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材料表面减摩抗磨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 :材料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机电系统(MEMS)发展迅猛,但系统中可发生相对运动的微构件之间的摩擦磨损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主要对固体薄膜润滑、分子超薄膜润滑、离子注入、微织构及石墨烯膜层表面改性方法在微机电系统减摩抗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应当继续深化硅材料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及改性层摩擦行为的研究,加强对新型复合表面改性技术的创新和探索。本研究对于拓展MEMS的使用寿命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也在面临全新的要求,其中,路面水稳层施工质量与市政道路整体工程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故而,需对路面水稳层施工加以强化,更深层次掌握其施工要点,促进路面平稳性。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市政道路工程当中,路面水稳层相关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下称“九所”),坐落于中国科技城绵阳,始建于1967年国家大三线建设时期,主要从事军用磁性功能材料与特种元器件的研制、开发、生产、服务以及应用磁学基础研究,是国内唯一的综合性磁学研究机构。50多年来,九所立足“三线建设”,赓续红色血脉,矢志自主创新,切实践行强军兴军使命,为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奋斗。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九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0世纪70年代,实现从
为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并行仿真任务的资源利用率并保证公平性,在占优资源公平分配机制(dominant resource fariness,DRF)的基础上,提出考虑license的占优资源公平分配(dominant resource fairness allocation algorithm considering license,LDRF)算法。一方面考虑多类型资源的公平调度问题,满足EDA任务对资源种类多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对EDA
近些年,超高层建筑也实施了新的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而且还可以保护环境。绿色施工技术目前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绿色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在小学的语文教授过程中,阅读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广泛普及的今天,优良的阅读技能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培育出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同样也可以为同学们后期的学习和生活做出铺垫。针对于此,全文着重探讨了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仅供参考。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促使企业会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而电子发票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使企业会计在线开具发票,并在线发送给客户,而且电子发票可记录企业的各项交易信息,真实完整的展示出企业的交易数据,极大的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并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有着积极性的影响。
冷喷涂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涂层制备技术,因其具有涂层厚度不受限制、加工效率高等特点,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快速增材制造技术,备受业界关注。为进一步探讨冷喷涂层研究进展、推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借助2021年9月23~25日在江苏太仓召开“2021冷喷涂技术与应用专题会议”的契机,宁波大学多维增材制造研究所所长所新坤教授和《材料保护》编辑部于近期共同策划出版《冷喷涂层研究进展》专栏,以展示国内现阶段冷喷涂层研究领域的成果。专栏围绕冷喷涂层性能与工艺或其他相关技术征稿。
为了研发用于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的在宽温域下具有低摩擦系数和低磨损率的涂层,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718镍基高温合金及单晶硅片基体上沉积了MoCN单层、MoCN和MoS2双层及MoCN和C双层3种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的表截面形貌、成分及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MTS Nano Indenter G200系统测试了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并利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CSM)对3种薄膜进行了不同温度下(25,300,500
氮化物硬质摸退除技术是镀膜刀具修复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对于延长刀具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多种氮化物硬质膜退除技术的退除原理、退除方法、退除效果,应用范围和局限性,综述了氮化物硬质膜退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氮化物硬质膜退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教职成司函〔2020〕26号“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在全国高职范围内遴选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校特色、行业特点和现有基础,在平台建设、资源建设、硬件建设、管理团队、保障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方案,在虚拟仿真服务农林教育教学和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