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浓,中国处于连续经济较高增长状态下,就必须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经济社会步入更加稳定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由此社会对具有较高技术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增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应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和开展教学。尤为重要的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科知识扎实和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且应从根本上促成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加强科学、合理而符合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
人的人格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受自身认知水平和道德素质影响,二受家庭环境和条件影响,三受学校教育和老师行为影响,四受社会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已成年,他们已接受完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和家庭的基本教育,其人性体系已基本形成。可以说,社会环境这一外部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这需要让他们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使之更趋健康和完美。既然学生的人格形成受四个方面的影响,下面进行分析。
(一)受自身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影响。从心里行为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动屈从于大脑神经系统,而人生观、价值观又组成人的人格体系,因而人格构成要素主要来自于自身对事物和社会的认知,其实自身的道德素养就是核心,人格构成的主流思想和核心内容。尽管人的思想受外界影响,但因为自身已有的认知水平是内因,因此高职院校在促进学生人格形成时因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外因促进和改变内因。
(二)受家庭环境和条件影响。学生大多年龄小,对外界的事物和社会缺乏辨别能力,加上从小生活在父母等长辈身边,他们朝夕受到家庭成员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凡是从模仿家人和父母等长辈的言行开始,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并自然衍生自身的行为标准和是非判别准则。这是学生早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因结合其家庭环境和条件等因素进行。只有因势利导,才能有力有效校正学生的行为错误和认知误区,进而有利于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形成。
(三)受学校教育和老师行为影响。虽然主观在自我,客观在他人,但由于学校是引领社会文明的机构,是社会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更是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因此,学校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学校应创造和谐、开放、向上的校园氛围以利学生学习与成长。
(四)受社会环境影响。社会是人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任何人都离不开和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学生之所以在学校接受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其目的是要回到社会中来并为社会服务,因此他们的人格形成离不开社会这个土壤。而文明的高等职业院校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外,还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改造社会,不仅要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去勇敢接受社会检验,还要让他们投入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趋向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年轻阶层,他们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特点。
(一)具有突出的年龄特征。高职院校目前在读的学生大多在18-23岁之间,处于少年晚期和青年早期的过渡时期,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大多发育成熟或趋向成熟。同时,他们的性特征明显,是实实在在和真真切切的大小人或小大人。他们年轻好动,身体健康活泼,不仅思维敏锐和思想开放,而且易于接受新观念和勇于表现,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二)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而他们的心理特征又源自于年龄特征。他们由于局限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导致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缺少历史感知和全面性,对人生的理解和事务的处理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处理事情甚至偏执偏激。然而,对于学习和求知,他们又欲望强烈,但有时又显现得慵懒被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放矢地进行。
(三)具有明显的叛逆特征。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和人生观处于逐渐丰富和完善阶段,加上自我意识特别强烈,有时又表现得具有叛逆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心态。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只有寓教于乐,让他们对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纲领既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才会乐于接受教育,积极学习和上进。
(四)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特征。对于感情方面,高职院的学生也和社会年轻阶层一样富于热情,他们兴趣爱好广泛,爱美和个人意识突出、强烈,既富于幻想和憧憬未来,也易情绪激动和意气用事。至于在意志力和控制力方面,他们大多数时间里表现得具有独立性和缺乏耐性,虽然富于进取心和拥有好胜心,并有着较为明确的人生长期目标,但遇到困难可能会一时丧气失志,有时甚至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表现得束手无策。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管理者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对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目标和新挑战,同时对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个教师也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并成为先行者。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的管理者应是“纲”,教师才是“目”,只有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广大教师才会积极响应,如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张“网”才能全面张开。
学校管理者到底应怎样重视呢?首先应认清形势和明确方向。学校管理者只有自身具有坚定的政治责任感和迫切的使命感,才能从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觉与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由于拥有学校的行政管理权、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决策权,因而他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与方针。这就是所谓的学校本身的原因。如从社会意义考量,国有公办高职院校由于有财政拨款,目前尚能坚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和目标还不会偏离或偏向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大方针和大方向。然而如从经济意义上考量,国内目前的民办高职院校则不同,他们由于受政策、场地、师资和资金等因素制约,虽然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免不被忽视或偏向,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说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管理者首先应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地成为先行者。
教师应致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讲究教学方法。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所谓素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二是教学能力、水平等业务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首先是为人师表,其次是授业解惑。换言之,教师首先应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道德形象。
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已为成年人,但他们正处于人格初成或可塑性极强的阶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心灵上对学生予以关注,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不仅对他们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帮助他们解决“为谁学”、“学了为什么”等价值取向困惑等问题,使之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成其人格形成、完善与发展。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他们信任的师长。因此,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此外,教师只有严肃认真地履职,不断发掘和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自己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学生传经授业解难释疑,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优质人才。
