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视角拓展学习发展之路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终身学习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是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全体教育内容的总和。澳大利亚作家大卫·N·阿斯平等著的《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从哲学角度对终身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将终身学习的哲学理论展示给读者,为我国学者研究终身学习提供思路。
  【关 键 词】终身学习;哲学视角;案例;借鉴
  【作者单位】李春花,重庆文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1.028
  终身学习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是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全体教育内容的总和。
  终身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这一理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推荐,并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终身学习理念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世界各国学者所重视,在实践验证中进一步获得大众的肯定。
  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相关工作。1994年,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学习型社会转型,让全体社会公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2013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向世界做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庄严宣誓。我国对终身学习的研究时间只有二十多年,虽然获得一些成功突破,但研究成果更多地体现在“终身受教”上,而非“终身学习”上。因此,更多涉猎国外研究成果,汲取能量为我所用是当下国内研究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大卫·N·阿斯平等作者所著的《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对终身学习领域理论及其实践、学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把我们对终身学习的理解扩展到哲学理论层面上。《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的每一个章节都由国际上相关领域的专家以易懂的风格编撰,涵盖了很多哲学方法,并侧重于描述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哲学含义。作者们通过对有关终身学习关键问题、相关主题及议题的辨别、分析,以求能够及时应对全球性的快速变化以及学者和实践者不断产生的兴趣[1]。该书以全新哲学视角开启对终身学习的新认知,以创新的视角给广大学者研究终身学习提供新的途径、新理论,力求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获得新思路和新突破。
  1.以全新哲学视角探究学习真理及概念内涵
  一直以来,我们都缺少对学习概念理论范畴的明确认知,加之传统意识和传统学习模式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影响根深蒂固,我国教育改革虽然不断革新,但全面创新和突破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对“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概念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解。《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并非只是泛泛定义学习,而是从哲学视角对终身学习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重新解读。作者们通过分析各学科间的相互作用完善思想教育体系,重新审视终身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让读者对终身学习产生全新认知。
  首先,作者们以哲学视角分析学习概念、价值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对终身学习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哲学意义上的解读,深入探析终身学习涉及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等内容,并以相关实例说明哲学有助于解决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认知困惑。其次,作者们有意识地从伦理、意识、能力、策略、价值等方面对终身学习相关的认识论理论进行探究。
  概念是以抽象化方式反映事物本质的精准描述。在《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一书中,作者们将终身学习置于教育哲学背景下,将个人、社会环境、职业等有关因素相结合,力图构建学习的立体系统。在终身学习概念这一章节中,大卫·N·阿斯平教授认为终身学习具有“最高地位性”,虽然他也承认其对终身学习的界定并非唯一,但他对终身学习的系统性解读,特别是对经济发展、个人前途、社会包容、民主理解等的解读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作者让·巴爾和莫温娜·格里菲斯也基于哲学视角探讨终身学习机理,试图从哲学角度,用认识论、伦理和实践论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不同人的终身学习方式及成果。
  2.以优秀案例对终身学习进行系统例证分析
  《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一书的论证严密,书中所阐述的学习理论在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说服力。一般而言,终身学习的哲学理念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只有论据充分才能使观点有说服力。雪莉·沃尔特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探讨了终身学习如何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学习效果的问题。为了得到论证数据,雪莉·沃尔特斯来到南非开普敦进行实地测试。这次测试包括当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的学习需求,在测试主题上以社会发展为计划指标。在实践过程中,她需要全面调查,按照研究目的以国家、地区、城市、乡村设定区域大小,再将终身学习与划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确定好大方向后,雪莉·沃尔特斯设定了早期、成人、拓展三个学习环境和34个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最后总结归纳阶段,她对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目的、经济环境、归属、框架、指标等逐一进行数据采集归纳。通过一系列的测试研究,雪莉·沃尔特斯认为终身学习体系中存在分化、依存、制约等不确定因素,不同群体彼此间只有打破壁垒、沟通合作,才能达到不同层面终身学习机制效果。
