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年中秋的夜,我与从外地回来探亲的祖父赶往车站搭今天回家的最后一班火车。
  静谧的夜伴着瑟瑟的风,轻纱般的细雨飘落在寂静的大地上。虽是傍晚,路上依然车水马龙,成群结队的行人撑著五颜六色的伞,都往着一个方向移动。
  我坐在公交车上,望着马路上的一盏盏路灯从我眼前晃过,望着那些白天门庭若市现在却已打烊的店铺,望着银针似的雨飘在车窗上,不免有些恍惚与痴醉。
  进了车站,才发觉不管在哪个角落,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一家人说说笑笑。我小声地问祖父,他们在笑什么?祖父只是用他慈爱的目光看着我。
  到了火车上,祖父放心地舒了口气。我转过头看看周围的人们,有的穿着打补丁的衬衫,有的穿着棉质T恤、戴着耳机,有的像是去参加晚会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但不论是谁,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神色,一张张面孔都温柔可爱。
  忽然,我被两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的谈话所吸引,她们说着带方言的普通话,神情显得有些激动。其中有一个说道:“在这儿我也做了大半辈子了,唉,娃娃们都盼着我回去,今年我无论如何也应该回去看看,看看孩子们,看看当年的老屋。”另一个抖落袖子上的土灰,附和道:“是啊,人越老,越思亲啊。再不回去,转眼间半辈子又过去了吧。”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都有对至亲无尽的思念。“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离乡越远,体会越深。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与不舍,永远不会因为离别而淡化、消失。
  我看看祖父,重又握紧他的手,赶往回家的路。
  (指导教师:贾竹浩)
其他文献
全国水电厂自动化信息网,中国水电学会计算机控制分专委会和南瑞自控公司于2001年10月23~25日联合在南京召开了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各大区
好久没有回去了。  不大的房子,一方小院,还有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  我不喜欢从玻璃门进入,只爱从远些的有着铜把手的木门进去。不仅仅是因为喜爱那磨得有些光滑的门把手,最重要的是,这门是我儿时的记忆。  房子早已重新装修过,只是有些痕迹一直没有被抹平。我在门上贴的花哨贴纸,用粉笔在上面留下的白斑点,甚至用飞镖戳中自己画的靶心时留下的深痕,一直都在。  一间店铺,两个房間,租给了一户卖烧饼的人家。虽
期刊
通过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股骨中段横行骨折的动物模型(F)愈合早期计算机X线摄像仪(CR)和组织形态学观察、骨密度测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观察,研究:辛伐他汀和麝
目的:探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中央厚度、屈率、眼轴轴长及Lasik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应用A超和Orbscan裂隙扫描系统检测104例(208只眼),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角扭
在浩瀚的印度洋上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国度,它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它就是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的新加坡。  今年暑假,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造访了这个我心目中向往许久的美丽国家。在这几天里,我们与新加坡南洋女中的同学进行了学习方面的交流,对她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  初到新加坡,已是深夜。机场的静谧让我有些意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在这里
期刊
那年冬天,回老家过年。因为大雪封路,车辆难行,便在老家多住几天。爷爷奶奶倒是很高兴,我却住烦了。百无聊赖之时,突然瞥见墙角的柜子下面有一本书,上面落了厚厚的灰尘。我好奇地拿出来,掸去灰尘,原来是一本《三国演义》!翻开一看,字是繁体的,纸张已经发黄发脆,看来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闲来无事,我就从头读了起来。当我读到刘备卖草鞋那段时,突然发现了一张书签。那张书签有二指宽,一拃长,上面沾上了一些油渍,还
期刊
磨磨蹭蹭到了元旦后,雪还是来到了毗陵城。在某个灯火阑珊的夜里,她的到来,仿佛一位旅客叩响了农家的柴门,柔声地问:“能在这儿借宿几日吗?”毗陵,又怎会不答应呢?  八点多钟,就开始下雨,哗啦啦地打在我家门前的草上,打在树上,打在墙角的苔藓上,湿冷湿冷的。不禁同情起了门前的绿友。  过了一个多小时,外面鼓点般的雨点声渐渐小了,变得悠扬了,之前还是安塞腰鼓一般急促有力,现在已经像远方寺里的古钟一般绵延。
期刊
期刊
立夏过后,暑气渐盛。阳光不再温柔,慢慢地变得毒辣起来,烘烤着大地。恼人的蝉鸣使空气在凝滞的状态下微微颤动。夏天到了。  植物迅速生长着,树叶褪去青涩的浅绿,变成深绿,阳光一照,就折射出亮白而刺眼的光。草儿也长势极旺,菜畦边、麦陇上,一块深绿一块浅绿,爆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纯净的白荷,娇嫩的粉荷,鲜艳的红莲,在池塘里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妩媚多姿。早有多情的蜻蜓立在花上,与荷花、荷叶相映成趣。  田
期刊
金秋的天气正慢慢地变凉,抬眼朝院墙上的天空望去,一行大雁排列着往南飞。看到这些,我好奇我们家今年的新房客是否也会远行。  我不禁抬头看看客厅上方日光灯旁的鸟巢:那幸福的一家仍然待在这里!果然,一只身手敏捷的燕子,从屋外水杉树顶飞进了日光灯旁的鸟巢,一会儿又从鸟巢里飞了出来。一眨眼功夫来来往往不下四五回了。我觉得很奇怪,从春天小燕子出生到现在已经200多天,小燕子都已经长大了,怎么还要父母回来喂食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