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存活、意外发生、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96.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意外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4.0%,对照组为74.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全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临床意外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护理风险,增加护理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CD40配体(CD40L)、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哮喘患者的血小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前后血小板源性CD40L、CD62P的表达,并与健康人比较.同步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肺功能,分析与CD40L、CD62P表达的关系.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组(n=37)、哮喘缓解组(n=22)、健康对照组(n=13)血小板源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目的 观察氢气对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中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为CPB术中心肌保护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0例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治疗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STAT6、eotax
目的 探讨备班日常化管理对产科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2012年1~12月对我院产科护士实施备班日常化管理,并对实施备班日常化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护士工作压力、护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产科护士实施备班日常化管理,2012年全科室护士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7.3%,高于2011年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12年发生护患纠纷仅1例,显著低于2011年的9例,差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SEP)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19例肝硬化并发SEP患者(SEP组)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容量负荷试验中桡动脉脉压(radial artery pulse pressure, rPP)的变化能否准确预测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的变化. 方法 前瞻性收集了75例心脏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SL)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CRP、IL-1、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输尿管上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缓解期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PB1(human leukocyte antigen-DPB1,HLA-DPB1)基因mRNA定量表达情况,探讨HLA-DPB1基因的表达量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4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7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以及3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各2ml,Trizol试剂提取外周血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 对宁波市第一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患者尿液样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8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8株大肠埃希菌仅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100%敏感.所有分离菌中检出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以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