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想象我们年老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六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地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
  这段话出自法国思想家安德烈·高兹的《致D情史》,这是他写给妻子的绝笔情书。之后,他打开煤气与罹患绝症的妻子共赴黄泉。在电影《爱》的结尾,看着乔治斯跟着妻子安娜步出房门,笔者脑海里浮现的,正是这段爱的告白。
  在辞旧迎新、特别是告别末日危机的欢乐日子里,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去看《人再途之泰》,捂着笑到发痛的肚子酣然入眠。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静静观赏这部斩获今年金棕榈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项的佳作。它看上去冷峻沉重,似乎难以接近。然而,近两小时的观影之后,很多年过去再想起它,内心仍会被那源自深沉之爱的光芒照亮。
  电影的名字是“AMOUR”,关于这个诱人的主题,我们看过光影世界的无数表达,但它们都不曾直面人到暮年的残酷——爱情就得像夜空中的烟花,惟其璀璨短暂才能得以永恒。又或者爱情就是“历经劫难,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么,然后呢?对,他们老了,他们病了……他们死了。这个结局我们能接受吗?
  哈内克说,这是一个关于“年岁增长所带来的身体衰弱及耻辱”的故事。当岁月与疾病让我们不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连自杀的能力甚至意识都丧失;当我们言语不清,动弹不得,便溺失禁,曾经的美好荡然无存,我们成了他/她活在世上的最大累赘。或者,换个立场,不是我们,而是他/她,那又将如何面对曾经迷人的伴侣?当发现自己步伐越来越蹒跚,无力感越来越猛烈地袭来,让我们无处遁逃。此时,我们是要执意把他/她留在身边,陪伴着自己孤独惶恐的灵魂,任凭他/她每天被病痛折磨,满怀无力自持的屈辱,以及对我们的愧疚?还是满足他/她的意愿,为这一切画上句点?
  70岁的哈内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与80多岁的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以及埃玛妞·丽瓦这两位表演大师的联袂,让整部影片表现出直击人心的质感。从整体色调到镜头调度,从叙事节奏到人物塑造,一切都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的煽情,为整部影片带来残酷的动人力量。他们不是在导演或是表演,而是在影片中生活,因为他们就处在这样的年纪里,对主人公的际遇能够心有戚戚,理解和把握尤为入骨。
  埃玛妞·丽瓦把安娜的优雅与自尊、敏感与固执、悲伤与羞辱,以及她憎恨一切形式同情的决绝演绎得无懈可击,让一位生命迟暮的女性形象在银幕上光彩照人,过目难忘。然而,面对日渐支离破碎的现实,自始至终,乔治斯都显得克制而冷静,努力维护着安娜和自己的尊严。
  法国报纸《新观察者》评价该片说:“此作有种黑暗美,但同时也兼具绚烂的色彩。”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虽然我们会记住安娜那布满羞耻感的脸庞,会记住乔治斯抬起枕头压向安娜时那个疲惫的背影。但更加鲜活地印在我们记忆中的,却是乔治斯与安娜之间爱的片段。我们会记得乔治斯说:“我连电影也不记得了,却记得那种感动”;记得安娜翻看老相片,缓缓说:生命真美,那么漫长;记得安娜喊疼,乔治一边吻着她纸皮一样苍老的手,一边说:“没事的,没事的,我在这里。”
  影片最后,像小时候给妈妈写信一样,乔治斯给死去的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就像高兹写的一样——“我们都不愿意在对方去了以后,一个人继续孤独的生活下去。我们经常对彼此说,万一有来生,我们仍然愿意共同度过。”
其他文献
所谓的北美电影颁奖季,指的是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北美及欧洲各公会、协会、学院奖以及各大影评人协会奖集中颁出,颁奖季以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尘埃落定为终结。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奖项,包括金球奖在内,多多少少都会被视为奥斯卡的风向标。  2012年12月初,极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视与听》(Sight & Sound)率先晒出“2012年度十佳影片”,正式拉开影评人颁奖季大幕。  《视与听》杂志是英国电影
期刊
