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海原各界抗敌后援会事略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初期,为支援抗战,各地抗战爱国民众团体和后援组织纷纷建立,海原县抗战(敌)后援会是其中影响较突出的抗日后援组织,该组织积极开展抗敌宣传、动员、募捐和劳军运动,在人力物力上支援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后援会的成立
  1936年7月,中央红军西征时途经海原宣传抗日,海原人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的政策和方针。海原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引领下,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海原旅陕人员马宪民等人组织在陕西成立了“中国回族救亡联合会”(图1-1、图1-2、图1-3),该县回民青年也组织成立“海原县回民抗日工作团”宣传抗日和募捐活动,同时支援和慰问前方抗日战士。这时,海原旅陕人员也积极参与运筹促成了“西安事变”,之后国共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7月1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在庐山发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国民党中央发出了成立各省市、各界抗战后援会的紧急通知。7月22日,国民党海原县党部、各界群众团体等立即致函,表示要立即组织成立抗战后援会,“吾后方民众,随时与抗战将士与物质之支援,期早歼灭日寇之敌,保卫疆土。”当日,在县党部礼堂召开“甘肃省民众守土抗战后援会海原县分会”成立大会,到会的有党、政、军、工、商、学各界代表百余人。大会报告了卢沟桥事变的真相,提出救国责任不仅限于前方将士,实为中国国民之责任,并号召海原县各界民众都应为守土抗战尽力。
  甘肃省民众守土抗战后援会海原县分会简章规定:后援会的宗旨为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之下,领导海原各界从事抗战工作,由各机关、学校及合法团体推选代表共同组织,推选常务委员3人,会长1人,组织开展日常事务。分会下设总务、组织、宣传、募捐等部,各部干事若干人,从各机关、学校、团体调用,必要时可酌情雇员,所需经费由各机关团体共同承担。依照抗战后援会简章,会议选举县长贾从成为会长,王志道、孙尚贤、徐元礼为常务委员。后援会还发布通告宣布:“本会系海原各界共组团体,有关募捐和慰劳前敌将士事宜经会议研究决定由本会统筹办理,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再事募捐工作,也不得向外募捐,不得动用慰劳捐款。
  1938年2月,“甘肃省民众守土抗战后援会海原县分会”改称为“甘肃省民众抗敌后援会海原县分会”。 在海原民间藏有海原县政府县长、民众抗敌后援会海原县分会会长贾从成颁给田增荣委员的聘任状(图2),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后又改称“海原县动员委员会”。
  后援会的活动
  后援会成立后,聘任会员,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活动。
  首先,积极开展抗敌宣传。海原县政府社会科、教育科共同筹办了抗战剧团,到前线和各乡镇村演出抗战剧目,同时以后援会、动员会的名誉印发抗战传单,散发到各村农户、清真寺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形势,揭露日寇罪行,唤醒了民众觉悟,激发了海原县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在海原县城西关村回族老人卢彦寿收藏着一张回族抗日宣传单,其长为46厘米,宽为28厘米,由当时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代表虎嵩山大阿訇起草,以海原动员委员会的名义印发(图3),这张回族抗日宣传单的右侧以告白的形式,用汉文书写,以“亲爱的回教同胞们!”开头,号召在“‘长期抗战’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处在后方的教胞,应作一种精神之战!就是给国家和前线将士作一种胜利的祈祷。”左侧分上下部分,上方以阿文自右向左横着书写“胜利祈祷词”;下方则以汉字自右向左竖着书写“胜利祈祷词”。言语真切,感人肺腑。
  其次,兴办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当时办起抗战剧团妇女识字班和民众训练识字班;在县城创建城东回民小学;在县城清真大寺成立回族经堂式学校——大寺学校,该校阿语经文由住持阿訇讲授,汉语聘用城东回民小学教师兼任;回族教众捐资在九彩创办了一所回族经堂式学校——九彩伊校,校址设于九彩拱北大院内。嘎德忍耶教主杨枝荣任校董并讲阿文,汉语聘固原、平凉等地教师上课。李旺私立初小改为公办回族中心国民学校。还有少数回族初小,如李旺白屹垯小学、杨山小学等。
  再次,积极捐资,支援前线抗日。据《海原县志》载:民国二十八年国民兵献机捐款八万一千元;民国三十四年“中央为谋改善士兵待遇、坚强抗战力”,“发动献金献粮运动”,本县捐粮5232石,款3116950元;民国三十二年后还有文化劳军捐款、七七鞋袜代金等。
  动员、组织回教青年,充实抗战力量。如海原县城建局退休职工黑成在县城的宅院里,存放着一块高197厘米、宽70厘米、厚12.5厘米,青石凿成的“海原知识青年远征抗日纪念碑”(图4), 这块纪念碑记录:刘普周、 曹维翰、李暾皓、刘玉书、张月祯、但发祥、李友仁、李树仁、田普泽、薛仲杰、洪耀祖、江彩麒、薛仲英、马子义、李玉音、邹良弼、马福禄、曾永益等18位回汉族知识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之事。还有海原回汉知识青年多批多次参加抗日远征军,奔赴云南、缅甸等抗日前线。在海原我们发现刘志荣参加抗日远征军的合影照(图5)和留言。
  抗日战争胜利后,后援会(动员会)随之停止活动。
  在海原民间收藏的“民众抗敌后援会海原分会聘任状”、“抗日宣传单”、“ 海原知识青年远征抗日纪念碑”、“抗日远征军纪念合影”,充分体现了海原回汉各界抗日救国组织成立与变迁的重要史料和宣传爱国统一战线、英勇抗击外敌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声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罪恶,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代、新课改的背景下,多数学校将主要精力用如何有效教学上,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方法等都关系着高中学生有效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有效教学被认为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当前新时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核心思想,是我国实现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在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中,本土化和课堂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目前的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