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乡村教师守护一个学生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胜小学是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西江镇的一所普通村小,由于人力资源的减少和乡镇教育资源的合并,如今这里只有一名学生和三名老师。三位老师带着唯一的学生每天读书、写字、画画、踢球……课程一样也没有落下。在孩子灿烂笑脸的背后,有三位乡村教师在默默地守护。复胜小学老师冯晓宏说“学生少,作为老师难免有些失落。但對于教师,教一个学生和教十个、二十个、三十个学生是一样的。”
   (据新华社3.29)
其他文献
3月30日上午,安化县平口镇完小大课间时间,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因“上门救下祖孙三人”获赞无数的苏玉娟老师将11000元奖金悉数捐出,希望能为学校留守儿童的成长贡献绵薄之力。  捐出万元奖金   “学生未按时到校,老师上门救下了祖孙三人”,苏玉娟的这一感人事迹曝光后,当地师生及网友纷纷称她为“最美教师”。社会公益组织、平口镇党委政府、平口镇中心学校、平口镇完小等先后为她颁发奖金,共计1100
期刊
与大多数乡村学校一样,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章村小学规模并不大,一共只有124名学生,其中90%是留守儿童。2019年8月,马鑫飞来到这所山峦之下的村小工作,身体力行地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这位85后年轻校长带领着教师、学生一起动手改造校园环境,让大家设计校门、参与学校教学楼改造、制作音乐课用的打击乐器、邀请乡亲给孩子们上家乡传统面食的制作工艺……马鑫飞说:“好的乡村教育就是符合当地乡土文化内涵的教
期刊
近日,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學小学部五年七班的漫画版语文作业火“出了圈”,作业中,小学生手绘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文字内容清晰有条理,不同学生的个性设计妙趣横生。据了解,这份漫画版的语文作业是该校小学部五年七班的语文老师孙铭为孩子们留的积累作业,孩子们在做作业时可不只是画漫画,而是有条理地积累知识,进行学科融合与提升,距今已经坚持4年,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并且从中获得了进步。   (摘自《长春晚报》
期刊
德钦二小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校园建在半山,从大门到教学楼,得先爬一个陡坡,上135级台阶,才能到操场。全校868名学生99%都是藏族,家最远的离学校200多公里。孩子每年寒暑假回家两次,平时跟老师一起住校。为了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校长格桑在全校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且每个老师必须参加。每天的晨跑、跳绳、广播操让刚入校的孩子性格开朗了,饭量大了,体格壮了。校龄才10年各
期刊
在深圳的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每个教室除了讲台一面,其他三面靠墙边都放置了长排储物柜。每天一到午休时间,学生们先把课桌椅挪动到教室中心,再把隐藏在储物柜里的床拉出来,从抽屉里取出小被子、枕头和眼罩。不到5分钟,教室就变成了午休室。該校校长罗灿说,抽屉床的设计灵感,是一次和女儿的对话中偶然萌生的念头,在10岁女儿的启发下,她设计出了在教室装壁柜折叠床的方案。对于这样的配置,家长们纷纷表示赞赏。  
期刊
近日,南京郵电大学学生团队发明出一款扎针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血红蛋白对近红外线吸收较强的原理,自动识别血管的清晰轮廓,为病人精准扎针。按下按钮就能执行扎针动作,可减小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一次穿刺成功概率。   (据江苏新闻3.27)
期刊
近日,常德市武陵区东江街道附近新增了一块暖心的临时站牌。这个停靠点主要是為方便7岁的千千(化名)上学放学而增设的,这也是公交公司成立53年来首次为个人增设公交临时停靠点。千千自幼监护缺失,由外婆独自抚养长大。千千刚上学时,外婆每天接送。后来,由于外婆身体不适,千千只能独自上学。而千千的家距离公交站点还有一段步行的路程,这段路不仅狭窄,车流量还大,上下学成了难题。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得知后
期刊
将民族舞与跳绳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位体育老师带学生花样跳绳的视频走红网络。据老师介绍,将音乐和动作结合,会让大家對跳绳运动产生不同的认识。凭借融入民族舞元素的花样跳绳,杨老师带着学生屡获佳绩。   (据人民视频3.26)
期刊
3月25日,在长沙万家丽南路狮子山公园附近发生了感人的一幕。一名小女孩正在清扫散落在马路旁的玻璃殘渣,而这一幕被刚好路过的记者记录了下来。小姑娘说,她也不知道这玻璃渣是怎么掉落在这的,她看到后觉得非常不安全,就在草丛中找到一把扫把,主动进行清扫。   (据长沙政法频道3.26)
期刊
在怀化依然保留着绿皮火车。绿皮火车开得很慢,每一个小站都会停靠,乘客多为带着农产品外出交易的沿线老百姓。这些车除了票价便宜,更重要的是绿皮火车允许把装有“土特产”的担子挑上车。新鲜蔬菜、土鸡土鸭、鳝鱼、泥鳅、干笋等土特产到了怀化城里都成为抢手货,价格也比在乡下卖得好。而绿皮火车不疾不徐的“步态”,也每每勾起我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那天我从老家新晃坐绿皮火车到怀化,在公坪站上来一位提着一篮枞菌的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