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养气说”与曹丕的“文气论”二者之比较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孟子历来被认为上“以气论文”传统的开创者,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常被后世文论者运用为理论依据。曹丕是第一个在历史上提出了“文气说”,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二者在产生上有何异同,意义内涵有何异同,对后世的影响有何差别,这对我们研究“文气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孟子;知言养气;曹丕;文气论;比较
  孟子在历史上历来被认为上“以气论文”传统的开创者,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得到了后世文论者的广泛重视。曹丕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文气论”,并且在《典论.论文》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一次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两者对我国古代以气论文的“文气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
  从二者的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二者之间相似性:孟子的“知言养气”说的提出处于一个混乱的战国时代,此时各个诸侯国都以武力征伐作为自己的扩张的手段。各家学派之间相互攻讦,时代思想比较混论,通常相互指责观点,同时各个学派都在寻求出处,经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孟子以养浩然之气作为自己提升道德修养,以帮助自己达到“知言”的目的,辨别各种淫邪的观点的目的。曹丕的“文气论”的提出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各地诸侯割据,时代同样动荡不堪,思想混乱。儒家思想也在乱世中受到了冲击,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同时品评当时文人,以正当时的文风以及为文章写作提出典范和要求,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二者的不同在于孟子所处的年代百家争鸣,并没有一个占主导的文化思想,孟子从自身修养出发。而经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已经占据时代思想高地,曹丕的观点从儒家出发,系统的论述。
  丛产生的基础上看二者的相似之处:“气”作为一个特殊的概念,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使用了,先秦的 “气”,在中国古代本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一种自然物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在《管子*内业篇》先秦的宋钘尹文也提出了把气看做万物的本源,比孟子稍晚的荀子在《乐论》中论述了气与音乐的关系,认为不同的音乐只能和人的不同的气相感应。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的观点也是在前人的观点上产生的,孟子把其从前人的物质层面上升到了道德修养的层面上,作为内在气质可以帮助“知言”,这一点与荀子在《乐论》的观点有共同之处。
  从二者产生的内在原因上看也有相似点:二者都处于乱世的大背景下,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对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气质感情等开始重视。所以孟子说:“我善养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个人的内在气质与内在修养的重要,这与时代不无关系。
  (二)
  孟子的“知言养气”与曹丕的“养气论”在意义内涵上二者也有联系,不同点: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的养浩然之气虽然并不是在谈论文学与文章,也没有对文章和文学进行直接论述。孟子所谓的养气是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的工夫和主体的精神状态,它需要配义与道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至大至刚,他表现出孟子关于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孟子的“养气”是服务于“知言”也就是辨别言辞的能力,以帮助他辨别:诐,淫,邪,遁四种的不正当的言辞的错误。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知言”的能力根植于“养气”,人们的思想修养提高了及自然会加强辨别言辞实质的能力,后世的文学批评正是这样来理解气与言,身心修养与文学的关系。
  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气论”,是我国古代文学批判史上第一次提出“文以气为主”在真正意义上把文和气联系联系起来。曹丕的气有时是指文,有时是指气;指人时指作者的气质,指文时是作品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所谓文以气为主,意思是说文章主要要表现作家的气质,作家的气质不同,作品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时作者是以“文章论”“作者论”“文体论”来共同支撑“文气论”。真正把文与气联系起来,相对于孟子,曹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实际意义上曹丕的贡献更大。
  意义内涵上的相同点: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主观唯心成分,《孟子*滕文公下》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过分强调了浩然之气的作用,同时仅仅靠养浩然之气,就能辨别各种淫邪的错误言辞,也过于主观,夸大了气的作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过分夸大先天的一面,本来对于文章个性的特点的形成,虽然与先天有关,但决定作用应该是后天。忽视后天使得文气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谬误。
  (三)
  孟子的“养气”与曹丕的“文气论”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二者在对后世的影响上也有异同点。相同点:都在理论上对后世的文论者产生大的影响。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和“知言养气”用气来指导知言,只有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才可以提升自己辨别文辞的能力,这样被后世的文论者引申到“为人与作文”的关系问题。从韩愈到苏辙都受到了他的影响。而曹丕“文气论”更是以具体系统的理论影响了后代文论者。“文以气为主”这一命题,合乎逻辑强调文学的个性特点与气质,而特点与气质是作家作品的风格主要标志,“文气论”的提出对人们探讨作家个性与作品的风格关系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对以“以气论文”的文学传统的发展贡献巨大,对刘勰,陆机,苏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不同点是:曹丕的“养气论”对后世更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由于“文气论”强调个性因此在创作上自然有利于鼓励作家发展自己的个性,写出具有个性的作品,从而满足读者的不同的审美需要。同时在创作上由于独特个性与相与模拟是相对立的,因此强调作者的个性,就会消除文学创作的相互模拟的弊病。同时曹丕的“文气论”同时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论”,“诗赋欲丽”的“文体论”和“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的“作者论”为支撑,为后代的写作者和文论者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所以相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曹丕的“文气论”对后世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牟世金.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1988
  [2]复旦大学中文古典文学教研组.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
  [3]赖立行.中国古代文论史[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2009
  [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
  [5]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2007
  作者简介:李芳芳(1990年10月),女,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2012级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
其他文献
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强调女性文学应该属于自己,应该察觉到女性自身的隐喻和与男性文学中的互文关系,从米兰达和
王元化先生晚年住在衡山路庆余别墅,那是一处内部招待所,一幢老式小洋房,连带花木扶疏的庭院。二五年初,上海教育出版社让我去参加《大学文学读本》出版座谈会,把我安排在那
近年,先进的磁共振(MR)技术和3特斯拉磁体(3T)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新生儿,拓宽了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知识.本文介绍了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肺病在3T磁共振的表现,其中包
【摘要】目前,新媒体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所谓新媒体环境,就是指信息化时代或者数字化时代的媒介环境,也可称为网络信息环境,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的不足也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教育方式落后、形式单调等,导致该学科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必须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鍵词】高职院校
摘要:孟子说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十分高超的精神境界,这种高超包括高尚和高明两个方面。所谓高尚,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人格修养,一言一行都利于他人。所谓高明,即洞晓宇宙万物的规律及其运动和变化,一言一行都符合客观规律。既高尚,又高明,才能有十分高超的精神境界。这种高超的精神境界要用严格的、长期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来获得。  关键词:浩然之气;高超;精神境界;培养  孟子的“养气”说在中国思想史上
目的:研究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结局.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行分娩的剖宫产后高龄产妇90例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
铁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在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透过女性与自然之间的隐喻关系,生态女性主义阐发了争取女性解放,构建和谐生态的理念.本文使
【摘要】通过对辽宁旅游资源的分析,剖析辽宁省旅游文化现有品牌视觉形象不足,并提出辽宁旅游视觉形象设计思路和建议,以促进辽宁省旅游业走上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视觉形象 旅游文化资源 特色地域文化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辽宁旅游业发展中文化形象塑造研究,L13BWJ0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作为宋末遗民词人群中佼佼者,王沂孙咏物词获得后世尤其清代词坛的高度评价。心性纤敏、灵心善感的词人,身历家国巨变,在通过对外在客观世界一草一木的感受吟咏中,深深寄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