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对话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今天先要考考你们,假设让相同大小的一个铁球和一个纸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你认为谁会先落地呢?也许你会认为:相同大小的铁球要比纸球重,肯定是铁球下落得快,铁球先落地。不仅你们这么想,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
  亚里士多德:我认为世间万物都向往它们各自的天然位置,有各归其所的倾向。轻的东西的天然处所在上面,重的东西的天然处所在下面。轻的东西有“轻”性,比如气、火,它们天然地向上走;重的东西有 “重”性,如水、土,它们天然地向下跑。它们自动地、出自本性地向上或向下运动。这种天然运动,是由它们的本性决定的。由于这种天然运动理论,我们能够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重的东西下落得快,而轻的东西下落得慢。
  我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观念是有体会的——玻璃弹珠当然比羽毛下落得快。他还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其下落的速度是1千克重的物体的10倍。对这些结论,我们从常识的角度觉得很自然、很有道理,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影响深远,人们一直把这个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可是,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恰恰首先要破除这些旧观念。这种“运动”观念上的变革,首先是由伽利略作出的。这位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在我们的“对话”舞台上闪亮登场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先生,很荣幸能与您对话。让我们从一个逻辑推理开始,设想一个重物(如铁球)和一个轻物(如纸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根据您的理论,当然是铁球落得快,纸球落得慢,因为铁球含有更多的重性。那么,现在假设把铁球与纸球绑在一起下落,会发生什么情况?
  亚里士多德:两个不同下落速度的物体绑在一起,快的物体必然被慢的物体拖住而不再那么快,同时慢的物体也被快的物体所带动,比从前更快一些,这样,绑在一起的两个物体下落,最终达到一个平衡速度,这个速度比原来的重物速度小,但比原来的轻物速度大。
  伽利略:您说的似乎很有道理,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绑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构成了一个新的、更重的物体,因此它的速度应该比原来的铁球更快,因为它比铁球更重啊!
  “这、这个……”亚里士多德听了伽利略的推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他发现自己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伽利略:我認为您的说法值得怀疑,从逻辑上讲,我推测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理论是: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相反,所有物体的下落速度都相同!当然,科学的进步并不完全是逻辑推理取得的。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伽利略这位“近代实验科学精神的创造者”,并未满足于逻辑推理,1590年, 他选择了比萨斜塔做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是实心的,另一个是空心的)站在斜塔上。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毛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并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这个“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揭开了物体落体运动的秘密。
  同学们,有人认为,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实验来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是同时落地的;也有人认为“比萨斜塔实验”是没有根据的,伽利略做的只是“思想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的条件很复杂,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要在真空的环境下才能成立。我们在生活中确实看到玻璃弹珠比羽毛下落得快,那是因为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还要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羽毛本身的重量来说,它所受的空气阻力是无法忽略的,只有在真空作用下两者才能同时落地。
