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掀起了富民强村的“红盖头”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日雨后,地处山脚的江西省上高县新界埠镇三星村如同仙境,樟林青翠,云縈雾绕,溪水潺潺,百亩绿茶沉淀了光阴的故事。恰逢周末,游客纷至沓来,争相把这般“世外桃源”收入镜头中。
  三星村,地处高山茶园的山脚,翻过山,就是隔壁县的大水库。三星村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村落,谁能想到,这个昔日的小山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
  这个春天,随着三星村的高山樱花茶园在上高县及周边居民的抖音和朋友圈刷屏,让这个“养在深闺”的古村落呈现在世人眼前,一个个观众随之变为游客。“网红”标记“必打卡”的每一处景色,成为大家追捧的目标。
  偏远山村成景区
  在高山樱花茶园的路口,整整齐齐地摆着许多小型摊位,与春游相关的吃、用、玩等各类商品销售火爆。从遮阳帽、墨镜到自拍杆,连平时很少露脸的风筝和纱巾也是式样繁多。“周末带孩子出来玩,平时工作忙也没怎么准备,直接在门口买了也很方便,都是价钱不贵的小东西。”前来游玩的市民说。
  “听说现场还有师傅表演炒茶,可新鲜咧,周末得赶紧去逛一逛”“家乡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村子成“网红”后,镇里重点对茶文化进行了挖掘和演绎,在茶树间设置了茶艺表演点和制茶工艺展示台,便于游客打卡拍照,增强体验感。同时,开展采茶、炒茶等体验活动,在宣传本地茶文化的同时,丰富游客的观赏体验。
  近两年,上高县新界埠镇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和经果林建设,统一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连片打造秀美乡村“全域”生态休闲旅游新线路,书写乡村振兴的“花样文章”。同时该镇还以扮靓景区村庄为龙头牵引,开展人居环境美化提升行动,把农家乐、民宿等经营主体及休闲旅游资源集聚村纳入重点服务对象,挖掘乡村消费潜力,引燃“春日经济”,实现颜值、效益双提升。
  茶园里还合理规划了旅游线路,增加了一条游步道,设立了网红打卡地标志景观石,设置了标识标牌、导游图、党员志愿服务台,引导和便利更多游客游览观赏。
  为延续新媒体带来的顶级流量,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村里顺势举办了短视频大赛、唱山歌给党听等活动,吸引更多关注。
  村民、脱贫户“唱”主角
  随着樱花茶园越来越火,受益的周边群众也越来越多。“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我也一天比一天忙,对我这种做点小本生意的农民来说真的是很满意了。”收拾着案板上的旅游特色小吃,脱贫户陈伍香高兴地说:“平时我的小摊一般卖早餐粉面这些,现在人多了,就搭配着卖点狼牙土豆、烤肠和饮料等小吃,还有腊肉、香肠、菜籽油、蜂蜜、辣椒酱等特产。城里来的游客很喜欢我们当地的农家风味,土货都不够卖哩。”
  除了卖货,陈伍香还有“兼职”,那就是在村里的葛根扶贫基地种葛根。2020年,三星村引进了80亩葛根作为村集体经济产业,充分吸纳村民和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参与分红,增加收入。“每天摆摊有两百多元毛收入,加上清早去葛根基地干活挣的,比去年多出一大头哩。”
  在三星村,还有20多名“工友”像陈伍香一样,随着村集体经济的迅猛发展,收入“水涨船高”,如今都成了乡村振兴这部大戏的“主角”:入股村里的葛根产业基地,收获分红;乘着乡村旅游的“春风”发展种养、销售土特产,收入可观;到村办企业和基地务工,端稳就业“饭碗”……
  这个春天,花开正盛,万物欣荣,三星村富民强村的红盖头一角正在被轻轻地掀起。
  作者简介:窦诗辰,上高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坪田村位于铜鼓县东南部,近年来,坪田村通过建班子、强队伍、整环境、抓经济“四步走”战略,村“两委”干部团结带领全村村民破解制约发展的诸多难题,使坪田村成为美丽乡村样板,多次获得中央、省、市等各级表彰。  一是选优配强建班子,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干部4人均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前任支部书记郑福生善于做群众工作,
蔡人博是大余县浮江镇山南村人,全家共4口人。小儿子患有先天性化脓性脑膜炎,妻子只能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小孩。2015年10月,小儿子在赣州动手术,花费十几万元,把本就不富裕的家掏了个空,还欠下一大笔外债。小孩的病是治好了,可是债务累累,家徒四壁。最难的时候,家里所有的积蓄仅有16元钱,两个小孩还要上学,单靠种地的微薄收入,杯水车薪。生活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于是他开始用酒精麻痹自己,整日唉声叹气,仿佛
郭名洪,是崇义县龙勾乡石塘村人,其父亲中风卧病在床已十多年且病情逐渐加重,母亲也是已过六旬老人,已成家的郭名洪育有一女。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只能做简单的務工活,郭名洪收入一直不是很稳定,生活负担特别重。  2015年,郭名洪一家被识别为低保贫困户之后,村里人都打趣他,“名洪,以后的日子可以靠国家救济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郭名洪脸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家人过
刘乾亨,今年44岁,是寻乌县晨光镇龙图村人。家里有6口人,父母已到耄耋之年,现在在家里帮忙带孙子;女儿在河角中学读初中,每个周末都会回家。  好几年前,刘乾亨在外地打工,也没挣到什么钱。2013年冬天,他回到晨光镇,开始种植柑橘。2014年,果树因感染病害,他又不懂管理技术,导致果园损失惨重,欠下不少外債;老父亲又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压力巨大。那一年,他们一家成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成为贫困
历史从未远去,荣光正在书写。一部峥嵘党史,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记录着光辉理论和宝贵经验,也见证了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足不出户,居家创业。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重度残疾人就业脱贫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许多贫困重度残疾人通过从事电子商务实现了自力更生的梦想,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谭广忠,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谭广忠,南康区坪市乡人,是一名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患者,通称“渐冻人”,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身残志坚,战胜挫折,努力拼搏,在经过多期的电商培训后,和另外五名残友运用自己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和难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发扬孺子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利益冲突矛盾点。乡村振兴是全面的乡村复兴,涉及到各种农业农村农民的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特地考察了当地依托月季、艾草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情况。  5月,河南,月季、艾草;  4月,广西,葡萄、螺蛳粉;  3月,福建,茶、沙县小吃;  2月,贵州,苗绣、蜡染……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留下一串特色鲜明的“产业”印记。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衔接期。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