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脂毒性诱导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脂毒性诱导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组和高糖高脂+BMSCs组。高糖高脂+BMSCs组的INS–1细胞使用高糖高脂(16.7 mmol/L葡萄糖、0.4 mmol/L棕榈酸)培养基处理48 h后,与BMSCs共培养24 h,进行检测:(1)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3)膜连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4)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分泌功能;(5) 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6)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100.0%±0.8%)比(71.9%± 3.2%),t=8.46,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增加(0.248±0.033比1.01±0.066,t=10.28,P<0.01),凋亡细胞比例增加[(6.9%±0.4%)比(16.4%±1.2%),t=17.38,P<0.01],基础胰岛素分泌量(BIS)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均减少(t=5.745、13.559,均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高糖高脂+BMSCs组INS–1细胞的存活率上升,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和凋亡细胞比例均减少(t=3.98、5.16、13.08,均P< 0.05),BIS及GSIS均显著增加(t=5.674、10.148,均P<0.05)。高糖高脂损伤INS–1细胞内线粒体功能,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96±8比46±4,t=5.239,P<0.05)、ROS生成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3.3%± 0.9%)比(34.2%±0.8%),t=17.38,P<0.01],而与高糖高脂组相比,BMSCs共培养有效促进线粒体膜电位恢复,并减少细胞内ROS含量[分别为46±4比87±14,(34.2%±0.8%)比(22.5%±0.4%),t=2.822、13.080,均P<0.05],改善了高糖高脂损伤的INS–1细胞的线粒体功能。

结论

BMSCs可有效保护糖脂毒性损伤的INS–1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MSCs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食管癌和贲门癌及其各级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方法2006—2012年在食管癌高发区山东省肥城市部分乡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自然村40~69岁农村居民作为筛查对象,对其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进行筛查,并行病理诊断。结果2006—2012年肥城市共完成24 759人次筛查,食管、贲门阳性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37%和0.42%,早诊率分别为84.71%和6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肝脏恶性肿瘤(HMT)高危人群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评估为HMT高危人群的300例患者,接受CEUS检查。比较分析CEUS检出肝内恶性病灶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在增强磁共振成像检出的119个恶性病灶(87例患者)中,CEUS检出112个,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95个,CEUS对肝内恶性病灶的检出率(94.1%)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肺腺癌裸鼠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种植瘤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按5-Aza-CdR不同剂量分为对照组(未注射5-Aza-CdR)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分为0.5 mg/kg组、1 mg/kg组和2 mg/kg组。比较各组裸鼠种植瘤生长的
目的探讨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OSAH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OSAHS患者72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每组24例,另选同期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使用PSG-HOLTER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记录分析系统记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SS-ILD)的临床、化验及检查特点。方法对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150例)[ILD组(55例)与非ILD组(95例)]的临床、化验及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SS-ILD发生率为36.7%,年龄> 60岁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对于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对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Ki67分子表达的影响,致力于探索治疗肺癌的新的有效药物。方法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顺铂组、二甲双胍联合顺铂组及对照组,给药42 d后,处死动物,留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Survivin、MMP-2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肺腺癌A549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并观察其对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IGF1R重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建立稳定低表达IGF1R细胞株;应用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GF1R沉默效率;CCK8比色法检测IGF1R沉默后A549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紫杉醇对低表达IGF1R的A549细胞
目的探讨大鼠棉花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6 h组、24 h组,每组6只。复制大鼠棉花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6 h组、24 h组大鼠分别在烟雾吸入后6 h或24 h行安乐死,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浓度,荧光定量PCR法行
目的总结17例中晚期原发性气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中晚期原发性气管鳞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煤炭总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7例中晚期原发性气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中5例采用化疗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另外12例以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为主。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方法包括电圈套器、高频电凝、氩等离子体凝固、CO 2冷冻等。17例患者中15例采用全麻下插入硬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