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美术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61—01
美术课程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课程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价值。但是,在小学、初中美术教学取得令人欣喜成绩的同时,高中美术教学却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其现状令人担忧。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美术课程实施情况不够稳定。把美术课程列为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受教学条件、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中学校美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很不稳定,存在着课程无法开足、美术教学课时被其他学科教学活动随意挤占的现象。
2.学科地位初步确立,传统观念亟待转变。当前,很多高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已从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角度来重新定位美术课程,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一些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对这门课程存有偏见,高中美术学科地位虽已初步确立,但地位低下。
3.教学条件有待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补充。当前大多数高中学校的教学条件基本上能满足美术鉴赏模块教学的要求,但受专业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有限、教师所学专业单一且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雕塑、工艺、篆刻等模块教学还难以开展。
4.教学质量还需提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但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间,主要存在着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不科学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二、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行为选择和行为组织。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要深刻地认识到,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艺术家,而是为具有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重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高中美术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更加符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且加强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强化了课程的自主选择性。这些都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美术教育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及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构建开放性的知识体系,力争一专多能,从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学行为。美术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探索、交流;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加强对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要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及时记录教学成功之处以及需要改进之处,进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与反思。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间,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其主动思维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还应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针对一些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可以用相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历史及美术作用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61—01
美术课程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课程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价值。但是,在小学、初中美术教学取得令人欣喜成绩的同时,高中美术教学却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其现状令人担忧。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美术课程实施情况不够稳定。把美术课程列为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受教学条件、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中学校美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很不稳定,存在着课程无法开足、美术教学课时被其他学科教学活动随意挤占的现象。
2.学科地位初步确立,传统观念亟待转变。当前,很多高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已从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角度来重新定位美术课程,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一些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对这门课程存有偏见,高中美术学科地位虽已初步确立,但地位低下。
3.教学条件有待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补充。当前大多数高中学校的教学条件基本上能满足美术鉴赏模块教学的要求,但受专业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有限、教师所学专业单一且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雕塑、工艺、篆刻等模块教学还难以开展。
4.教学质量还需提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但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间,主要存在着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不科学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二、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行为选择和行为组织。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要深刻地认识到,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艺术家,而是为具有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重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高中美术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更加符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且加强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强化了课程的自主选择性。这些都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美术教育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及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构建开放性的知识体系,力争一专多能,从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学行为。美术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探索、交流;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加强对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要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及时记录教学成功之处以及需要改进之处,进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与反思。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间,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其主动思维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还应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针对一些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可以用相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历史及美术作用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