其他文献
蔬菜要怎么挑选呢?很多人认为,蔬菜只要挑选看起来新鲜的,就是最健康的,真的是这样吗?  土豆:尽量选圆的,没有破皮。凡長出嫩芽的土豆已含毒素,土豆变绿是有毒生物碱存在的标志,如果食用会中毒。  茄子:在茄子的萼片与果实连接的地方,有一白色略带淡绿色的带状环,菜农管它叫茄子的“眼睛”。眼睛越大,表示茄子越嫩,眼睛越小,表示茄子越老。嫩茄子握在手中有粘滞感,发硬的茄子是老茄子。  黄瓜:黄瓜要选嫩的,
期刊
加拿大野生动物局的官员发现,某个地区的野兔数量突然锐减。于是,科学家们研究这些野兔是否得了什么传染病,结果找不到答案。几年以后,野兔又忽然增多了,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再度减少,野兔数量的增减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这时,有另一位官员发现,同一地区狐狸的数量也莫名其妙地循环增减,当然也找不到其中的原因。  最后,有人将这两份报告合而观之,才找到了答案。原来野兔是狐狸的獵物,当野兔数量多时,狐狸因食物充裕,
期刊
你看到过昆虫从幼虫蜕变成成虫的过程吗?你是否产生过疑问:蜻蜓的大翅膀是怎样折叠在小小的躯壳中的呢?  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三浦公亮教授从自然界的种种折叠现象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三浦折叠”的折纸方法。这种折纸方法,折叠后形成特殊的折皱,只需沿单一轴线方向拉伸,整个结构即可展开成平行四边形的“棋盘”,要收拢时则反向一推即可。  实验材料 一张A4纸。  实验过程  1.沿着A4纸的短边均匀分
期刊
格兰特船長的儿女
期刊
现代通信史上,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波导通信、电缆通信、架空明线通信……层出不穷,各显神通。现在,一些奇特的通信,虽然鲜为人知,但也开始崭露头角,正在受到通信专家青睐,它们是——  气球通信  在伊朗南部,广漠的牧场上空,冉冉地升起一颗硕大无朋的气球。这是利用气球进行通信,使这个地区的几十万牧民每天能接收到16小时以上的电视和调频广播节目,还能接通电话,互致问候。  气球通信与卫星通信有异曲同工之处
期刊
实验材料  水,易拉罐,盘子。  实验步骤  1.尝试将空易拉罐斜着立在盘子上,你會发现很难做到。  2.往易拉罐里倒入约三分之一的水,再次尝试把易拉罐斜着立在盘子上,你会发现很轻松地就能做到。  3.把盘子翻过来,盘子底面向上,重新摆放易拉罐,易拉罐还是可以立在盘子底面上。  4.找来一个台历,尝试把易拉罐斜着立在三角形台历顶部,你会发现仍然可以轻松地把易拉罐立在上面。  科学原理  物体保持平
期刊
白蚁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昆虫之一。地球陆地上三分之二的面积有白蚁分布,其中大部分白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各大洲中仅南极洲尚未发现白蚁活动的痕迹。  白蚁对树木或人类的建筑有破坏作用。不过,白蚁也堪称动物界的“建筑大师”,它建筑的巢穴雄伟而壮观。  科学合理的设计  白蚁们修建的建筑结构科学,精致、美观。  工蚁会用自身的分泌物与泥土相混合,建造起厚达50厘米的外壁,以隔断
期刊
《鲨海逃生:深海危机》(47 Meters Down:Uncaged,2019)的主要人物,是一对来自重组家庭的姐妹,中学生米娅和萨沙,一开始时两人的关系并不太好。这一天本是学校乘船参观鲨鱼的日子,但四名女生:妮可、阿莉克莎、米娅和萨沙相约自由行动,打算到一个古代城市的废墟潜水,因为米娅和萨沙的父亲就在那里工作。  影片的前半部分多少有些冗长,有评论称让人“幽闭恐惧症和深海恐惧症复发”。但在巨大的
期刊
提到藏羚羊,大家可能有所耳闻吧,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可是你知道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大草原上的细角瞪羚吗?它们也是羚羊大家族中的成员呢。  细角瞪羚长啥样  细角瞪羚是瞪羚的一种,它的角又细又长。雄性细角瞪羚的角长度约为40厘米,雌性细角瞪羚的角相对更细、更小,长度约为30厘米。  瞪羚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它们的眼睛很大,就像是在瞪着眼睛。也许因为长期生活在沙漠地带,
期刊
实验材料   水,小刀,杯子,土豆,食盐。  实验步骤  1.将土豆削皮,并切成块状,取中间的两块备用。  2.往两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水。  3.在其中一杯水中加入20g食盐,并搅拌均匀。  4.将切好的两个土豆块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等待20分钟。  科学原理  这个实验利用了渗透作用,即液体会从浓度低的地方流向浓度高的地方。土豆细胞液的浓度比水高,所以土豆块会吸收水分,導致土豆膨胀变硬;土豆细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