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的有效模式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三下乡”支教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团中央和各级团委的努力下,已成为高校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三下乡”支教活动水平,总结经验,打造精品,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暑期支教队为例,总结近年来支教队筹备、开展、整合三个阶段的经验,以及开展活动的思考与建议,将实践经验凝练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学院“三下乡”支教的水平助力,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拓展并深化此项活动的内容与意义,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三下乡 支教 筹备 开展 整合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10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Three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Case Study of Teaching Discipline in Art and Education College of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CHEN Xu
  (Art and Education College,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Since its launch, the "Three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education support activit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actice and practice under the efforts of the CYL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CYL committees at all levels, and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and the state's policies and policies.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ctivities of "three rural areas" teaching activities, summarize experiences and build excellent produ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preparing, developing and integrating three phases of the teaching team in recent years by taking the summer teaching team of the Art and Education College of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as an example. Activities of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condensed into a set of effective model.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rt education college "three going to countryside" support the level of help, to explore how to expand and deepen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activity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provide useful lessons for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hree going to countryside; support education; preparation; carry out; integration; suggestion
  “三下鄉”活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使广大学生了解国情,发挥所长,积极融入社会,团中央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知识观念去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他们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积极贯彻执行团中央、校团委的各项决定,在新形势下,突出时代精神,响应新政策号召,不断改进工作模式,现将历年支教队模式及经验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对艺术类院校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进行有益的探索,与众艺术院校共同拓展新形势下“三下乡”活动的内容,深化此项活动的意义。
  1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支教队简介
  艺术教育学院是为西安美术学院的二级院系,下设绘画艺术、音乐学、音乐学(学前教育)三个方向,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艺术师资为主的专业二级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支教队充分利用学院音乐、美术、学前三个方向的优势,集结优秀师生及学生党员、干部,连续多年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帮助当地优化艺术教育资源,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同时,对留守儿童展开暑期辅导,艺术教育普及和亲情陪伴等活动,使这些孩子们度过一个开心的暑假,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爱好。由于工作踏实,特色鲜明,作风优良,效果突出,艺术教育学院支教队已连续多年被学校团委评为优秀团队和优秀组织单位。   2 “三下乡”支教的基本模式
  2.1 筹备阶段
  2.1.1 确定支教点
  为更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学生所学知识,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更为广泛的地区,每年“三下乡”支教地点会有所变动,这也成为此项实践活动的一个问题——没有固定支教点,造成对当地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是造成工作不能顺利展开的重要原因。为此,艺术教育学院近年在选择支教点时着重考虑三个要素,第一,距离学校所在地相对较近的区域,方便支教师生往来;第二,优先考虑学校老师挂职锻炼所在地,优先考虑学校对口支援地区,“双休先”的思路是为方便了解当地实情,方便与地方取得联系,得到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也是为后期突出“三下乡”成果,扩大宣传力度的措施之一。第三,支教点应为夏季少暴雨洪涝地。因支教点多为贫困山区,夏季如遇暴雨山洪等灾害,会对支教队师生带来人身安全上的危害。因此,应尽量选择较为安全区域,将危及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
  2.1.2 实地考察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通过多方联系并确定支教点后,艺术教育学院团委老师及学生干部会专程千万支教点进行考察。了解往来路线、支教时间、所需物品、食宿安排等,更重要的是与支教点负责人沟通,了解当地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设备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与民政部门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大致人数,上学情况等。将所有信息整理完毕后,制定出一套与支教点相适应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反馈,最终制定相应的课程,改变以往“我教你学”的模式,而是以当地学生的需求为主,兴趣最大化,这也是“三下乡”支教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2.1.3 组建团队
