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循环中白血球成分的皮质调节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С.П.包特金氏的血液细胞由中枢神经调节的观点,首先打击了魏尔啸关於血液系统自主性学说,从而给血液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方向,即机能的方向。在研究造血与血液细胞分配的神经调节功能时,所获得的辉煌成就,给神经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范例。许多学者认为周围血循环中细胞成分的主要调节者是植物神经系统及其在间脑部分的中枢,因而提倡周围血循环中细胞成分的植物性调节之说,即所谓交感与副交感节制性的血像等等。不可否认,在血液成分的变化中,体液因子及植物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但我们还必须承认大脑皮层对於器官的活动有主导作用。正如贝可夫氏所指出,植物神经系统的自主性是不攻自破的谬论。按新学说的理解,植物神经系统不过是总调节系统的一部分,而大脑皮层则为其高级调节中枢。条件反射的实验证明,几乎所有器官以及机体的机能均与大脑皮层相关。许多学者在临床上与实验中对血像条件反射性变化的研究,更充分地证明周围血循环中白血球变化的皮层调节作用。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不够的地方。В.Н.车尔尼柯夫斯基氏指出“血液系统的神经调节已沿着巴甫洛夫生理学的道路发展至相当的阶段了。”

其他文献
有关杆菌痢疾的几个问题
期刊
抗交感素是生物学博士吉塔也夫氏(А.А.Ти-таев)提出的。根据吉塔也夫氏的证实,健康人血内抗交感素含量应不少于80单位。高血压病时抗交感素含量减少至20单位,而在严重状态时抗交感素竟完全消失。用该制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后,血中抗交感素含量重新增多。
期刊
虽然苏联链霉素在临床上早已应用,但它的药理特性直到今天仍然研究得不够。作者研究了链霉素的毒性,链霉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以及由中枢神经系统所调节的重要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阐明了有机体对一些细菌产物的反应性的改变。
期刊
痢疾噬菌体对人类杆菌痢疾之疗效问题世界各国学者意见尚有分歧。例如美国有些学者认为无效;而在苏联经过倡用20多年的经验证明噬菌体在治疗杆菌痢疾之价值。为了证实苏联的先进医学经验和进一步了解国产噬菌体在国内应用之疗效,我们在1954年夏季作了一次痢疾噬菌体对成人菌痢患者的疗效观察。
期刊
肺动脉扩张基本上是一项X线诊断。在后前位的X线胸部照片上,心脏的左缘一般由三个弧线组成(图1)。最上的弧线代表主动脉弓,下面的弧线代表左心室。处於这两个弧线中间的一段,过去往往称为肺动脉圆锥。近年来经广泛的心脏血管造影术研究证明这一段并非右心室的肺动脉圆锥部,而系肺动脉或左肺动脉的投影。因此目前更正确的将这一段弧线称为肺动脉段。后前位及右前斜位如发现肺动脉段异常凸出便代表肺动脉扩张。自X线检查中诊
期刊
沙门氏菌属丙组中之猪霍乱感染,多为散发性。自1935-1949年间国内有关本症之文献先後有吴氏、池氏、及马氏等病例报告,总数不满30例。滨野氏调查沙氏菌属在我国传染情况,根据1911-1950年材料统计发现东北区(95例)发病率多於华东、华北及中南三区之总数(52)例。猪霍乱感染之发病率低於伤寒及甲型、副伤寒,但较其他沙门氏菌属为高。最近陆氏等报告在东北发现之177例沙门氏菌属感染中,41例为猪霍
期刊
输血能产生各种反应,早所熟知。根据各报告,反应的发生率约在5-7%。但一般记载大多着重过敏反应及发热反应,这些反应常于短时消失,很少引起严重后果。
期刊
以二尖瓣狭窄病人心耳附属物Aschoff氏小体来决定风湿病的“活动性”
期刊
诊断肠原虫的永久玻片快速染色技术初步报告
期刊
在心脏血管病中,梅毒性主动脉炎颇为常见;其病发数仅次于风湿性及高血压性者。我院在过去三年中计曾收治心脏病患者385名,其中梅毒性占第三位,计37名(9%);最多为风湿性者,计212名(55%);其次为高血压性者,计68名(18%)。本文将所见之37例梅毒性主动脉炎作一分析讨论,并附錄曾作局部尸体解剖者二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