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性减压体位垫对脊柱手术患者受压皮肤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交替性减压体位垫预防术中压疮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病例10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交替性减压体位垫摆放体位,对照组采用普通体位垫摆放体位.观察主要受压部位皮肤压红、压伤情况,以及应用DZX29型软体压力数字测量仪测量出主要受压部位额部、胸部、髂前上棘的平均压强.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受压部位的压红、压伤情况和平均压强.结果 2组主要受压部位压红、压伤情况和平均压强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交替性减压体位垫能有效减小手术患者主要受压部位的垂直压力,对预防术中压疮有积极作用,但预防压疮仍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其他文献
间质性肺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导致限制性肺功能损害及气体交换障碍的肺间质增生性疾病,以急性和慢性侵犯肺间质为主,同时也可累及肺实质,病变多为弥漫性,故有弥漫性肺疾病之称.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尚不很清楚,目前认为免疫与炎性反应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当前国内的护理人员因受到以医疗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软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了人文意识淡泊的现象~([1]).本文介绍一书中鼻饲法(nasogastric intubation)的实施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期望以此唤醒国内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现报道如下。
期刊
脑疝是神经外科急症,通常在确立高颅压性脑疝的诊断后首先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1].然而,护士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窗形成、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所诱发的低颅压性反常性小脑幕切迹疝的认知缺乏不知脱水降颅压、头高15~30°卧位等常规性救护措施反而促发反常性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和发展,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并成功救护,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改良压疮预防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将我院神经内科16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82例和改良方法组86例.分别接受传统的和改良的压疮预防及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 改良方法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2组压疮愈合时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实践总结发现,改良压疮预防与护理方法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以哭泣、忧愁不安、易激惹、焦虑失眠、头痛等症状为主~([1]),症状的轻重视个人状况及家庭的支持度而定,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发病率为17.9%~30.0%~([2~4]),但多为90年代研究资料。
期刊
痰热清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辅料为丙二醇,功能主要为清热、化痰、解毒.对肺炎链球菌、异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期刊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及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作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其他部分实体瘤的重要手段.患者接受HSCT的过程中及大剂量化疗后均可使中性粒细胞及相关免疫细胞减少或缺乏,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患者应入住无菌层流病房与外界隔离,严格实施空气、食物以及患者的无菌化,尽可能减少外来及机
期刊
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窝等外周大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上、下腔静脉的穿刺技术[1].PICC置管后24 h内一般都有少量出血且能被敷料吸收,临床均采用砂袋局部压迫等方法止血[2],但止血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笔者2008年1-10月将吸收性明胶海绵用于PICC穿刺点止血,并对其止血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期刊
二甲双胍是常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其降糖机制是增进肌肉等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糖酵解增快,乳酸生成增多以及对细胞氧的摄取减少.同时抑制线粒体内乳酸向葡萄糖转化,引起乳酸堆积,导致乳酸酸中毒.表现为昏迷、休克、脱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期刊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在膀胱肿瘤范围大、分散多发而病理级别较高、局部切除后肿瘤反复发作、三角区及颈部广基肿瘤的患者~([1])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回肠膀胱造口袋护理缺乏系统的操作程序,造口袋首次使用时间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医护人员忽视造口袋正确使用方法的重要作用,导致造口并发症增多等诸多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