  在组建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支教队的综合素质,顺利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活动。第一,学生党员为主。在发展学生入党之时,其专业、品行等都是经过多方面慎重考察,其能力素质都是学生当中较高的,选拔其中的优秀党员进行支教,既是对他们的进一步培养锻炼,也发挥了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第二,新老结合。在年纪分配上,以新人为主,注重老人带新人,每届支教队都会保留一到两名之前参加支教的同学,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进行传帮带,将支教队的优秀传统延续传承,在学生当中起到广泛的示范作用。第三,着重考虑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作为校园学生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具有相对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其团队协作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相对较好,他们也是整个支教团队的中坚力量。第四,专业均衡。在专业方向上,注重均衡,不偏废其一,音乐、绘画、学前三个方向上都会选取优秀学生参加,保证支教队能全方位满足当地艺术教育的需求。
  2.1.4 完善策划,申报重点团队
  随着实地考察信息的梳理整合,调查问卷的反馈,支教队成员的确定,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安排;安排队员尽快相互熟知,以集体角度出发,考虑大局,制定团队内部规则,最终将前期事宜以项目策划书的形式递交校团委,申报重点团队。
  2.2 支教阶段
  2.2.1 “变”与“不变”
  “变”指的是灵活性、应变性。例如,虽然之前已做好准备,但是支教队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艺术底子相对空白的孩子们,任何事情都会有变动的可能,课程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时间都需要根据当时情况及时调整。因此,学会变通,及时根据当地条件做出改变,才能顺利完成支教计划。
  “不变”指的是原则性不能变。第一,支教队成员及上课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一切危及安全的方式方法都应为安全让位,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制。第二,上课的高标准不能变。一方面,支教队所代表的是学校师生的最高水平,事关学校形象;另一方面,支教活动本身是一项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绝不能因为一些客观条件导致教学质量上大打折扣。这既是对“三下乡”支教活动的负责,更是对广大受教孩童负责,宁受一时之苦,不能辜负众人之希冀。
  2.2.2 例会制
  例会制的思路是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对策,总结经验。带队老师在每日课程结束后召集大家开会,各科目分别汇报当日教学情况,共同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研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不仅增强了队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更能集思广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形成取长补短、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态势”。①需要注意的是,带队老师应在队员授课时及时搜集教学问题,发现情况,在开例会时才能既切合实际又高屋建瓴地去引导方向,完善策略。
  2.2.3 注重情绪的调节
  为保证“三下乡”支教切实落地,艺术教育学院支教队支教时间一般在十到十五天,周期相对较长,而支教点条件相对较差,食宿和城里有一定差距。部分支教隊员在心理和情绪上难免会有一些波动。一般而言,前三天是为一个兴奋期,新的地域,新的任务,新的面孔,各种新鲜感会让支教队员们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冲劲干劲十足。中期,随着教学进入常态化,孩子们由于底子相对较差,教学效果不能及时显现,上课出现松懈,教与学双方都处于一个疲累状态。后期,前期积累的教学效果逐渐显现,自我的实现感和成就感得到满足,实践即将结束,油然而生的留恋和希冀却陡增,这又成为提升支教队士气的基础。简而言之,近两周的支教实践,队员心理波动呈“U”型状。因此,为保持一种平稳的心理状态,组织者在支教过程中注重心理情绪上的调节,尽力缩短中间的疲惫状态。例如,组织者应多从朋友角度关心队员,使其感受到温暖,增添信心;利用每晚例会时间的交流讨论,通过团体的力量,排解不良情绪;组织队员利用支教点现有设施,开展适当的体育运动,增进感情,加强融合;中期视情况而定休息半天至一天,一是缓解疲劳,二是利用空档时间进行深入走访,探望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温暖给予关怀的同时,也激励自身及时调整状态,努力奋进,全力以赴。
  2.2.4 汇报展演
  如何将“三下乡”成果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是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结合“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与特点,在支教的最后一天,利用村镇的文化广场或戏台等演出场地,开展一台小型的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汇报展演是我们的最佳形式。支教服务队与孩子们一起,通过唱歌、舞蹈、朗诵、书法展、绘画展的表现形式,展现留守儿童渴望关爱同时也积极向上的一面。这样既能集中展现孩子们所学成果,丰富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更通过艺术层面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效果与感召力非凡,很多观看演出的居民饱含泪水,或将自家孩子拉入怀中紧紧拥抱,或拉着支教队队员连声称谢。   2.3 整合阶段
  整合是为了更好地树立典型,推广成效,起到更为广泛的宣传作用。我们改变以往支教结束后再进行梳理整合的模式,将梳理整合贯穿支教始终,将宣传工作做实、做广、做深是艺术教育学院的指导理念。
  筹备之时,利用学校网站,展板,校园微信、微博公众号,班级群,将“三下乡”活动意义、人员要求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成立党员义务宣传组,在各班进行讲解,并展示历年“三下乡”支教成果,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支教之时,充分利用网络。有专人负责平日记录和拍照,一到两天更新微博状态,每三天整理出一期微信推送,广泛地在班级群和各种群中转发,有力地提升阅读量,将宣传做在平日中。
  支教结束后,按照学院文件及“三下乡”官网上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整合,一方面是准备进一步的申报工作,一方面也保存资料,对支教进行有深度的总结,并在总结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为来年工作做准备。
  3 思索与建議
  “三下乡”工作开展二十来年,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境,很多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对此也做了有深度的研究。在此,根据艺术教育学院多年的探索,做如下思考。
  基地授牌制。“三下乡”活动的一个难处是实践地点的确定。前文已就艺术教育学院在地点的选择标准上做简要陈述。确定具体场所之后,经双方达成共识,基于品牌化的思路,双方领导出席并举行“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通过此流程,一方面,以挂牌的形式来强化支教点作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三下乡”的实践基地,为支教点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另一方面,每年通过挂牌,不断增设实践基地,进行长期交流合作,扩大日后三下乡场所选择范围。从长远角度来看,授牌是一种实现双赢的模式。
  关注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生力军,他们对社会、国情、民情的了解甚为重要。“三下乡”作为一个平台,将大学生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真实的社会情况与社会需求是他们必须所熟知的,也是作为组织者必须长期关注的。近年来,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舆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留守儿童”、“精准扶贫”成为实践活动的主题,如何将自身艺术优势与这些主题结合是新形势下拓展并深化“三下乡”内容、意义的重要途径。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例,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以此为支教主题并去格外关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艺术在情绪表达、发泄情绪上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遇到负面情绪时,能有合适的方式去排压减负。诸多案例表明,留守儿童由于爱的缺失,导致出的心理问题是做出有异于常人举动的关键原因。找准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做出计划方案,通过与孩子亲密接触,课堂内外的教学与互动,温暖留守儿童身心,帮助其健康成长,用艺术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这既是提升支教水准的有效途径,更是在切落实“关爱”二字上下功夫。
  注释
  ① 唐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初探——以广西艺术学院暑期义务艺术支教队为例.市场论坛,2013(3).
