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011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司匹林(aspirin ASP)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已被肯定,但其致胃黏膜损伤的不良反应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ASP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胃黏膜损伤的程度.
其他文献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的测定、治疗、防治成为重要医学课题,我们对浙江地区2000年人群血脂水平现状进行分析.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病人86例,其中男20例,女66例,年龄24~78岁,糖尿病病程2~30年;并酮症酸中毒24例,高血压14例,脑梗塞8例,糖尿病肾病7例,周
近年来我国社区干预有了很大发展,已从无计划的分散活动,转入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干预,从对某个危险因子的干预,转入以场所为基础,对多种危险因子的综合干
目的:为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该院9年来收治的40例CAA引起的脑出血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其中9例进行了7年的随访。结果:患者年龄为58~82岁;平均68.5岁。出血位于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疾病构成和防制策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慢性病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尤其重视中年人的高血压管理十分重要[1].本研究作为2000年慢性病基线调查的一部分,对
影象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肝脏占位性病变(SOL)的发现日渐增多,唯其定性诊断较难,尤其甲胎球蛋白(AFP)含量较低或阴性的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鉴别诊断则成为急需解决的临床课题
近几年来的死因资料显示,宜昌市城区居民第一位死因是循环系疾病,而在循环系疾病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心脏病。了解和掌握其分布规律,可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心脏病死亡率,提
1991~1996年天津市在社区开展以人群为目标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综合干预项目。本研究以该项目为基础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1~1996年贴现(3%)的累积成本为16108856元,干预实现三年后,效益-成本比开始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在国人汉族高血压病(E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核酸探针杂交、酶联免疫技术的方法,测定81例中国汉族高血压病人、30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