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

来源 :装备维修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力生产中安全作为基础,确保了正常工作的秩序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必须做好风险控制,本文对风险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关键词:电力安全;风险;必要性;措施
  引言
  风险控制,就是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以此来相应地消除并控制一些不利情况,从而强化管理质量,是一个系统性、动态化的过程,对于电力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电力安全生产中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风险控制工作的特征中,动态性可谓是最显著的一项,风险控制人员应当以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各类不安全风险因素作为凭证,通过科学分析及评估,准确预测评估结果,帮助电力企业科学防范安全管理风险,实现更高的电力安全水平。
  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影响因素颇多,通过风险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不但能降低电力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持续且稳定的保障,同时还能为电力生产人员及企业分别提供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保障,有助于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实现。电力生产这项工作具有危险性,相关领导在面对电力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工作时,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根据风险控制作业的开展,将电力生产安全风险因素查明,并以具体的安全隐患问题作为依据,合理制定并实施控制及预防措施,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至最低,促使电力企业为社会输送的电力质量得到提升,将电力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有效满足。此外,电力企业将风险控制方法实施至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通过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完善构建,可将科学依据供于企业领导管理决策的制定,为电力生产运营提供安全、可靠保障。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
  客观而言,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和流程,能够很好地支撑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社会对电力能源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电力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事故,而当前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而言,一方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仍然有待提升。在实践工作中,电力企业在处理安全、稳定以及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做的并不是非常到位,往往存在着重绩效轻安全管理的情况,一些员工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操作存在失误等情况,一些安全事故始终无法得到足够的保证,且在检修过程中,现场安全组织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一些违规的操作等都不同程度地带来了安全隐患。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2.1、优化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强化风险控制质量,优化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立足电力系统的特点,强化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处置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整体加以把控,强化风险管理控制,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制定系统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法及相应的规范措施,构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目标,更要有效明确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同时也需要强化风险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不定期做好抽查工作,充分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营。
  2.2、加强设备维护,减少风险事故
  电力生产的组成中,电力设备十分重要,良好的运行维护有助于其自身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提升。所以,日常维护建设必须严格落实,确保运作处于正常状态,以免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最大限度地控制安全事故。工作人员在电力设备停运后需及时开展检查工作,将清扫工作做好,合理使用防腐材料,尽快查明故障原因并及时处理。此外,电力设备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也需要妥善落实,以腐蚀、滴油等现象的存在与否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尽量将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2.3、结合实际,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不但需要制定风险控制总体原则,还需详细规定控制内容,以便合理把控电力行业生产各环节的风险,将风险控制目标顺利达成。具体来说,首先,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对企业自身情况详细分析,确保全体员工参与风险控制工作,将人为失误有效避免;其次,需将生产管理现有水平明确,查明存在于风险控制中的问题,在密切沟通、联系其他部门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升水平,为数据提供准确性保障;最后,重视风险控制评价工作。领导人员及负责人需对上阶段风险控制成效定期总结,并合理借鉴其他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
  2.4、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法
  消除法。此法旨在从源头上彻底消除危险源,风险控制作用突出。诸如地沟盖板、洞等危险源经常出现于电力生产环境中,所以一定要将参数监测工作做好,一旦发现参数出现异常,则需第一时间消除电力生产隐藏的安全风险。
  隔离法。主要指的是将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隔离,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电力生产的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一定要对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予以采用,把危险源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时,必须对相关规章制度予以严格遵循,以从制度上为隔离方法的有效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如工作人员在拉开刀闸时,若不想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则可借助断开点,严禁将电力系统设备与需要检修的设备混在一起。
  代替法。应用这一方法需进行于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其主要是通过低风险、低故障率的装备将高风险装备取而代之,有效减少安全风险的发生次数。电力企业需树立较高的安全观念。在开展电力生产时,需及时跟新和改造电力设备。如可实施无油化改造,让电力设备全自动化加快实现,防止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又或是以全自动控制调节取代手工調节,通过新型的清洗剂对零件进行清洗等。
  3、结语
  在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中,保证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其主要目的即是在潜伏期消除和控制隐藏的危险源,由于电力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着发生事故的隐患时刻,如果不能在其爆发前有效控制则势必会造成严重事故发生,使企业乃至社会损失惨重,因此在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且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让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平芳.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思路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2):98-99.
  [2]叶明.风险控制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1):129.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建设,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之中。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的基础和关键,更需要强化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建设,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来促进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升。在现阶段轧钢产线中都会通过PLC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但是PLC控制系统在投入使用中也会因为某些因素影响而出现干扰问题,这就会严重影响轧钢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经过不完全统计研究证明原材料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有70%都是表面缺陷,但是在原材料使用之后就会出现90%左右的表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威胁了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磁粉
微创新是基于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趋势而兴起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微创新表现为金融服务思维、金融服务过程以及金融服务框架三个维度的创新。微创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牵引供电系统能够将电能提供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电力车辆,使车辆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行。该套系统伴随快速发展的微型电子技术而不断完善,系统的不断复杂化也致使其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  关键词: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探究  复杂而庞大的牵引供电系统出现意外事故时会使社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使社会秩序发生混乱,因此需要将该系统的可靠性工作
动车组上的网络系统,起到了对动车组的整体控制、检测以及故障的诊断作用,是一种车载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动车组的运行过程中,系统能够对牵引以及制动控制等各种命令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促使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与制作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灵活利用机械化自动优势实现高质量生产,并保证加工精度。本文从数控机床加工
故障诊断技术的合理应用促使现阶段的数控机床维修效率提升,辅助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诊断,及时发现故障的位置,以保证其故障得到有效的维修,促使数控机床稳定运行。本文从机床
现阶段,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用户已经成为海量有价信息的第一生产者,因此社会化媒体正逐步成为企业争相逐利的价值蓝海。同时,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低价值数据提纯能
摘要:武器装备发展与人类战争如影相随,论述了信息战争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影响,分析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然后指出,信息战争条件下,维护支持设备将朝着“泛化、网络智能”力量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信息化战争;维修保障;智能化  引言  目前,战争形式已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陆海空空、空中、网络、电力、复杂的电磁环境的结合逐渐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  电子信息设备已经成为各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这是大数据战略第一次写入党的会议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技术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