  参考文献
  [1] 余嘉强.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2] 汤程荣.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成功(教育),2008(11).
  [3] 黄健,王士民,蔡茂.试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援助.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0).
  [4] 梁康建.高校共青团 “三下乡” 社会实践创新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13(7).
其他文献
PSIM - Based Simulation Research on Phase - Shifting 30 €?Series  Double - Linking Circuit  WANG Heng, HU Xiaoyan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School of New Energy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Yancheng
期刊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师资欠缺、资金短缺、设备少缺、管理稀缺等“四缺”制约瓶颈,校企合作共建高职学生社团模式能够有助于学校教学活动,丰富发展第二课堂,将企业文化更好的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校、企、社“三赢”局面。学徒导师制、产学项目化、融资创客型三种校企共建社团模式成为重点突破口。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学生社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成为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积极推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结合,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赣州市杨仙老年公寓为例,对构建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 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扩展了课堂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基于SaKai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 SaKai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界定公安院校课程指标体系建设八个方面的内容入手,以北京警察学院“治安学导论”课程建设为例,分析了“治安学导论”课程指标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治安学导论”课程指标体系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 公安院校 课程建设 指标体系 治安学导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14  Abstract Th
期刊
摘 要 幼儿的成长是在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家园共育的三位一体中进行的,其中家园共育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园沟通是实施家园共育的基础。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家长群体和教师群体存在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家园沟通并不总是顺利的,有时甚至双方还处在“戒备”状态。本课题从幼儿教师的职业立场出发,提倡在根本上树立教师的职业信念,增强专业理念,以案例法探寻改善家园沟通的策略,分析个体情绪、沟通目标、沟
期刊
摘 要 “爱吾师”和“爱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吾师”是探索、传播、践行真理的主体,“爱吾师”和“爱真理”是同一的;真理的探索是人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规律进行的再探索、再认识,要敢于质疑权威、破旧立新,此时应倡导“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吾师”在探索、传播、践行真理时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人格魅力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们继承和传颂,此时应倡导“吾爱真理,吾更爱吾师”。在“吾师”和“真理”关系的博弈
期刊
摘 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为了实现“双困生”充分就业,必须不断创新“双困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为此,在国家层面要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在高校层面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而在学生层面也应顺势而为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目标、保持良好心态。只有国家、高校、学生三者协调配合,才能帮助“双困生”更加科学地树立就业价值取向,确保允分就业。  关键词 创新 双困生 就业价值取向 思
期刊
摘 要 梁涛教授新著《儒家道统说新探》提出了一种新道统观念。这种新道统观念始自孔子的社会人生之学。孔子之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仁,一是礼。孟子与荀子分别继承了孔子的仁学与礼学,从中道思想来说,孟子继承的是“仁——中”一脉,而荀子继承的则是“礼——中”一脉。孟子所传承的“仁——中”虽然深化了内在心性一面,但忽略了外在修习一面,對礼之功用重视不够,所以孟子是有所“失”;而荀子所传承的“礼——中”虽
期刊
摘 要 在我们学院的信息与计算专业中,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以及数据库原理等课程都要涉及到离散数学中图论的知识,因此,离散数学中关于图论部分的教学尤为重要。根据图论的概念、公式以及定理比较多的特点,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难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知识背景、引入数模思想、开展大创项目。  关键词 趣味教学 数模思想 大创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