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青饼”与“80后”一起慢慢变“老”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洱茶有品饮价值的生命周期,似乎不比人的正常寿命短,1989—1991年勐海茶厂出产的7542普洱青饼——88青饼应该算得上是普洱茶中的“80后”吧。
  “88青”还不叫“88青”的时候,只是勐海茶厂唛号7542的常规产品,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像以往的7542一样,被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统购统销,销往当时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地香港和东南亚地区。但是这一批7542当时销路很不好,被香港批发商订购后也迟迟未提货,好几年间都静静地躺在厂家的仓库里。
  1993年的一天,香港联合公司代理云南普洱茶的陈强先生找到了当时在九龙荔枝角开茶铺的陈国义。多年以后,陈国义先生回忆起当年初见这批茶时的感觉:“我把茶深深地嗅了一阵子,感到气味非常特别,当时第一个感觉是该茶有一股大自然的芬芳,而且带有点蜂蜜的甜香。再深深嗅一下,顿时整个人的心田都投入在芳郊宁静恬逸的环境里,实是可爱。”也许是伯乐遇上了千里马,经过一番思忖,陈国义决定将那批茶共30多吨全部订下,批发商生怕他反悔,还一再要求先付款。
  10年间。这批茶始终鲜有人问津,茶主也无暇理会。至于这批茶为何一直是干仓存放,有说是因为陈国义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推介干仓茶,也有说入仓也是需要成本的,这批无人问津的青饼连入仓的资格都没有。历史常常就是在偶然与必然间演绎出来的。2003年,经过十几年自然陈化的88青在口感和香气上开始有了本质的改变,一些茶友发现这种未入仓的茶很干净,口感也非常清新、鲜爽,有独特的梅子香。很快在香港的茶友论坛“茶颠话茶”上,以浮云、蓝天为首的一些网友开始激烈讨论88青饼,一时间88青声名鹊起,受到各方茶人的追捧,存货也被扫去大部分。这只“丑小鸭”也完成了“白天鹅”的蜕变。
  我第一次喝到88青,是一位80后的茶艺师燕子为我泡的,也许是同龄人一起喝同龄茶,我们三者之间在那一天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默契。当时用的是盖碗冲泡,醒茶的时候,燕子将水沿着盖底高冲而下,我说你是要慢慢唤醒它啊?燕子笑而不语,待两道醒茶结束,燕子才说,我不想那么早就把他的活力激发出来,咱们跟它慢慢玩。第三泡,叶底开始舒展了,有淡淡的药香,汤色接近琥珀色,我端起茶杯没有马上就喝,而是欣赏起茶汤表面萦绕的茶氤,余光一扫,发现燕子也正在端详着茶汤,不经意间同时抬头,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将这杯同龄的茶送入口腔,青涩味虽还留有痕迹但已展现成熟滋味。自己跌跌撞撞走过的二十多年人生道路瞬间浮现,虽然我们脸上的稚嫩还难以掩盖,但也已经在努力地走向成熟与老练。茶汤化入体内,各种情绪一起涌上心头。我无意间的一声轻叹竞被燕子听到了,她望了一下我说,我用我赚的第一桶金换了几片88青,准备和它一起变老。果然是性情中人啊!都说80后开始进入集体怀旧的年代了,也许88青的确是适合用来怀旧的。
  说话间,五六泡已经过去,药香退去,梅子香浮现。越发的甘醇、香滑起来,满口的清香与鲜爽,几乎没有其他杂味,汤色也很是清亮。我想自88青闻名于世以后,干仓存放普洱茶逐渐被热捧与广泛实践的确是有道理的,那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真实轨迹。燕子一泡接一泡,我也一杯接一杯,不觉已过20泡,汤色依旧橙黄明亮,茶味虽已淡去,茶汤却还清洌甘甜,我喝得全身通畅,肚子也开始叫唤了,燕子仍舍不得丢弃叶底,开始用铁壶沸煮,铁壶煮过的88青汤色回到五六泡时的金红色,滋味已经没有那么足了,但是那铁壶中翻滚的叶底,正是在完成生命最后的绝唱。
其他文献
景观是城市道路环境景现在生态学上的重要对象。因此,对景观的序列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具体的案例——生米大桥西连接线道路绿化为例,通过实际的景现事例,对序列性分析,得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大树移植已不是新鲜话题,大树移植工作在国内外城市建设中都很普遍,但大树移植成活技术仍然是园林工作的关键技术。本文就大树移植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
水金龟是中庸的。声名不低,可是不在大红袍之上;香气和大部分岩茶的兰花香不同。可是却也得自然之韵;条索不似普洱那般肥壮,却也少了千年野树、追查祖宗三代的烦恼。    我承认,我对水金龟有偏爱。  可是这种偏爱是从第一次就有的。在我的心里,乌龙茶四大名丛里,水金龟是排第一的。大红袍有幸喝过一次母本的,第一泡有板栗香,后面有水蜜桃香,是那种大家闺秀中规中矩的甜香;铁罗汉,在东南亚的声誉还在大红袍之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