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年第27卷作者索引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sm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细胞外HBV 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rcDNA)分子,其两条链均不闭合.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是一种不断折叠而形成的超螺旋结构DNA分子,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 ~[1].在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单纯依靠监测外周血HBV DNA远不够.本研究对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定量分析肝组织中HBV cccDNA,同时检测肝组织及血清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256只,其中240只用D-氨基半乳糖溶液制备ALF模型.将大鼠分为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经腹腔分别注射RPMI 1640培养液、裸肝细胞悬液、微囊化肝细胞悬液各2 mL.另外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另10只用于肝细胞分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肝细胞中Skp2蛋
目的 分析近5年上海地区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亚型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方法 对上海地区流感监测哨点流感样患者和聚集性流感暴发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阳性分离株型别,多重RT-PCR鉴定亚型.结果 2004年至2005年初的季节性流感以A/H3N2为主;2005年末至2006年中期的季节性流感以A/H1N1为主;2006年末到2007年10月份分离到的流感
例1男,33岁,因乏力、心悸1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查抗-HIV确认试验阳性,CD4+细胞26/μL.诊断为AIDS,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仑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近1周感全身乏力,伴心悸、气促,无咳嗽、咳痰.体格检查:体温36.7℃,贫血貌,血WBC4.0×109/L,RBC 1.99×1012/L,Hb 62 g/L,红细胞压积0.17,红细胞平均体积86 fL,平均血红蛋白
期刊
目的 了解上海部分医院分离的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情况.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等13种抗菌药物对2006年上海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56株嗜血杆菌属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PCR扩增检测TEM和ROB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喹诺酮类耐药株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llistiocytosis,HLH),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伴有多脏器受累,病情进展迅猛,病死率高,由于本病临床相对少见,目前对该病缺乏系统认识,较易误诊[1,2]。
期刊
患者女,16岁。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膨隆,伴乏力,无明显纳差、恶心及呕吐,无畏寒、发热及巩膜黄染、尿黄。外院查血ALT283U/L,碱性磷酸酶(ALP)630U/L;B超示肝脾大;未经特殊治疗。2个月前至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示中度慢性肝炎(G3S3),给予保肝治疗,住院期间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片提示右下肺炎,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出院1周后入江西某医院拟诊为
期刊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osis marneffei)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在我国,由邓卓霖于1984年首次报道 ~[1],此后在广西、广东、湖南、香港共有几十例的报道.由于该病文献报道较少,婴幼儿病例尤其少见,许多医务人员对此病缺乏认识,常造成误诊,现将确诊的1例婴儿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介绍如下。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农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两大腿内侧皮肤肿痛,自觉皮肤发烫、发红,双侧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当时无明显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WBC 11.8×109/L,中性粒细胞0.81,Hb 106 g/L,PLT70×109/L;尿常规WBC+,给予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因出现尿痛伴有低热(未测体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