  《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这部书诠释了“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推动人类认知”的终身学习理论,该书以当今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因素进行叠加。该书指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代同步,需要通过终身学习的相关实践发现问题,再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给予其适当的方法论指导。
  在哲学家法扎勒·里兹维看来,终身学习机制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与教育相结合的新社会中实施,为全面认识终身学习提供了明确的引领。法扎勒是追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主义者,他在对当前世界经济宏观走向分析基础上,认为终身学习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中并非完美,存在明显局限性,即大多数国家将发展经济放在核心地位,其次是社会福利,关注的重点是社会经济,在这种体制下终身学习的目的更加功利化和市场化,偏离了学习的自身价值。   该书其他作者关于终身学习的论述也可圈可点。在第五章中,凯文·J·弗林特等人以海德格尔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认为终身学习有助于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提升,是解决社会发展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的主要方式。他们对终身学习理论推崇同时,主张摆脱人类思想的禁锢,重新构建运动思维,实现新的终身学习发展框架。在该书第七章中,法扎勒·里兹维主张终身学习要超越之前对终身学习的理论设定,制定具有新民主、自由、批判意识的学习新框架,实现对原有学习理论的超越。在第八章探讨社会公正性理论中,梅兰尼·沃克以玛莎·努斯鲍姆的哲学方法理论,将终身学习定义为对高等教育提升的能力需求,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注重经济利益忽视人才发展的短视行为,为打破功利主义实现终身学习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该书第十三章中,罗宾·阿舍以后现代理论视角提出终身学习并无指定意向。从现代学习理论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出罗宾·阿舍的理论缺乏实践根基,但能从不同哲学观点来探查终身学习,并对其进行多元评判,对学者和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借鉴。
  由于世界各国不同地区教育环境差异,教育分化现象日趋加剧,在缺乏横向交流的前提下,教育很容易被私有化。法扎勒认为世界不断发展变化,世界观也应随之而动,新的终身学习概念要摆脱强权特色,要在全球化经济发展基础上以教育人类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全新公平合理的终身学习理论框架实现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终身学习。要注重对终身学习理念背后牵扯到的各种因素、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挖掘,让人们认清经济时代下终身学习教育所应实现的教育本质。
  3.以创新研究体验展现终身学习效果
  在第六章中,肯尼斯·劳森以哲学视角对终身学习内在伦理进行创新解读。终身学习的伦理问题是肯尼斯·劳森研究的重点,在他看来,终身学习的关键要素是“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相关伦理问题都是伴随学习成果的实践转化而形成的。
  肯尼斯·劳森的伦理研究涉及两方面内容,其一,学习要贯彻整个人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学习与生活形成互补、共促、融合,在生存与道德思想共同作用下,终身学习既是人们生存的必须,也是每个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其二,终身学习内容要有助于人与社会发展,其来源的真实准确对学习最终结果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准确的知识来源有助于人们学有所成,终身学习要避免错误知识带给学习者认知上的困扰。因此,所有接受学习的人要善于思考,要辩证地看待学习内容,要将怀疑审视精神始终作用于终身学习过程中。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终身学习除了具有使用价值,还能有效提升个人思想意识等的水平。同时,学习能推动个人的人文素养提升,让个人更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活。也正因为如此,终身学习要体现价值而非经济利益的追逐,要營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人为创设环境,对终身学习要秉承发展的态度,体现公平公正,这有助于开拓研究视野,为学者和读者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拓展新疆域[2]。
  总之,大卫·N·阿斯平等作者所著的《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强调以哲学视角探究终身学习,是对终身学习议题的认知拓展。该书无论从哲学研究视角还是内容编排上都体现出其独特的创新性。如上文所述,这部书的每一章节都由不同研究学者撰写,每章都将各自作者对终身学习的感悟心得呈现给读者。虽然每个人对终身学习的认知不同,探讨方法各异,但他们对终身学习有共识。他们都认为,在世界发展大环境下,终身学习计划的制定需要以社会发展环境为依据,最终学习成果要经得住实践考验,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调整和完善。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肯定人们对原有认知的合理颠覆,特别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的认知,这体现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同时,《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也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多个发展模式的设想,对于我们研究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豆瓣网. 哲学视角下的终身学习(豆瓣)[EB/OL]. [2018-12-02]. https://book. douban. com/subject/27613253/.
