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宴雅席间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unar:歸园田居中的美馔


  Lunar位于建国西路上的独栋别墅中,有别于密集而繁华的城市日常,Sò Studio用设计向人们传递着平静舒适,质朴自然的感受。整个空间最重要的材质即是亚光表面处理,没有过多的反射,用肌理和触感传递着平静的美好。一层的纳凉茶亭是室外空间,设计用一盏月夜灯晕染,使每一位入座的客人都沐浴在影影绰绰的月色下。拾级而上,通过石面铺地小径到达餐厅二层,这里以江南园林的原型勾勒线条和建筑结构相融,形成了特别的半空挑檐,就好像风雨廊连接相邻的空间。就餐区的墙面用手绘的方式晕染出一片橙色的光,就像月夜下的倒影呼应着一层的纳凉茶亭,装置花艺师和设计师Maggie Mao一起合作,在空间中增添了一抹橘色的朦胧。小而精致,简约中又有一丝禅意。Lunar的名字取自Lunar Calendar,参照东亚文化的24个节气设计菜单,符合当下流行的“不时不食”的健康原则。


MILL:啜饮光影隧道


  人们很难不被这家酒吧的入口吸引:极具未来感的霓虹灯管呈线性排列,与主建筑的玻璃幕墙相互呼应,仿佛这是通往未知的时空隧道,邀人们一探究竟。这便是由Guantang Design设计的MILL乐堤港店,在夜晚格外绚烂。隧道的概念向内延伸,与金属酒架、地面铺装融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闭环。
  向内的空间则与前端黑色系的设计迥然不同,而是以“砖窑”为设计基调,结合波浪拱形吊顶,以红砖为主要选材,粗犷的材质营造既复古又潮流的氛围。主吧台背景用霓虹灯勾勒出“NO CRITICISM”字样,意为“不接受批评”,吧台上方采用了艺术家蔡烈超的灯具装置——马扎灯1.0,这个设计源自中国传统坐具“马扎”,简单的两道灯光在空间中交叉,电线则被巧妙地隐藏其间。坐在吧台前,慢慢啜饮一杯涩星马提尼,荡漾在光影隧道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Shikaku:四方之间,禅意无限


  Shikaku上海首家日料店位于樟树成荫的华山路上,栖身于路边一栋翻新小楼的三层,Lukstudio芝作室受邀为其打造中央厨房与餐厅。入口玄关一处小巧的枯山水奏出了整个空间设计的前奏,金属框架取代日式木格栅,在门口建构出屏风,并在顶部水平延伸,贯穿整个空间,带来工业感与秩序感。
  以“食盒”为概念,飘窗区被设计成一排用餐壁龛,以穿孔板立面截取窗外绿意,并在室内投下斑驳光影。主餐桌上的金属天花反射出窗外绿意,与桌面多彩食物调和照映,为空间增添瞬变景致。角落展示区,日光透过展架后的磨砂玻璃,为精选的工艺品提供了柔和背衬。各区域家具皆为定制,造型去繁从简,突显空间禅意。
  通过对细节的反复推敲,设计团队把这个紧凑的空间打造成绝佳的静养宁食之所,将品牌“严谨,温暖,绿色”的餐饮理念传递给每一位食客。


Luneurs:精致“鸟笼”里的法式烘焙


  Luneurs的第四家店位于上海胶州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意园区内,整体创意来自如恩设计。改造前的空间是当地电信公司的员工办公和宿舍楼,设计保留并裸露了原始的混凝土梁柱作为主要结构,以最轻盈的方式装饰整个空间。粗钢骨架勾勒出鸟笼的形态,鸟笼的一端设计成半椭圆形吧台,一整面镜面墙巧妙地延伸了鸟笼结构,同时也扩展了空间。金属网面的隔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在高处设置了一组旋转式的镜子,来往的客人可以在不同角度看见自己和同伴们的面孔。在家具选用上,主要以定制橡木家具为主,搭配以黑色皮革和抛光的黄铜细节,细腻营造温暖宜人的氛围,让人流连不已。相比胶州路店,Luneurs在ITC国贸汇的店面则别有一番风情:挑高的天花让空间感十足,靠窗一排的藤编沙发营造出包厢的感觉,自然垂落的绿植更为空间带来俏皮绿意。


胡麻:闹市中的云南山水


  旅行并没有那么简单,如何在喧嚣生活中享受云南情调中的吉光片羽已是不易。以云南菜系为主的胡麻餐厅开在上海的嘉里中心,与开敞大厅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这家店面颇具隐逸趣味。有别于传统餐厅“欢迎式”的入口,胡麻的入口空间是一道狭长的风景,像是一个传统木制的餐盒,需要人们带着好奇去走近、去开启。空间的整体选材偏自然,温润的原木色是主基调,暖暖明朗的氛围让食客瞬间放下生活中的压力和戒备,放慢脚步犒劳味蕾。   餐厅整体设计由Bloom的设计师Tom Yu呈现,餐厅细节上的巧思需要细心的客人才能看到:整体空间在铝蜂窝板上贴上桃花心木饰面,这些木饰面是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从同样纹理的栾木上裁切下来的,并且小心翼翼地装上,如同云南山水画卷在空间中徐徐展开。


