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课型教学方法浅析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ing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课型: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实验教学;知识教学;习题教学;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在明确了教学任务之后。就要解决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问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
  
  一、实验教学课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从中获得一些理念。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首先,运用对比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启发性对比实验开始引入新课,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向学生显示新课题的目的性。例如,在讲解“短路”概念时,可利用图1所示的对比实验。先断开S2,闭合S1,使学生看到L正常发光,电流表发生偏转。然后再闭合S2,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自然引出“短路”的概念。这样,即使没有进行公式的推导,学生也不会感到抽象,为学生准确掌握“短路”概念打下基础。
  2 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从而培养动手和动脑,纠正错误的能力。
  3 课外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进行“杠杆”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力臂”的概念。教师在选择事例时,必须包含力的作用点不垂直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联线这一情况。
  2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最终也会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 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
  4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上我对物理教学中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虽然没有涉及到各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诸如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但我认为,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教育。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物理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王世泰)
其他文献
从1986~1994年4月通过对120例脑性瘫痪患儿病因及临床分型的分析,脑瘫发病的主要因素以新生儿窒息、缺氧、校黄疸、早产儿为主;临床分型脑瘫以痉挛型多见,其次为手足徐动型和肌无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科技、人才、综合国力全面竞争的世纪。创新是致胜的法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创新的基础和摇篮。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究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使中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对此。我结合物理教学,做了积极探索。    一、激发学生求知和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创新的前
将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几种比较纯净的物质,叫物质分离。物质的分离关注的是混合物中的每种组分,是将混合物分开,分别得到对应物质的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科于1987年至91年,一次性根管治疗病人共72人,其中男48人,女24人,治疗牙数81颗(全部为切牙和尖牙)。其中外伤折断52题,炎症29颗(牙髓炎19颗,浆液性根周炎10颗)。81颗牙全部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一方面促进了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合,齐步前进,为企业解脱财务困境,逐步走上正常经营轨道,可起到有益的作用。
中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初、中级蓝领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古人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加强实验课教学,才能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强化实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此,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源头活水。    一、通过日常生活的小实验以激发求知欲    物理教学
开开心心去游泳,结果储物柜被小偷光顾了,衣物、钱包被偷个精光,最后只好穿着泳裤在路边打出租车回家。张先生半个多月前发生的倒霉事,至今没有处理好。”游完泳发现东西被窃
期刊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肺源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及毛花甙丙(西
期刊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实验课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实验情境    1、通过实验预习报告的布置。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学生是否进行充分有效的实验预习,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的好坏。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