  [2] 戴维·阿斯平,朱迪思·查普曼,杜永新. 终身学习的哲学思考[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比较译学追寻诗情与理性的相融,将东方诗性智慧与西方理性思维合二为一。 张柏然的《译学研究叩问录》溯本清源,在对翻译本体的寻根式探索中深刻诠释了比较译学的哲理内涵,展示一派生机盎然的译论新图景。  【关 键 词】张柏然;比较译学;翻译本体  【作者单位】郑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张晓春,乐山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博士配套项目成果“基于客舱文化建设的中国元素应用和译介
期刊
【摘 要】 实现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科技软实力是期刊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从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期刊与大国名刊之间的差距,结合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具体内涵,提出科技期刊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实现国际化的途径和方法,为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国际化;走出去;深化改革;科技期刊  【作者单位】杨惠,《骨研究》(英文)编辑部;吳婷,《骨研究》(英文
期刊
【摘 要】 中国动画制作与漫画出版长期处于分离状态,这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中国动漫产业爆款作品多却难以维持热度和进行品牌化运作。当下,中国动漫产业应借助新媒体平台,寻求多领域的商业合作,促进动漫产业的深度融合。  【关 键 词】动漫出版;产业融合;创意与受众培养  【作者单位】邓琳,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YY18216);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与发展,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数字阅读正逐渐取代纸质阅读,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实体书店陷入迷途的境况中。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实体书店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迎来新一轮转型与升级的契机。其中,言几又书店通过打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建立多向化的用户黏度、融合多元化的跨界业态,从根源上解决了书店的经营困境
期刊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宝贵精神文明的传承,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谐发展和维持文化生态平衡的基本保证。作为人类文化库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时代信息的积累,更是社会发展积淀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和保护,成为传媒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创新;安新芦苇画;短视频  【作者单位】彭聪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发展,自媒体影评也在不断发展,对电影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网络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是自媒体影评的主战场,具有传播主体泛众化、传播渠道不断变迁、文本内容碎片化等传播特性。文章通过结合具体的电影传播事例,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自媒体影评对电影传播的控制功能,总结出议程设置营造意见气氛、多级传播强化传播效果、打造意见领袖影响传播的电影传播流程。  【关 键 词】自媒体;电影评
期刊
【摘 要】 历史记忆是承载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故宫作为中华民族的秀丽瑰宝,其作为历史记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如何让历史记忆焕发青春、与时俱进,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文创类节目的出现使历史记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的出现使故宫的历史记忆、文化符号以崭新的姿态走入人们的视线,也为故宫的文化传承探究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 键 词】历史记忆;文创类节目;文化
期刊
【摘 要】 专业新闻媒体不同于广参与度的社交媒体,其用户评论区旨在为读者和记者、编辑提供意见交流的开放性平台。新闻区的评论互动为没有话语权的读者提供了观点交流的互动平台,以促进更好地改进新闻报道。如何高效过滤不良评论是媒体在开放评论区时面对的紧迫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纽约时报》用户评论自动化审核的模式创新,以期为纸媒网络化传播提供借鉴。  【关 键 词】用户评论;自动化审核;《纽约时报》;盈利模式 
期刊
【摘 要】 《厚积落叶听雨声》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首部经典作品精编,书中精选了数十篇文章以及近 60 幅东西方艺术名作, 为我们展现了平常人不曾看见或不曾留意的美。正如书名“厚积落叶听雨声”的意蕴,朱光潜借助文字引导读者去感悟生命的绽放,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发现生活之美、人性之美、精神之美。  【关 键 词】朱光潜;美感经验;情趣;人生的艺术化  【作者单位】王赫佳,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中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电视问政节目逐步兴起,成为视听传播领域的亮点节目,目的在于问计民生、管理政事。此类节目借助电视媒介,架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面对面沟通公共事务,创建协商机制,既符合受眾需求、执政需要,又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功能和优势,实现了新闻与政治的有机结合,是新传播环境下传播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关 键 词】传播仪式感;电视问政;《请人民阅卷》  【作者单位】李嘉,陕西科技大学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