆土剔刻瓷等。宋代时称其“酒经”或“经瓶”。据文献记载,“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其小口仅能容一形态瘦小的梅枝而得名,而并非专用于插梅花。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曰梅瓶也。”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梅瓶多用于盛酒,常用其盛“梅酝”酒而得名。而许之衡的说法则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靖江王陵的梅瓶从何处运来
  
   桂林靖江王陵出土的梅瓶数量之多,世所罕见。特别是各类以青花瓷为主的梅瓶,更是其他地区所少见。桂林历史上没有烧造青花瓷器的瓷窑,那么,这些瓷梅瓶从何处运来?从其器型、釉色、纹饰等诸方面看,这些瓷梅瓶来自瓷都江西景德镇。靖江王府人口不断繁衍,对瓷器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大。由于桂林不产青花瓷器,而权倾一方的靖江王府必然就近到江西景德镇采烧,以供王室及宗人之器用。实际上,明代各地藩王都有在景德镇定烧瓷器的情况。所定烧的瓷器从景德镇经鄱阳湖、洞庭湖,入湘江,经兴安灵渠到漓江,最后到达桂林。
  


  
  梅瓶的几种用途:储酒、陈设、陪葬
  
  关于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得知,梅瓶从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有所反映。桂林元代民窑瓷器中曾发现有一件肩部写有“清香好酒”的梅瓶残品。这些都直接表明了梅瓶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作为储酒器。
  此外,还有另外一些铭文则是从侧面反映了梅瓶的基本功能。如桂林博物馆藏有一件出土于明墓的本地民窑生产的陶梅瓶,其肩部堆雕了“天长地久”四字。“天长地久”本身带有祈福之意,同时也隐含了“天藏地酒”之谐意,这就表明了其祈福与储酒的双重功用。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青花梅瓶中的图案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认识梅瓶的基本功能,哪怕是目不识丁者。1972年从桂林明代靖江安肃王墓出土的青花携琴访友(携酒寻芳)瓶,除了其制作工艺无比精湛外,让人难忘的还有高士马后担食的仆人。仆人肩上所担一头为一只竹编的三层食箪,另一头则是装满美酒的带盖梅瓶。这只“瓶中瓶”与桂林博物馆所藏的不少陶梅瓶几乎一模一样。可以说,这幅瓷画比任何一件写有酒意文字的梅瓶更直观地反映了梅瓶的实际用途。因此,携琴访友(携酒寻芳)瓶不仅以其完美的工艺反映了明代制瓷巅峰时期的高超成就,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源流。
  青花梅瓶的另一功能是作为陈设器,供人观赏。在北京辽代墓群葬壁画中,发现有用梅瓶来插花的图案。台北故宫博物馆院元代佚名画《第四嘎尊者》中出现经瓶插花的画面。明代唐寅《采菊图》画有陶渊明的仆童手持插有菊花的梅瓶的情景。可见青花梅瓶可用作陈设装饰品,从梅瓶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图案及纹饰可知其具有 很高的观赏价值。
  


