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宫两陵”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沈阳清文化品牌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7月1日,沈阳的故宫、清福陵、清昭陵(以下简称“一宫两陵“)作为明清皇宫、皇陵的扩展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份子。加入世界文化遗产,赋予了“一宫两陵”一个走向世界的大品牌。让沉默的“一宫两陵”丰富起来,让皇家的文化得以再现,让更大的市场了解“一宫两陵”,让“一宫两陵”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是沈阳打造以“一宫两陵”为载体的清文化品牌所面临着的实实在在的一个大课题,一个全新的开拓市场的切入点。为此沈阳要紧紧以文化的探求,开拓“一宫两陵”的市场;以文化的氛围,打造沈阳清文化的大品牌。
  
  一、沈阳清文化资源概况
  
  沈阳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7200年前沈阳人的祖先新乐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沈阳的城市文明则可以回溯到2300多年前,可见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特别是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开创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近270年的基业,这在沈阳悠久的文化史页中又增添了绚烂的一笔即特色鲜明的清文化。巍峨辉煌的“一宫两陵”建筑群正是沈阳清代文化的宝贵见证,也是沈阳发展特色旅游的基础。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至今已有381年的历史,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和使用过的宫殿,又称盛京皇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体,辅以十王亭及銮驾库,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中路建筑即大内宫阙,以崇政殿为主体,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体,包括戏台、嘉荫堂和仰熙斋等,建于乾隆年间。嘉庆时期,故宫又有部分增建和扩建。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占地近5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等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墓形成两大特点:进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阶;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近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至顺治八年(1651)初建完成。康熙、乾隆、嘉庆各朝(1662年至1820年间)又对之作了若干增建和改建,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至今已有363年的历史。清昭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昭陵总体规划是以陵寝为中心,分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其中神功圣德碑楼、隆恩门、隆恩殿等建筑的设计匠心独具,造型典雅大方,材质精良;石牌坊、隆恩殿台基等石雕精美华丽,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
  总之,“一宫两陵”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地上、地下宫殿保持完好,规划、布局依然完整,古建筑与遗址未受后人过多的干预改变,自然环境也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真实性与完整性程度高。
  
  二、打造沈阳清文化品牌的优势
  
  1、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沈阳城市文化定位,提出依托清文化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沈阳要振兴,不仅应该成为经济大市,更应该成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形成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翼齐飞的新局面。“一宫两陵”是沈阳建成全国一流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托,一定要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这三处清文化资源。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城,就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找到清文化和旅游业、餐饮业、出版业、影视业等的最佳结合点。这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扩大沈阳知名度,加快对外开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是一座城市的世界级品牌,也是沈阳打造清文化品牌含金量最高的一张王牌。“一宫两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沈阳世界遗产“零”的突破,成为全国除北京外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这是沈阳市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引起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以及旅游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唤起了普通群众和国内外游客对“一宫两陵”的好奇和向往,很多旅游团队纷至沓来。“申遗”成功对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拉动和影响,自2004年7月1日“一宫两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游客量比同期增长15%。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两陵”作为发展沈阳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已经成为沈阳市旅游业新的亮点和品牌,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强大魅力和无限价值。
  3、为了更好地宣传“一宫两陵”,本着弘扬历史文化的精神,“一宫两陵”经常在报刊、杂志等出版物上刊登文章,至2004年底,“一宫两陵”业务人员共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多次主办和协办有关满族历史文化、清入关前历史等方面研究的学术会议,并与北京故宫、承德文物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东陵、清西陵等单位合作组成“中国清代宫史研究会”,联合举办6次有关清宫清陵研究的专项学术研讨会,公开出版有关清代历史和文物研究的论文集5本,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这些论文论著不仅扩大了“一宫两陵”在清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而且为沈阳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为充分利用清文化资源,在游览中感受氛围、传达文化,“一宫两陵”开展了主题鲜明的文化展示活动。在故宫举办“清代八旗兵器陈列”、“格格大赛”、“现代格格婚典”、“皇宫过大年”、“宫廷礼仪大巡演”;在昭陵茶膳房、仪仗房和东、西配殿等处举办的“清太宗及皇后妃嫔等历史人物蜡像展”、“喇嘛念经处陈列”、“御用桌椅器皿陈列”、“昭陵与清代陵寝制度展”、“清帝东巡与盛京三陵展”、“昭陵文物及建筑构件展”、“清昭陵历史图片展”;在福陵举办的“清福陵文物史迹展”、“清代皇族墓葬史料陈列”、“清福陵春秋图片展”、“清皇帝东巡谒陵仪式”等。这些活动依据历史模拟时空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丰富了游览内容,而且加深了游览者对文化的感悟。
  