九樽藝术餐厅:工业风中的中式意境


  船厂1862在百余年前承载着造船锻造车间的功能,后经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的改造,给人以历史积淀的人文质感,而坐落于其中的九樽艺术餐厅更是将中式禅意根植在工业风中,传递着美食文化的独特匠心。九樽艺术餐厅由艺术家陈林打造,由黑、灰、白奠定主色调,辅以幽红的色彩,与原造船车间经过历史累积留下的混凝土柱相暗合。在这里,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造景手法俯拾即是,虚化了空间材质中硬性的碰撞,更多的是“曲水有情”般的含蓄。
  空间中大量使用水墨拼贴元素作为装饰主题,与现代的钢条、玻璃等材质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比常常会给宾客以时光快速流逝的观感,在进入包厢时好像即将登上快要启程的列车,恍如梦境。从入口迎宾到伺酒上菜,每一道服务动作配合着空间的秩序端方井然,一饮一食都充满了沉淀后的艺术气息。


檐外:心怀湖海的美食料理空间


  檐外,即“屋檐之外”之意,灵感来自山野湖海,店主夫妻二人希望把在户外对食物的认知带到室内,让更多的都市人接触,以此拨动人们走向自然的心弦。在空间设计上,这是一家充满户外美学的餐厅,虽没有一目了然的天幕和帐篷,但如果来客仔细观察,会发现户外设备遍布在餐厅的每个角落。餐厅内氤氲的气氛偏于沉稳质朴,没有花哨冗余的装饰,一桌一椅、一碟一盏的设计和摆放都从实用美观的角度让人舒心。不仅如此,檐外的器皿和餐具大多也来自最受户外露营人士喜爱的品牌:Snowpeak、Trangia、Uniflame、Kupilka、Turk、Lodge等,保持品牌调性的统一。作为餐厅,这里提供全方位感官体验的平台,将食物与空间、器皿相结合:柔嫩的澳洲和牛,伴着香滑的大米,装入瑞典的金属饭盒中,通过贵州木器匠人手工挖制的勺子直至触及味蕾—— 一段品味佳肴的旅程就此起航。


隐海渔芙南:胡同里的隐匿湘趣


  历经一年的设计打磨,湘食品牌渔芙南迎来了它的第三家胡同店——隐海渔芙南。根植于北京的胡同文化,门里设计这次更多关注疫情时代下人与美食、与空间的关系表达。在外立面的改造上,设计保留了原始户牖的形态,以“针灸式”的细致做法漆黑了门扇的颜色,隐匿而有突破。原先的室外庭院上方被封闭起来,连接两端的空间,形成三种相连但却有明显起伏感的就餐区域,在视觉上虽连贯却不直取,为客人带来多样的空间意趣。隐海渔芙南位于什刹海的后海水域,因而蓝色就成为呈现自由、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将其点缀在装饰和器皿上,令食客充满遐想。空间内布设了大量绿植,没有过重人工处理的痕迹,而是充满自然开放生长的勃勃生机。新店的定位是私厨,“食自山海、赏味芙南”是隐海店想传达给客人的感受。


Obscura:老洋楼里的新中韵


  Obscura如同一家开在私人博物馆中的餐厅,它位于西康路极具上文化底蕴的一座三层小洋楼——唐香文化空间中,这里陈列的一器一物都堪称罕见的艺术珍品。Obscura就是在这样一方极具东方美学氛围的空间中,为宾客提供饶富雅致的用餐体验。室内设计来自Red ArcStudio,这里的关键词包括“宇宙、未知、黑洞、竹、东方、肌理、虚实”,而空间也是围绕这些关键词延伸设计的。空间整体分为入户接待、用餐、吧台及厨房区域,其中入户接待和用餐区域以互相呼应的弧线作为吧台及接待台的造型元素,形成流畅圆融的主视觉体验。为体现神秘感,天花由黑色肌理漆装饰,并在吧台上方形成不规则黑洞,黑洞下方悬挂来自Tom Dixon的Melt灯组,演绎宇宙的主题。用餐区一侧的尽头是由竹影构成的装置墙,以现代手法诠释东方古典山水画,更在写意与写实之间平衡。


