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的建立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药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本文研究建立了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SDPP),并将其运用于硫酸核糖霉毒、卡那霉素及其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 二阶导教差示脉冲极谱法(又名二阶导数高速脉冲极谱法)是在一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FDPP)基础上建立的。由FDPP的公式再进行求导得到本法的理论公式如下:
其他文献
研究建立了HPLC测定苯丙醇胺(PPA)体内血药浓度的方法,比较了10名正常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苯丙醇胺控释混悬剂(含PPA 150mg)与等剂量的普通PPA片的生物利用度,结果两者AU_(0~∞)
为了消除某型导弹发动机用电点火具绝缘电阻超差现象,基于电介质极化原理,采用解剖显微观察的方法,分析了电点火具脚壳之间游离的焊锡渣对绝缘电阻的影响。采取高低电压双控测量
从银柴胡(Stellaria L.var lanceolata Bge.)的根中首次分离得到1新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氨基酸组成及光谱分析确定为环六肽结构,命名为银柴胡环肽(stellaria cyclopeptide)。
在pH 7.40,20.00&#177;0.05℃,磷酸盐缓冲液中,研究了Cu(Ⅱ)及Cu(Ⅱ)络合物的可见光谱,以及DNA存在下,Cu(Ⅱ)的去甲斑蝥酸络合物Cu(Ⅱ)/H_2DCA催化抗坏血酸(H_2A)有氧氧化动
自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的干燥叶中分离到7个甙类成分,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为原儿茶酸-1-O-β-D-呋喃木糖酯甙(1-O-protocatechuyl-β-D-xylopyranose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百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
基于激光驱动烟火光开关的作用原理与受力过程,提出了一种激光驱动的高效耦合烟火光开关的设计方法,对激光驱动烟火光开关的结构、装药进行了研究,并开展激光驱动烟火光开关的性
利用硝苯啶溶液对光不稳定的性质,在波长350nm处测其光照前后的吸收度差值(△A),△A与硝苯啶乙醇溶液浓度在10~6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使用本法对硝苯啶片进行了含量测定,
从辽东楤本(Aralia elata)的根皮中分得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和光谱方法鉴定分别为胡萝卜甙-6’-棕榈酸酯(6’-O-palmitoyl-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A_5)、罗盘草甙A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型刺激剂在平坦开阔地区的扩散进行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CFD方法对于模拟刺激剂在各种风速条件下扩散的有效性,为其在复杂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