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规范治疗和血压达标的作用探讨

来源 :第二届长三角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监测和规范治疗和血压达标作用影响。方法:以现场血压测量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生活习惯、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等)的方式进行,6个月后再次进行复查,随访期间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定期测量血压的患者数增加了47.3%,规范服药率提高了74.7%,而间歇服药率达76.9%,血压达标率从5.7%上升到23.3%,增加了17.6%。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是社区高血压患者定期血压监测、规范治疗和血压达标的有效保障措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是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人群。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杭州笕桥地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5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及诊断分型调查 ,全部病例均进行头颅CT或MRI证实。结果 暴露率前三位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糖,分别为83.7%、32.0%和18.3%; 居前3位的临床分型是单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和感觉运动性卒中,分别占37.8% 、24.
[摘要]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测量32例DCM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础状态时、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结果 DCM患者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4.0±3.5)%]明显低于正常人[(13.2±3.
[摘要]目的 探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hsCRP的关系以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46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和2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MD)测定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