其他文献
年度设计师温浩  作为中国文化驱动型设计品牌“先生活HAOstyle”创始人、“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创办人、总策展人以及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温浩多年专注于中国传统当代化设计研究与文化驱动型设计品牌的研究。“ 先生活HAOstyle”则致力于在时间美学的语境上重构当代中国生活的精神场域,以极具耐久性的黄铜打造具有不朽风范的永恒作品,开创中国铜家具新品类。代表作品
期刊
与皮革的相识已是1998年的事情,北漂中的刘江遇上了自己的美术生涯危机,前途茫然之际,却因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对皮革这一材质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来除了鞋履和包具之外,一块天然的皮革可以变幻出这样多的形态。但真正让他们惺惺相惜的是两者共通的性情:对外的样子总是柔软、温和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内里却是意外的刚强坚韧,不畏惧时间的迁移,任岁月留下饱满痕迹,历久弥新。自那以后,他开始将全部心力转向了皮革工艺的钻
期刊
“我覺得异质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儿,不同的人敢做不同的事,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思考层面。”  去刘韡工作室的时候,北京已经是一片北方冬天的样子,明朗且突兀。艺术家在北京郊区的工作室陈列着他完成以及尚未完成的作品。人站在大体量的作品前,会感觉作品像有着一种吸力,让人不由得进入刘韡的艺术语言世界中。与此同时,他的《散场/OVER》个人作品展正在上海龙美术馆进行着,呈现了他最新系列装置、雕塑和绘画作品。
期刊
“可追溯至18世纪的茹伊印花装饰被Dior Maison创意总监Cordelia deCastellane重新赋予了生机,灰与白的新古典主义色调再次诠释现代法式生活的优雅、浪漫与艺术气息。”  茹伊印花(ToiledeJouy)不僅是新一季DiorMaison系列的主题,于Dior而言,更是拥有70余年历史的经典图案,这背后还有一段美好时光值得追溯。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
期刊
怎样的家才会让人们觉得:这就是未来?  在经过了疫情对人们出行、家居、社交等生活方式的巨大影響之后,2020年末的设计上海中,《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将这个问题抛给年轻的设计师事务所万社设计Various Associates,并以一个99平方米的、颠覆性的“RE-LIFE未来家”给出了答案。  在万社设计联合创始人、“RE-LIFE 未来家”展厅的主创设计师林倩怡眼中,大多数人对
期刊
对于琚宾来说,深圳是一座很亲切的城市,这里不存在地域偏见,很多人来到这里奉献自己的能量,并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产生化学反应。深圳是一座充满无限活力、机遇、可能性和想象力的城市。  从Massimiliano Fuskas设计的宝安机场驱车驶向城市的中心,經过满目异国建筑的深圳世界之窗后拐入东方花园,便可抵达由琚宾创立的水平线设计工作室。这里是深圳最早规划的别墅区,建筑体的密度低,景观植物的充沛,让这
期刊
THE DESIGNER  邵程(Chris Shao),华裔室内设计师,Chris Shao Studio和Obiective Gallery创始人,国际收藏级设计作品推动者、专注于高端住宅和酒店项目,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艺术特质,运用独特明锐的美学理念打破常规空间的呈现语言,演绎当代居住新的生活方式。J MacDonald设计的Tentacle Lamp借以有机的雕塑形态向现代的设计语言发出挑战,
期刊
2020年12月15日,蔡国强带着他的艺术展《远行与归来》,出现在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次展览共展出蔡国强艺术作品约180件,以对话东西方文明的创作形式,呈现艺术家近年“一个人的西方艺术史之旅”项目的精选作品,及以冬奥为主题和以紫禁城为灵感创作的新作。其中,《银河嬉冰》以故宫博物院馆藏《冰嬉图》为灵感,连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题,呈现在银河中溜冰的想象,二者在展馆中并列展出,充满了古与今,经典与当
期刊
几何弧光GENTLE L 餐厅  艾克建筑设计  艾克建筑创始人谢培河  艾克建筑设计致力于建筑及室内空间独特视角的设计与研究,以探究性的态度来实践空间创作过程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的交互关系,为每个项目打造卓异的视觉艺术。  艾克建筑设计在GENTLE L餐厅进行了一次颠覆传统法餐厅空间形式的实验。抛去繁复而累赘的古典装饰主义,通过几何形体、材料肌理、灯光氛围、音乐调性构成法式环境的行为心理,呈现了
期刊
相比“故乡”这个词的柔和甜美,“旅行”这个词则充满了未知的兴奋。途中遇见何种风景,绝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与何人何物共同度过,生命本身也是探索未知的旅程。在浪迹天涯的冒险中,自然少不了一只坚固耐用的旅行箱。路易威登的经典硬箱结实、便携、防水、美观,为携带器物提供便利的组合方式。从经典平顶硬箱到满足特别需求的专用收纳箱,路易威登的经典硬箱在传统精神的内核里不断融入时代感的新元素。此次展览以历经风霜的古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