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遗传背景及免疫发病机制的差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丙型肝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日益受到重视,各国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两者在遗传背景、免疫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差异。
其他文献
蛋白质与糖基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异性阻断多糖或碳水化合物,能对病原体感染、肿瘤发生以及某些自身免疫病起到防治作用。由于糖化合物的合成、纯化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死板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也只能一遍一遍的给学生讲,不仅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生活化素材激
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一般认为是由手术应激反应、心肺转流和(或)内毒血症所致。大量强效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IL-1ra的产生可很好反映人体本身尽可能限制手术致使的炎症反应后
本文研究了用阳树脂柱和阴树脂柱的两步离子交换法,从1AW废液中分离、提取Tc。 1AW模拟料液在0.1mol.dm~(-3)HNO_3介质条件下,通过阳树脂柱;再将Tc淋出液部分通过阴树脂柱,用
人体感染HCV后,大部分病人转为慢性肝炎,其中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尚无特效的防治方法,HCV疫苗研究亦面临困境。由于核酸疫苗独特的免疫效应,倍受医学界关注。本文
人体粘膜面积大于400Mn 2,是机体与外界相隔的最大屏障。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粘膜或从粘膜入侵,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接触着大量种类繁多的抗原。粘膜内和粘膜下含
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JAK-STAT途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IFN-γ为例,阐述了细胞因子和/或受体作为伴侣分子,与STAT一起发生核转位,并共同调控基因的表达,为JAK-STAT途径的研究提
一种新型快中子探测器首次在我国研制成功。专家鉴定认为,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这种探测器对国防科研有重要意义。其静态高真空获得
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为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途径。本文综述了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中MHC抗原提呈、T细胞抗原识别、T细胞激活和分化、T细胞免疫效应等机制的研究进展。
Flt3配体(FL)是新近发现的、能够刺激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该因子通过与酪氨酸激酶受体3(Flt30)结合,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NK)细胞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