  三、打造清文化品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宫两陵”在管理上应有一个统一管理机构。现行的区域行政机构实行的“管理”, 造成管理的部门很多,反而易造成一个管理真空。比如,沈阳故宫由沈阳市文化局主管,而昭、福二陵则由沈阳市城建局主管。管理机构不同使“一宫两陵”在制度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整合文化资源。
  2、在资源保护上,沈阳古城原有东、西、南、北城门,由于历史变迁、人为因素破坏等原因,造成城墙城门残缺不全,有的业已倒塌,影响了古城原貌的展现。“两陵” 林区未实行封园管理,个别晨练者和游客把古松当作锻炼休息的设施,或在上面涂鸦、攀登、乱丢垃圾,对林区资源特别是古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3、沈阳清文化在宣传上缺少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划。清文化旅游节、满族同胞寻根游、祭祀、礼仪表演等活动多集中在夏秋,冬季不仅活动少,宣传力度也不够,形成“阶段清文化”现象,个别时期极易导致宣传空白。
  四、打造清文化品牌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上述问题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有的是发展中出现的,继续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今后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视遗产为生命,求创新为永恒管理理念,严格履行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坚持“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对遗产的保护与管理,颇具创新地策划打造清文化品牌方案,加大旅游宣传攻势,努力打造清文化品牌,使世界人民真正认识、了解“一宫两陵”, 认识、了解沈阳。
  1、世界遗产地是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览审美等精神文化活动的场所,它必须严格保护,让世人世代享用。世界遗产保护区的管理应从保护出发,在保护机构设置上,应由国家统一管理,加大对遗产的监督管理力度,克服目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局面。
   2、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遗产保护投入属公益性事业。“一宫两陵”古建筑营建时间平均在300年以上,自然损毁现象时有发生,对破损文物的修缮要坚持专款专用原则,资金及时到位。古松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活着的文物”,也是构成两陵优美景观的重要资源,要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复壮和养护工作,积极抢救和养护一批长势衰弱的古松,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应给予倾斜、支持,使世界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把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旅游、文化部门要加强合作,以文化旅游为热点,开展“一宫两陵”文化史迹、文化景观等旅游线。把旅游和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同唱一台戏,发挥多方的优势,振兴旅游业的同时繁荣清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4、开发旅游纪念品。努力打造一批深受欢迎的具有“一宫两陵”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将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满汉全席"、"老边饺子"、"东北大秧歌"等极具满清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纪念品以及多彩的关东风情和民族文化展示出去。
  5、彰显沈阳旅游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满族文化。不仅要以“一宫两陵”为重点,而且要让沈阳故宫推出的“皇家礼仪巡演”、“昭福二陵” 推出的“清皇帝东巡谒陵仪式”等文化活动形成规模,提升档次,强调连续性和系统性。针对举办清文化活动季节性强的现状,着力策划以清代特色旅游文化为依托、以游“一宫两陵”为载体,春踏“满韵清风”,夏看“极致盛典”、 秋迎“紫气东来”、冬吃“满汉全席”为主题的打造文化品牌活动。
  6、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搞好“一宫两陵”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设置要有规划性,杜绝建设与遗产风貌景观不协调的项目。
  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美誉,拥有深厚的清文化底蕴,“一宫两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沈阳的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沈阳要紧紧抓住这一大好契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以“一宫两陵”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清文化品牌,展示清文化风采,让清文化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让绵延不息的民族文化瑰宝传承久远。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遵循小组优化编制的原则,结合教材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改善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而且还丰富了教学互动理论,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生主体 ;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现代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能会与侵权行为不期而遇。而在侵权法中,过失侵权占有较大的比重。过失的判断标准就成为归责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对于此问题我国立法仍是空白。本文对各国判断过失时考虑的要素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总结出对过失侵权行为进行认定时的具体标准。  关键词:侵权 过失 标准    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日渐拓展,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距离越来越近,人们由于他人活动而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愈加剧烈,对于国企来讲要想在新时期获得可持续化的发展,相应的就要求国企重视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从而从根本上
新乡是一个农业大市,在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应注重优化粮食品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对于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全球数据的日产生量变得十分庞大.为了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首先需要的便是对这些数据的有效管理,于是新的数据库技术应运而
期刊
摘要:所谓朗读,就是把作品的内容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清楚准确、形象鲜明地传达给听众的一种表现形式。朱自清曾经在《论朗读》中说:“读的用处是最大的,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它。”以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朗读。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讲和思而忽视朗读的现象普遍存在。  关键词:朗读 语文教学  朗读对于学生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朗读的重
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的相关特征与特点,然后简要介绍小区的绿化造景技术,最后对于小区的绿化种植以及养护技术要点作出详细探讨。仅供广大同行工作者借鉴探讨。
摘 要: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理论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了思想品德教师需要思考,并且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窥探,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有效构建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思想品德的具体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思
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其外部压力主要集中在竞争激烈,生源紧张;人才培养层次受限,社会认同度偏低;人才培养难以紧跟经济发展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