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节的冲动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x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泉城市民来说,家门口拥有这么清澈的泉水是一件自豪的事,对些老市民而言,小时候在泉水里游泳,戏水、打水仗则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
  多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和市民纷纷提出建议,希望济南举办体现泉城特色的综合性活动——“泉水节”。市园林局等部门也曾提出具体实施意见。近年来,随着泉水的持续喷涌,社会各界希望举办“泉水节”的呼声越来越高,每年人大,政协两会都有相关内容的建议和提案。
  当初,济南市政府公开承诺要在泉水复喷的时候寻机举办全市欢庆的泉水节,筹备“中国济南泉水节”的方案在1998年即由济南市园林局提出。可是天公不作美,1999年开始,济南地区连续4年干旱。尽管济南市采取了一系列强制保泉措施,2001年9月,泉水恢复了喷涌,但是2002年百年一遇特大旱灾的到来,又将泉水逼了回去,一度满怀希望的泉水节再次泡汤。几年来,政府举办泉水节的念头就在泉水的停与喷之间往复,办节方案一直被束之高阁。
  2004年,济南雨水充沛,众名泉强劲复涌,出现了30年来未遇的泉水盛景和绮丽风光。济南市在五龙潭举办了泼水节,当时,悠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飞溅的水花与市民们开怀的笑声共同把五龙潭公园装扮成了欢乐的海洋。
  济南市相关部门也积极探索实践,于2006年9月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济南泉水文化周”活动,开展了广场文艺晚会,书法表演,“走进古城老街,体验泉水文化”,七十二名泉摄影作品展书画作品展览,“赏名泉、品名吃,游泉城”等近二十项活动,展现了济南泉水文化的特色,为今后举办泉水节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但业内人士分析,举办。泉水节”的顾虑仍是担心停喷。泉水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如果举办了“泉水节”,那么来年要是停喷或者泉水喷涌势头变弱怎么办?今年年初,各大泉群喷涌情势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更是不敢贸然推出”泉水节。
  也有人认为,“泉水节”不是不敢举办,而是泉城文化太厚重,需要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不能一锅好米煮成夹生饭。就像青岛的啤酒节、大连的服装节,泰国的泼水节那样,在一个具有国际性特色主题的吸引下,综合配以相关的经贸、旅游“大戏”,才能体现节庆的综合效应。
  因此,1998年至今,筹办“泉水节”的声音在市民的耳畔响了已经超过10年,却直是“干打雷,不下雨”。泉水的时断时喷让人们对办节的热情没了底气。
  但今年是丰水之年,72名泉全部复涌,济南泉水的喷势可以说是近10年来最好的状态。于是,很多市民建言抓紧时间筹办泉水节。据悉,济南市相关部门已经着手举办泉水节的具体细节。
  “济南市的确需要一个叫得响的节庆活动。”济南市政协委员于鹤咏在一份提案中指出,济南应创立一个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一个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极大的宣传效果和“名品”效应的成功节庆。
  “这个节不是办与不办的问题,而是该怎么办,如果没有最佳方案,不能敷衍。”专家也认为,靠大节庆的影响力带动济南的旅游是一项一劳永逸的事情,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节庆主题的定位,就像青岛的啤酒节,大连的服装节,泰国的泼水节那样,在一个具有国际性特色主题的吸引下,综合配以相关的经贸,旅游“大戏”,才能体现节庆的轰动效应和延续价值。
  “保泉的目标就是要让泉水长年喷涌,举办泉水节也是长久之计。“泉水节”方案的起草人之一,济南市名泉办原主任李世欣认为,9月不仅仅是济南泉水喷涌的最好时间,也是济南最佳的旅游季节,旅交会,经贸洽谈会,信博会都在这一阶段举行,可以将泉水节办成个以泉水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配以花车巡游,互动演出,专项旅游等群众参与性活动
  将泉水节的声势搞大。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周恭勤表示,应该借古代人文景观推广泉水文化,“比如说百花洲、曲水亭,大明湖这些景点当年泉水丰富,风景优美,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在此处赏景吟诗,可以说这些地方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应该将这些有文化底蕴的景点与泉水结合起来。”
  泉水节举办与否,其实是一个城市营销的课题。
  城市营销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为城市找魂,解决。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而后才是好戏连台,将“理想”变为“现实”。一个城市的内存和成长空间取决于它的辐射与聚合半径,即城市的影响力。为济南找魂,就是要找到济南具有唯一性,权威性与排他性,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都“叫得响亮”的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影响力。
  按图索骥,显然,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源就是“泉水”。
  与此同时,泉水申遗呼声已久。此前,“中国丹霞”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泉水申遗更为人们期待。山东此前已经拥有一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如果济南泉水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将为山东再添光彩。
  如今,随着济南多年保泉工作的进展,泉水持续喷涌应该不成问题,泉水节的举办已经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2010青岛音乐节8月17日在青岛市人民会堂盛大开幕,“乐动青岛”的优雅与“啤酒世博”的狂欢,让8月的青岛浪漫与激情交融弥漫,流连其中,“沉醉不知归路”。  本届音乐节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音乐节于8月17日至10月31日举行,主要版块包括2010青岛国际音乐大师班、青岛交响乐团音乐季和社会高雅音乐演出,演出场次累计超过20场。    乐动·丰盈震撼    今年的音乐
