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骨盆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来源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CT/MRI图像融合及其衍生技术在骨盆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与功能重建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6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从中选取10例接受基于CT/MRI图像融合的三维打印导板截骨辅助半骨盆切除假体重建手术患者。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1岁(17~54岁)。累及骨盆范围:Ⅱ区和Ⅲ区5例,Ⅰ区和Ⅳ区3例,Ⅰ区、Ⅱ区和Ⅳ区2例。术前经活检或前次手术明确病理诊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2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2例,转移性腺癌1例,浆细胞瘤1例。基于CT/MRI图像融合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手术,通过三维打印模型体外模拟手术优化手术方案,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三维打印技术指导手术切除与功能重建。分析肿瘤切除的外科边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10例患者均按术前计划完成手术。肿瘤标本经病理学验证为广泛性切除7例,边缘性切除3例。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3~4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5.8 h(4~7 h),平均术中出血量1 239 ml(600~2 200 ml),平均住院时间15 d。术后均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2例患者因术后肺转移病死,1例患者浅部感染经换药后痊愈,2例患者深部感染经扩创后痊愈。1例患者假体脱位,予以手术切开复位,术后X线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1,3,6及12个月平均MSTS 93评分别为18.4,22.8,23.2和23.8分。结论基于CT/MRI图像融合的三维打印导板辅助半骨盆切除技术有助于骨盆肿瘤的精确切除及重建。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p53突变在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0例贲门腺癌(包括哈族29例,维族30例,汉族31例;癌组织高、中
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了集教学、科研、实验、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智慧物流建设方案,对物流及物联网等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具有借鉴意义。
显色原位杂交法(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作为一种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方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原位检测基因的扩增、染色体易位和异倍体分析。本实验室用显色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交易手段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形式。全球跨境电商产业日渐风行,许多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已全方位多角度地实行了
目的探讨Cx43、Kai1、survivin、PTEN与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极少发生转移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
患者男性,61岁。发现右侧耳垂下肿物3个月余入院。专科检查:右侧腮腺区见一肿物,大小4.cm×4.0cm×5.0cm,边界清楚,不活动,质中等,表面无结节。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浸润癌的关系。方法 筛选出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标本内有较多癌旁组织的病例36例和同期乳腺良性病变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