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培养医学生伤害控制学理念的长期随访结果

来源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jia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电影情景的PBL教学法在培养医学生伤害控制学理念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2010年在我院实习轮转的原第二军医大学2001-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90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2001-2002级学生共43名按传统教学方法大班形式教学(SBL组);2003-2004级共44名采用电影情景和经典病例模拟教学(PBL组)。教学后即刻进行教研室统一命题考试和结构性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分别于毕业后1年和10年采用结构性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和伤害控制学的理念与实践使用情况,并统计分析比较。
其他文献
之前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Office操作和程序基础设计,已经不符合新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科融合是新时代高校发展和创新的趋势,对于医药类人才,新医科对其在信息素质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医药应用相结合,使教学跟上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潮流”,使学生能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经过10年的教学研究实践,课程组将医药卫生与信息深度融合,在公共卫生、临床、影像等多个方面找到很好的结合点。对医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养立足本专业,
科研与创新在国家发展进步中越来越重要,新时代的中医药事业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责任,对于新时代的中医药学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形势来说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创新氛围远远落后于其他类型学校,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非共识研究是其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国内外非共识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学生非共识研究项目发展受限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关于促进本科学生非共识研究项目保护和发展的部分解决路径。
口腔医学专业“5+3”一体化是一种我国以培养高层次口腔医学精英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并轨培养的形式下,“5+3”一体化研究生的科研素质难以得到保障。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5+3”一体化学生为调研对象,调查其在科研方面的自我认知、主要欠缺和培养诉求,结合现有举措剖析调查结果,提出深化学生科研认知、融创新思维的培养于教学、增设必修科研训练及科研实践课程、实行全程导师制等改进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5+3”一体化学生的科研水平,为“5+3”一体化模式下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目的通过调查与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入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全国推广规范化入科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入科教育时长、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通过问卷星对超声科住院医师进行调查,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2名住培学员参与调查,其中男性24名、女性88名。在入科教育需求度方面,投票率超过60%的项目列为必选项目,包括科室介绍、培训计划、出科考核、科室规则制度和医德医风及医患沟通。投票率低于60%的项目列为可选项目,包括医学素养与人文、新老学员经验交
目的为了解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人际敏感性、公正世界信念及职业枯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枯竭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问卷及人际敏感量表对367名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敏感性能够正向预测职业枯竭(β=0.103,P<0.05),人际敏感性与公正世界信念的交互项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150,P<0.01);当公正世界信念中等水平时,人际敏感性对职业枯竭预测作用较大(β=0.162,t=2.688,P=0.008)。过高或过低时,人际敏感性对职业枯竭没有影响(P>0
目的以《消化系统整合课程》为例探讨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BL)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中如何有机地融入传统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以期为医学整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我校为适应新时代医学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以OBL开展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并设置了整合课程小班制改革班。与常规班比较,观察评价的指标主要有教师对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的评价、学生的消化系统整合课考试成绩、小班制课改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等。结果教师对学生PBL的评价在“主动积极思考和针对性发言、培养医学素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评价有统计意义
目的探讨目标关注点不同的学业情绪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118名在校大学生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通过引起学业情绪的情绪设计(关注学习过程)和情境反馈(关注学习结果)两种诱发方式来检测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在多媒体学习中,积极的情境反馈使学习者拥有更高的学习内部动机、更高的学习满意度和更高的感知成就,情绪设计与情境反馈在相关认知负荷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的学业情绪都可以影响学习结果,且消极的学业情绪对学习结果影响更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以缺氧实验为例探讨了医学功能学科实验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改革教学实施模式,将爱国精神、民族情怀、职业道德、科学素养和敬畏生命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实践中药学》是为了弥补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传统中药实践技能培养空白计划开设的一门补充性质的课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对实践中药学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情况,为开设实践中药学选修课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调研发现我校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对传统中药学的知识特别是实践技能的兴趣度极高(86.48%),对传统中药学实践技能的学习需求度高,绝大多数学生期望开设《实践中药学》。《实践中药学》的建设可为培养出能够满足当前社会所需求的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中药化学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在专业教育上尚不能和现代中医药的发展有机融合。根据德育素质要求,教育部提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在“课程建设”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的教学理念,以中药化学课程的专业课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为核心目标。在专业课程的展开上要立足中药化学优势特色,结合中药学专业特征,多方面挖掘中药化学课程各章节中的思政元素,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方式,深化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