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创新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本文从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实际,对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主体;市场导向;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大体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在我国对这两种创新形式的认识是,知识创新主要由大学和科研院所完成,技术的创新则主要依托于企业,因此,技术创新体系应当以企业为主体,但同时也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实现产学研结合。
  一、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建设的理论思考
  1.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多维主体论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
  在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投入者,在资金和人才领域支撑着技术创新活动,让技术创新活动这样一个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高效的运行下去,在创新资金的投入上,企业除了是创新资金的募集者之外,还是技术创新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主体。在创新人才的投入中,企业进行的人才投入,不应该是研发人员个体的投入和管理,而是基于自身企业形态进行研发团队的建设,技术创新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在这一活动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优化人才配置,建设优秀合理的创新团队才能在技术创新中取得成效。
  (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活动主体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过去的创新活动中,企业技术创新往往都是企业出资金和资源,科研院所出人才和技术,进行针对企业技术需求的科研创新,在这样的创新活动形式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创新活动往往不能保证进程方向的正确性,在新的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中,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不再是一方出钱,一方出人的初级合作关系,而是科研院所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创新需求调查,企业融入到科研院所共同协助研发的“无间合作”形式。
  (3)企业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主体
  技术创新是一种对新的、之前不存在的技术和技术装置的创造活动,在创新活动完成之后,应用到现实生产生活中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方式,企业就是这样一个将创新技术进行应用的主体,在这一活动中,企业不仅将自身研发的成果进行应用转化,同时也对科研院所、大学等其他社会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果进行集成创新转化。
  (4)企业是创新活动的收益主体
  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中,因为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和转化实现价值这样的关键环节,都是由企业主体进行的,所以企业主体拥有创新活动的收益权,在这一问题上,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极为重要。
  (5)企业是创新活动风险的承担主体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风险性极高的活动,这一活动不仅需要企业长时间、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还有着较高的失败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投资活动是一种冒险性质的活动,这一活动中的风险主要由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承担。
  2.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素移聚论
  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等一系列的要素,因为企业自身体制的限制,这些资源企业很难独自提供,所以就需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进行创新要素的移聚,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的“移”和“聚”,“移”是指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要素要从大学和科研院所向企业移动,这种移动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其一是创新要素的所有权发生变化,比如将大学和科研院所中的优秀人才和专利所有者调到企业任职;其二是创新要素的使用权发生变化,主要是通过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的形式实现。“聚”是指企业要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吸引创新要素向自己靠拢。
  3.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导向论
  在当前的创新活动中,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明显,但是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创新活动会受企业自身利益的驱使出现方向性错误。创新是一种面对社会经济生活未来的创造活动,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中,创新的市场导向性至关重要,因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受到市场的影响,技术创新也不例外,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让创新成果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占据优势,创新活动只有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需求才能推动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发展。
  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化建议
  1.推进制度创新,优化政府科技行为
  在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创新活动中,政府行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市场经济和创新活动的管理上,政府一定要树立“大科技观”,摆脱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创新理念,在管理工作中树立科技一盘棋的思想,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牵线搭桥,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让企业接替政府的创新主体地位,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活动。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当然比政府机构更清楚市场需要的是什么创新成果,市场需要的创新是什么样的形式,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切身体会,会让创新活动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政府通过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创造合作环境的方式,客观上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2.战略引进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创新是一种在大量的应用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对旧有知识和技术的一种总结和升华,在这样一个系统性的科学活动中,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都是避不了的环节。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实行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在这一战略中我国向西方汽车产业技术先进国家开放我国的巨大汽车市场,并以此向汽车产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换取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在技术成功引进后进行吸收和再创造。促进了我国汽车制造技术的高起点、高水平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在创新活动中一味的引进外来技术是不可行的,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闭门造车式的创新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当前的创新活动中要制定技术引进的战略,让我国的技术引进能够经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过程,让引进技术为我所用,提升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3.加快要素移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各种创新要素的汇聚支持,我国企业普遍发展时间较短,创新意识在企业中的流行也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所以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企业自身很难提供齐全的创新要素,这就需要企业主体以自身为基础进行创新要素的汇聚,吸引外部的创新要素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活动中来。
  在企业创新的硬件资源方面,主要是要加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要素汇聚平台建设,在这一平台上政府机构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连结融合创造客观环境,让企业能够通过更加便利的方式、更加科学的形式同科研机构达成一致,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在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创新活动是一个资金投入量极大且回报不稳定的投资活动,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如何丰富资金的来源,减少企业承担的投资风险一直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我国先后推出了风险投资、科技信贷担保等措施,确保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能高效进行。
  三、结论
   创新是企业和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只有以自身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和市场运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
  [1]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牛满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施途径[D].厦门大学,2008.
  [3]寇琳琳.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及测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施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J].中国工程咨询,2007,05:58-59.
  [5]叶瑞刚.区域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水平及集聚效益评价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6]本刊编辑部.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J].中国科技产业,2012,11:2-1.
其他文献
摘 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互动发展。本文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理论为基础,以江西中药产业为例,基于江西中药产业集群的现状存在基础之上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认为其发展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政府认识、技术创新、资金不足、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最后,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江西中药产业  引言  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各要素不断优化组合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自身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人民币作为商品、劳务等经济活动的媒介,正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并将在未来走向世界货币。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还很漫长,沪港通就在这一特殊的时期被提出,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的视角对沪港通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国际货币进行比较,指出沪港通是中国货币国际化道路上的中国特色,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关键词:沪港通
期刊
摘 要:重庆民营存在经济规模实力小、经营成本高、资本不足、研发能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转型发展认识不足六项竞争力弱势,近几年温州等地已经说明除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外,培育、发展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行业协会是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本文分析了行业协会在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建议营造“五个空间”,以培育、发展行业协会,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经济;竞争力;行业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伊利公司”十余年每股收益、每股现金股利以及股利支付率等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股利分配政策变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股利分配政策;现金股利;伊利公司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能够影响到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与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且上市公司还会通过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的盈利进行分配或者将留存的收益再用于有利
期刊
摘 要:林下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森林资源丰富的云南省重点发展和打造的产业,本文基于野生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举措、建议,为以后云南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菌模式;野生菌  一、云南林下经济的基本情况  1.林下经济的定义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近几年国家也一直在强调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技中,赢得一杯羹?答案是把握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而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物流成本控制,却易被企业忽视。基于此,本文将就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探讨,希望具有一些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对于降低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实地调查,对其基本情况、股权分布和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双林公司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弊端、近几年偿债能力降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增长趋势有所趋缓等问题。据此,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双林公司应该淡化家族制、合理把握股权集中度以便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双林公司;汽车零部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照明用电量的持续增长,作为白炽灯替代品的电子节能灯正迎来前所未有、快速增长的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对电子照明灯生产领头企业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销售业绩、经营水平、战略结构、研发投入等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瓶颈,并且综合分析电子节能灯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改进其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阳光照明;电子节能灯
期刊
摘 要:中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何满足其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对无锡市中小微企业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调研,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逐一探讨了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风险投资公司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各融资渠道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最后分析了产生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以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调研报告;无锡市  近年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贫富差距扩大,富人更加富裕,穷人更加贫困。在大量富人挥金如土,纷纷移民国外的同时,大量穷人食不果腹,生活在基本生活水平下。城市无限度地扩大规模,浪费大量资金,还出现大量“鬼城”、众多城市病,而农村投资不足,发展缓慢。若能改变现状,转变发展方式,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