期刊
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纯真的爱情,这个问题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干个哈姆雷特一样,是一个永远无解的命题。9月15日,观众期待已久的《山楂树之恋》上映,电影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种老旧过气的、用一辈子光阴等待的爱情。故事被人们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这部电影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纯爱电影。  纯爱电影于这个喧嚣芜杂,欲望至上的年代横空出世,与其说是人们对传统情感方式的怀恋与致敬,毋宁说是纯爱电影的出现激起了每个
期刊
他们做了别人想不到的生意,赚到了别人赚不到的钱:他们从走家串户起步,从泺口市场开始发展壮大,他们是最为活跃的商人群体,缔造了一个关于地区人群的财富神话……现在这些人被称为“草根版MBA”,在济南商业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成为行业的代言人——他们就是温州商人。在济南,温州商人是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温商就是在济商帮的典型标本,我们希望从温商在济南的经历管中窥豹,探寻在济商帮人群的创富
期刊
100多年前,济南自开商埠,开创了中国近代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先河,商会成立潮接踵而至。100多年后的今天,山东个私经济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首次超过了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社会中不容再忽视的力量,商会成立潮也再次接踵而至。众商会纷纷合纵连横,划分着山东和济南民营资本的商业版图,也意味着百年后来济商帮的二次崛起。    异地商会在济南扎堆儿成立    2010年3月22日,山东大厦彩旗飘扬,硕大的充气
期刊
100年前的济南开埠,济南西部开启了济南的商业梦想。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济南的西部又陷入了落后的境地,形成了人们“住东不住西”的局面。  然而今天,100年后,久经历练的济南西部拥抱了京沪高铁,拥抱了济南。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以灿然新城之势出现在公众眼中。  如今从2003年的大学城横空出世到今天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西客站片区,占地5.5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建设大幕正徐徐拉开。高
期刊
最近,我读了明波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研究班结业后的一批作品,观后为之一震。如果说前些年他的作品尚有一点“业余”的话,那么,现在已经相当“专业”了。厚重稳健,气息润足,很充实,很结实,更很扎实。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山树云水的物象造型、笔墨水度的掌握、对物造化的取舍、心源意境的表达、对传统承接的认识、还是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者阿以看出明波的多元修养与驾驭绘画语言的能力。  中国画的笔墨,在中国画的审美
期刊
近年来,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跨省域城市群持续发展,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省域内城市群风起云涌,都在争当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济南显然不甘寂寞。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进入到都市圈整体竞争的新时代,未来的中国经济将是城市群,经济圈逐鹿争雄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就更有必要重新标定济南的位置和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位置。  济南一定要把自己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化放
期刊
许多人不知道,为了保护泉水,济南官方和民间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为了泉群达到“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济南市花费了相当大的代价。而济南的保泉策略在30年间也有过很多次调整。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03年之前。连年的干旱让济南的绝大多数泉水断流。细细分析济南泉水断流的原因不外乎这两项:一是上游南部山区泉水补给区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下游泉域内地下泉水资源过度开采。因此要恢复泉城特色,确
期刊
今夏的济南多雨。多雨使人少受炎炎夏日的炙烤,伴之多年保泉的努力,济南以之为名的泉水蓬勃起来。随着水位最高的月牙泉又见“月牙飞瀑”,济南的名泉已经全部复涌,泉城,也真正再现了百泉竞流的胜景。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给济南带来了天下闻名的泉。泉,是一个恩赐,带来了上天对于济南和济南人的眷顾,泉,是一个使者,维系了济南与济南人赖以生存的血脉;泉,是一个舞者,带来了赏心悦目催人奋进的舞步。这个轻灵曼妙
期刊
手头上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十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编的评论集《你一定要看董桥》。陈教授是聪明的。他不去挤董桥作品的独木桥——那时大陆有众多的出版社争相出版董桥的各种版本的散文作品——而是另辟蹊径,集纳一本董桥作品的评论集,书一上架,那响亮的名字就让读者眼睛一亮。于是,“看过董桥了吗?”几乎成了那个年代文化圈中的问候语。  董桥几乎是一夜之间风靡大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突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