1997年,格斯·范·桑特导演的《心灵捕手》不仅捧红了名不见经传的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更是把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收入囊中。15年后,40岁的本·阿弗莱克带着自己的导演作品《逃离德黑兰》来到《好莱坞报道》颁奖季圆桌会议。与他一起分享导演经历的还有:《悲惨世界》导演汤姆·霍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导演大卫·欧·拉塞尔、《被解放的姜戈》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谈话中,演
期刊
《综艺》:你的个性似乎一点都不“文艺青年”?  束焕:我特别不“文艺青年”,我是市场型的作者。基本上所有投资人都是为了赚钱去拍一部影视作品,而不是为了自我表达的。中国现在没有精英阶层,有也是很少一部分,艺术电影在中国没有市场,除非你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为艺术电影来看。  《综艺》:你的创作灵感通常来自哪里?  束焕:一是大量地观察生活,二是对情感的想象力。别人经常说,老看见我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期刊
由金英马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等待绽放》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该剧由蒋家骏执导,张翰、江铠同主演,以演艺圈为背景,反映一群北漂年轻人逐梦的艰辛与成长的阵痛。出品人滕站介绍,《等待绽放》突破传统偶像剧,在讲述青春的残酷之外,揭露了演艺圈的“潜规则”。(刘爽)
期刊
广西卫视2013年与世熙传媒合作,引进《IDENTITY》模式,打造大型身份识别类节目《猜的就是你》,由张绍刚担任主持。节目要求挑战者在12位陌生人不透露任何信息的情况下,猜出对方的身份。该节目原版模式在美国、英国、巴西等16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后都创造了不俗收视。广西卫视的播出时间是每周三、周四晚21:20。  周五、周六晚间档,广西卫视还新推出一档互动益智节目《升级你的家》。该节目由广西卫视制作团
期刊
问:女演员最怕什么?  娜奥米·沃茨:我怕的太多了。我经常会临阵退缩,打电话跟导演说“我不知道演不演得了”。有那么几年,我不断试镜,不断被告知不行,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当初试镜《穆赫兰道》时,一想到要和大卫·林奇(David Lynch)合作,我快吓死了,但林奇导演在我身上看到某种特质,他最后选择了我,我在这部电影的拍摄中找到了全新的自我。  艾米·亚当斯:我到30岁才真正有戏
期刊
纵览一年一度汇聚各行精英的圆桌会议,《好莱坞报道》本次的嘉宾称得上不拘一格:记者兼编剧马克·鲍尔(Mark Boal),他将追捕拉登的故事搬上银幕(《猎杀本拉登》);风头正劲的喜剧编剧、导演及制作人贾德·阿帕图(Judd Apatow),他根据亲身经历的家庭琐事提炼出一部《四十而惑》(This Is 40);70岁高龄的德国导演和编剧迈克尔·哈内克,其作品《爱》在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荣获金
期刊
近些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不断对奥斯卡评选规则进行改革,继2012年把最佳影片奖提名阵容从以往的5部增加到10部后;今年更对整个奥斯卡奖的投票方式进行了颠覆——不再使用纸质选票及邮寄方式进行评选,改用网络投票。  这一改革举措引得参与投票的学院会员们纷纷表示“受不了”。  去年12月17日,学院正式对5856位成员开放了第85届奥斯卡网络投票系统,投票截止到1月3日。从学院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制片人埃里克·菲尔纳(Eric Fellner)和蒂姆·贝文(Tim Bevan)所在的进行时制片公司(Working Title Films)的东家宝丽金得到消息,有个叫彼得·杰克逊的导演和他的新西兰制作公司打算把《魔戒》小说改编成两部电影。进行时公司很中意这个题材,可惜最终因无法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而放弃。多年后,彼得·杰克逊的老搭档、编剧兼制作人菲利帕·伯杨斯(Philippa
期刊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成名的斯皮尔伯格,可算在商业和艺术间成功穿梭了40余载的顶级导演。《林肯》是斯皮尔伯格倾尽全力打造的一部巨作。在片中,导演通过娴熟的电影技巧和克制内敛的叙事方式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历史人物。  影片《林肯》根据普利策奖得主、历史学家多丽丝·柯恩思·古德温(Doris Kearns Goodwin)2005年出版的畅销传记小说《政敌团队:政治天才林肯》(Team o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