  孔繁峙先生对明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梅瓶作了统计和对比,指出人们将梅瓶作为明器时所包含的寓意:“梅瓶多置于棺椁的四周或周围。如北京定陵万历帝随葬的四个梅瓶,均置于棺椁四周,而孝后、端后(引者注:应为孝端皇后、孝靖皇后)随葬的各两个梅瓶,则置于棺椁头前的两侧。至于郡王所使用的一个梅瓶,则多置于棺椁的前面。可以看出,这不同的陈设方法本身就含有不同的使用意义。我国古代,往往用某种器物的谐音来表达一种吉祥的含义,把梅瓶放在棺椁四周,可能是作为一种‘四方(椁为方)清(青)平(瓶)’的象征;而内盛以酒置于棺椁之前应是‘清(青)平(瓶)长久(酒)’的寓意。总之,明墓的梅瓶,是上层统计者等级地位的标志与‘风水’寓意的象征。”
其他文献
文怀沙,号燕叟,祖籍湖南,国学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著名哲学家、红学家,被誉为“当代屈原”或“活屈原”。1910年1月出生于北京,解放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职务;现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银髯飘拂,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行动矫健,思维敏捷。他没有半点龙钟老态,神采奕奕,谈笑风声。在他面前
期刊
源远流长的书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历经千百年,我们今天还能够有幸欣赏到品种繁多、神韵各异的书画珍宝,不能不说得益于中国书画装裱技艺的发达。一件件流芳至今的书画艺术作品,凝聚着一代代书画装裱艺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他们辛辛苦苦默默无闻付出的殷殷心血。独特的书画装裱技艺发展到今天,其现状和前景又如何呢?是否也像许多传统技艺一样,被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所遗忘,甚至日渐难以为继呢?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
期刊
保利是家在房地产、军民品国际贸易方面极有影响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但“保利”广为人知还是源于2000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保利竞夺了流散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大水法之猴首、牛首。实际上,保利多年来与文化艺术品,尤其是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紧密相连,2005年7月旗下成立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迅速在市场立足,并跻身艺术品拍卖界的第一方阵,尤其2006年秋拍三个油画专场成交额1.88亿元,被媒体称为
期刊
在晚清的书画艺术舞台上曾出现了一位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的艺术奇才,他就是引领一代的“海上画派”领袖、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别号缶庐、苦铁、大聋、老仓、老缶等。七十岁以后以字行。他一生孜孜不倦,勤于创作,再加上他喜交文友,经常酬诗往来,反复吟哦推敲,故而留下了无以计数的手稿,让后人能一睹其书法和诗文之风采。湖
期刊
自1993年“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敲响了中国内地古籍拍卖和第一槌开始,13年来,北京、上海、天津为主的古籍拍卖经历了初创、狂热、淡静、成熟的几起几落。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北京中国书店、上海敬华、北京德宝、天津国拍今古斋、上海嘉泰为主力军团的格局已尘埃落定。而北京万隆、北京鼎丰、上海艺苑等十几家拍卖公司则先后淡出了古籍拍卖市场。  2006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古籍善本专场却
期刊
近年来中国瓷器价格走势一路稳中有升,2006年,中国瓷器拍卖市场仍然呈上升趋势,精品瓷器依然是吸引买家的拍场热点。  2006年3月29日纽约佳士得、3月31日纽约苏富比相继举槌。从这两个拍卖会的拍卖成交前10名可以看到,青花瓷器依然是国际市场最看好的瓷器品类。除了青花瓷器之外,佳士得的两件清乾隆粉彩罐也分别拍出了30.7万美元(约合254万元)和26.2万美元(约合217万元)的高价。   7月
期刊
旅顺博物馆于1917年建馆,1945年之前的近三十年时间由日本关东厅管辖,二三十年代入藏了一批从中国各地搜取的佛教造像,其中部分造像制作精美而且有很高文物价值。其中有一尊铜佛像,通高2.42米,重525千克,从馆藏档案中查知来源于陕西西安。佛像手、足、颈部曾经经过修复,部分改变了原貌。作为馆藏精品,曾三次著录发表,但关于其年代的界定有不同的意见。最早的著录是1932年出版的一个全英文版的《博物馆陈
期刊
“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楼台烟雨中”诗人杜牧的名句道出了当年建康佛教隆盛的情景。南朝的皇帝多妄佛,梁武帝即曾四次舍身同泰寺,然后用钱赌身。如此之多的寺塔,佛造像的数量自应不在少数。但不知何故,南朝的佛教遗迹却不及北朝多,单尊的铜、石造像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南京栖霞山石窟虽至今尚存,但后世破坏和改动过甚,难窥当年的原貌。    浙江新昌大佛寺内的大阿弥陀佛坐像,结跏趺坐,双手作禅定印,身着双领
期刊
又到年关盘点时,又到年终回眸时,又到年初远眺时。  细品2006中国艺术品市场,玉器市场表现得比往年都好,而且是出奇地好,不仅货源充足,品种多样,购销两旺,而且价格趋向合理,价值获得认可,玉文化得到弘扬,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若用一句话总结2006年玉器市场行情,这就是盼望已久的“黄金有价玉无价”不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老话、空话,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玉无价”时代终于到来。    玉器价格全线飘红  
期刊
近年,内地艺术品市场也偶有青铜器露面,尽管成交价还很难与海外市场相媲美,却也是佳绩频传。2006年初,西周青铜器“周宜壶”以2640万元人民币成交,青铜器在收藏市场日趋升温。拍卖会、古玩交易会和古玩市场上,青铜器备受藏家追捧。从北京古玩城及正庄古玩城经营者反映的行情看,2006年价格较2005年上涨两倍以上,升值速度远远超过了书画和瓷器。当然,青铜器赝品也大量流入市场。很多有经济实力却对青铜器缺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