人格是一个大体系,属于意识形式层面,既复杂而丰富多彩,又随着时间而变化。正如马斯洛所说,人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自我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而要实现它就必须进行精神超越,只有这样才能用行为去探求真理,使自己拥有创造力和改变社会的能力。要实现高层次的人生目标和体现自己的价值,首先就必须有精神需要,而高的精神需要就是人生观、价值观。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涌动期、理想幻想期和求知渴望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构成其健康和完整的人格体系。因此,高职院校无论其管理者还是施教者,都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对他们进行有效和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
人的人格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受自身认知水平和道德素质影响,二受家庭环境和条件影响,三受学校教育和老师行为影响,四受社会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已成年,他们已接受完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和家庭的基本教育,其人性体系已基本形成。可以说,社会环境这一外部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这需要让他们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使之更趋健康和完美。既然学生的人格形成受四个方面的影响,下面进行分析。
(一)受自身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影响。从心里行为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动屈从于大脑神经系统,而人生观、价值观又组成人的人格体系,因而人格构成要素主要来自于自身对事物和社会的认知,其实自身的道德素养就是核心,人格构成的主流思想和核心内容。尽管人的思想受外界影响,但因为自身已有的认知水平是内因,因此高职院校在促进学生人格形成时因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外因促进和改变内因。
(二)受家庭环境和条件影响。学生大多年龄小,对外界的事物和社会缺乏辨别能力,加上从小生活在父母等长辈身边,他们朝夕受到家庭成员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凡是从模仿家人和父母等长辈的言行开始,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并自然衍生自身的行为标准和是非判别准则。这是学生早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因结合其家庭环境和条件等因素进行。只有因势利导,才能有力有效校正学生的行为错误和认知误区,进而有利于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形成。
(三)受学校教育和老师行为影响。虽然主观在自我,客观在他人,但由于学校是引领社会文明的机构,是社会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更是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因此,学校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学校应创造和谐、开放、向上的校园氛围以利学生学习与成长。
(四)受社会环境影响。社会是人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任何人都离不开和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学生之所以在学校接受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其目的是要回到社会中来并为社会服务,因此他们的人格形成离不开社会这个土壤。而文明的高等职业院校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外,还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改造社会,不仅要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去勇敢接受社会检验,还要让他们投入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趋向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年轻阶层,他们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特点。
(一)具有突出的年龄特征。高职院校目前在读的学生大多在18-23岁之间,处于少年晚期和青年早期的过渡时期,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大多发育成熟或趋向成熟。同时,他们的性特征明显,是实实在在和真真切切的大小人或小大人。他们年轻好动,身体健康活泼,不仅思维敏锐和思想开放,而且易于接受新观念和勇于表现,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二)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而他们的心理特征又源自于年龄特征。他们由于局限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导致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缺少历史感知和全面性,对人生的理解和事务的处理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处理事情甚至偏执偏激。然而,对于学习和求知,他们又欲望强烈,但有时又显现得慵懒被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放矢地进行。
(三)具有明显的叛逆特征。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和人生观处于逐渐丰富和完善阶段,加上自我意识特别强烈,有时又表现得具有叛逆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心态。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只有寓教于乐,让他们对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纲领既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才会乐于接受教育,积极学习和上进。
(四)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特征。对于感情方面,高职院的学生也和社会年轻阶层一样富于热情,他们兴趣爱好广泛,爱美和个人意识突出、强烈,既富于幻想和憧憬未来,也易情绪激动和意气用事。至于在意志力和控制力方面,他们大多数时间里表现得具有独立性和缺乏耐性,虽然富于进取心和拥有好胜心,并有着较为明确的人生长期目标,但遇到困难可能会一时丧气失志,有时甚至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表现得束手无策。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管理者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对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目标和新挑战,同时对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个教师也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并成为先行者。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的管理者应是“纲”,教师才是“目”,只有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广大教师才会积极响应,如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张“网”才能全面张开。
学校管理者到底应怎样重视呢?首先应认清形势和明确方向。学校管理者只有自身具有坚定的政治责任感和迫切的使命感,才能从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觉与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由于拥有学校的行政管理权、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决策权,因而他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与方针。这就是所谓的学校本身的原因。如从社会意义考量,国有公办高职院校由于有财政拨款,目前尚能坚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和目标还不会偏离或偏向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大方针和大方向。然而如从经济意义上考量,国内目前的民办高职院校则不同,他们由于受政策、场地、师资和资金等因素制约,虽然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免不被忽视或偏向,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说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管理者首先应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地成为先行者。
教师应致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讲究教学方法。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所谓素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二是教学能力、水平等业务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首先是为人师表,其次是授业解惑。换言之,教师首先应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道德形象。
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已为成年人,但他们正处于人格初成或可塑性极强的阶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心灵上对学生予以关注,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不仅对他们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帮助他们解决“为谁学”、“学了为什么”等价值取向困惑等问题,使之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成其人格形成、完善与发展。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他们信任的师长。因此,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此外,教师只有严肃认真地履职,不断发掘和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自己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学生传经授业解难释疑,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优质人才。
人格是一个大体系,属于意识形式层面,既复杂而丰富多彩,又随着时间而变化。正如马斯洛所说,人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自我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而要实现它就必须进行精神超越,只有这样才能用行为去探求真理,使自己拥有创造力和改变社会的能力。要实现高层次的人生目标和体现自己的价值,首先就必须有精神需要,而高的精神需要就是人生观、价值观。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涌动期、理想幻想期和求知渴望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构成其健康和完整的人格体系。因此,高职院校无论其管理者还是施教者,都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对他们进行有效和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