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食品安全;诚信缺失;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B)—0071—02
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食品安全对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拥有诚信的品质。
一、食品安全中的诚信缺失对学生的影响
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中的诚信缺失会对学生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呢?
第一,不良商人为了追逐巨额利润,不进行合法经营,造假售假,甚至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诚信缺失。对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见利忘义、不讲信用,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产生怀疑。
第二,从守法和道德的角度来看,极少数不良商人蔑视法律法规,不遵守法律法规,无视起码的道德底线。这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并且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丧失信心。
第三,从经营理念来看,不良商人和商家由于人生价值观的扭曲,滋生了一切向钱看的经营理念。对学生的影响是:金钱至上,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误解。
二、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
第一,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懂得讲诚信是做人之本。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基本含义就是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要诚实、诚恳、守信。教师可以列举通过诚信获得成功的企业和商人,让学生懂得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诚信回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食品等各个领域的诚信建设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让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
第二,加强市场经济有关知识的教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这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但我国政府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仅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而且随着宏观调控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遏制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社会主义优越性能够得到充分地体现,使学生辩证地看待诚信缺失问题,从而坚定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三,加强法制教育。“法治”和“诚信”相辅相成,诚信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不仅要靠法律,更要靠诚信去规范。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学法、知法,进而做到用法、守法、护法,有利于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的形成。
第四,加强金钱观教育。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证,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但以丧失诚信去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是不正当的、非法的,也不道德。同时,还要让他们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业的成功、真挚的友谊、精神的欢愉、豁达的诚信等,都是人生更高的追求。因而注重诚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第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不仅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具体地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态度、选择以及责任。一个以诚信为支撑的理想信念,能使人对复杂的商业竞争等社会现象理性地看待,对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有心理上的准备,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承担起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激发起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走向歧途。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的理想,让学生讲诚信。
诚信不仅是道德原则,更是立身之本、治国之本。诚信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也影响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为了我们国家真正的强大,我们就得从学生抓起,给他们诚信的品质。
编辑:王妍玮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B)—0071—02
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食品安全对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拥有诚信的品质。
一、食品安全中的诚信缺失对学生的影响
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中的诚信缺失会对学生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呢?
第一,不良商人为了追逐巨额利润,不进行合法经营,造假售假,甚至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诚信缺失。对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见利忘义、不讲信用,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产生怀疑。
第二,从守法和道德的角度来看,极少数不良商人蔑视法律法规,不遵守法律法规,无视起码的道德底线。这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并且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丧失信心。
第三,从经营理念来看,不良商人和商家由于人生价值观的扭曲,滋生了一切向钱看的经营理念。对学生的影响是:金钱至上,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误解。
二、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
第一,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懂得讲诚信是做人之本。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基本含义就是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要诚实、诚恳、守信。教师可以列举通过诚信获得成功的企业和商人,让学生懂得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诚信回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食品等各个领域的诚信建设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让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
第二,加强市场经济有关知识的教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这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但我国政府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仅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而且随着宏观调控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遏制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社会主义优越性能够得到充分地体现,使学生辩证地看待诚信缺失问题,从而坚定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三,加强法制教育。“法治”和“诚信”相辅相成,诚信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不仅要靠法律,更要靠诚信去规范。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学法、知法,进而做到用法、守法、护法,有利于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的形成。
第四,加强金钱观教育。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证,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但以丧失诚信去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是不正当的、非法的,也不道德。同时,还要让他们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业的成功、真挚的友谊、精神的欢愉、豁达的诚信等,都是人生更高的追求。因而注重诚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第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不仅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具体地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态度、选择以及责任。一个以诚信为支撑的理想信念,能使人对复杂的商业竞争等社会现象理性地看待,对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有心理上的准备,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承担起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激发起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走向歧途。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的理想,让学生讲诚信。
诚信不仅是道德原则,更是立身之本、治国之本。诚信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也影响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为了我们国家真正的强大,我们就得从学生抓起,给他们诚信的品质。
编辑:王妍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