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教学策略,优化高中阅读课堂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zhonghua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对于提高儿童素质,促进儿童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教育,能够从情感和态度上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兴趣,从能力和技能上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发展儿童完整语言,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在阅读的主要教学模式——体验式阅读中,教师正是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兴趣需要,创设适宜的情境,以体验为典型特征,以情绪情感推动儿童的阅读,使儿童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体验式阅读的优势,让儿童在阅读中感受、表达、迁移、创造,体验阅读的快乐。
  一、明确目标,注重个性阅读
  学生每次阅读都有具体要求、任务和目标,课外阅读也不得例外。学生每人备有阅读笔记本,读书时要作好记录。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落实阶段任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掌握阅读的重点。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如果赏析就此打住,也未尝不可,但如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一定会有丰富多彩的答案。
  二、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效益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文革”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诸如“回忆是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重述一次是为了记住历史,引以为戒,防止历史的重演”,“以文章自责,解剖自己,让自己轻松一下”等。
  三、注重培养思维创造性,畅谈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使自己能够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祥林嫂》结束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顺着以下虚拟的线索和情境展开想象,假如祥林没有死……假如祥林嫂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假如贺老六没有死于伤寒,阿毛没有被狼吃掉……有的学生想象:祥林没死,勤劳的祥林嫂和丈夫经过努力,辛辛苦苦攒足了钱,为小叔子娶了媳妇。有的学生想象:祥林嫂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了,祥林嫂又找了一户有钱有势的人家,过上了幸福生活,有的学生想象:贺老六没有死于伤寒,阿毛没有被狼吃掉。贺老六有的是力气,加之勤劳本分,整天在外干活挣钱,祥林嫂在家操持家务,一家三口过着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如果祥林、贺老六、阿毛不死,祥林嫂命运也许不会如此悲惨,但如果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还存在,控制妇女的政权、族权、神权、父权还存在,控制妇女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还存在,祥林嫂依然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最终依然会以悲剧而告终!
  四、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评价,培养个性阅读的兴趣
  评价通过把握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帮助教师决策,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学的评价可以多角度的进行,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作为科普说明文,内容很简单,但具有明显的说明文特征。因此,对说明文的特征考核就成为其评价主要方面。对于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为人物、情节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既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而且评价不是教师所特有的,不应完全有教师掌控和衡量,而应该适当给予学生阅读评价的权力,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个体互评等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和指导性的点评。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吗明显提升,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培养个性阅读的兴趣。
  总的说来,阅读课作为“人文教育”的有效尝试,一种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模式,把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为生活的外延,在墨韵书香的熏陶中,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读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待每位老师和学生的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侨光中学)
其他文献
从弗洛伊德开始,许多心理学流派对“自我”都有不同的研究和看法,如弗洛伊德从意识角度出发,认为“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个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荣格则更重视“自我”这个概念,认为它就是人格的核心,协调精神中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其作用是为了达到人格的均衡、协调和整合,引导个体达到自我现实化的境界田;阿德勒和埃里克森两位心理学家,前者将自己的理论命名为“个体心理学”,目的就是强调自我潜能和自我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实验理科学科。实验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考中,实验题所占有的比重也很高。中学的化学课堂教学少不了演示实验。我们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呢?从根本上废弃以往老师包干到底的演示方法。什么样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就要从方法上做足文章,不拘一格。  【关键词】演示实验;边讲边演;对比型;边教边实验;验证巩固;探究;化学课堂  化学是一门传统的理科科目,以自然世界为主要研究对
【摘 要】根据历史课程教学实践,本文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提问法:迂同巧问;连环叠问;逆向曲问;假设反问;激疑设问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此提问法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思维能力;提问;培养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巴尔扎克话)这说的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对于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
在旱作农业区开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还田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关键生育期进行适量注水后,研究后对玉米对生长后期、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时期进行集雨注水补灌后,玉米经济性状有了明显改善,增产5.69%~17.869%,特别是在今年干旱年份增增产效果显著,注水补灌玉米是获得稳产高产的保证
近年来,零售行业的发展逐渐呈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趋势,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由产品和品牌需求向社交需求转变,在此环境下,"新零售"的理念应运而生。各个零售行业的商家都在
【摘 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字】英语课堂;有效提问  一、引言  根据现代认知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把握好四
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表现及其成因,指出应对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及具体的实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