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大冒险》在结构上没有一气呵成,在中途喘了一口气,使得冒险进程变成了前后两种迥然不同的类型。
前面的部分,是人与狗共同地在南极冒险,这一段,是一种典型的好莱坞俗套的荟萃。这里有天气渐暖带给探险的自然的困境,如冰层破裂,危机四伏;有暴风雪将至带来的突发的威胁;有跌入冰窟的紧急营救,这种结构本可以支撑一部好莱坞影片所有的情节需要,但在本片中,这一段南极历险并没有作为终极探险过程,也没有作更多力气的表现,它实际上是为下面的狗的历险作铺垫的。这一大喘气,使电影整个松弛下来,提不上劲。
影片真正要表现的地方,是遗留在南极的雪橇犬们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构成了电影的一大奇观。整个电影,既是一部历险片,更是一部动物片,我们在影片中会看到纯粹是动物片《帝企鹅日记》那般挑战自然、艰难地生存下去的精神气质。
影片中的雪橇犬被赋予了人性化的色彩。尽管这些雪橇犬不会讲话,但是它们却实践着主人公的价值追求。
影片中的科学家麦克莱伦有一段极其主旋律化的道白:“要为自己的追求去拼去搏。”这种精神其实我们也耳熟能详,但在好莱坞电影中不经意地道来,依旧让我们感到亲切,感到神往。麦克莱伦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才只身来到南极冰封的大地,与探险队向导杰瑞两人,深入南极腹地,冒着暴风雪将至的危险,寻找陨石的蛛丝马迹。
他的这种精神后来实际上也感染了作为向导的杰瑞。在被迫离开南极大陆的日子里,杰瑞一直心系被滞留在南极的雪橇犬,到处游说,期待重回南极,解救被困在那里的他的爱犬。在他劝说麦克莱伦助他一臂之力的时候,他引用了麦克莱伦的话:“要为自己的追求去拼去搏。”
几乎完全师承了主人的言行,那群逗留在南极冰原上的雪橇犬们,也用它们的无声的言行,实践着“去拼去搏”的人类精神。它们没有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挣脱锁链,寻找生机,它们密切配合,捕猎食物,聊以充饥,它们像人类一样充满着互助的精神,把捕获的猎物送给受伤的同伴;它们奇迹般地在冰天雪地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人类的足迹再次来临,重新回到人类的怀抱。
支撑人与狗的,都是电影中那一以贯之的信念,那就是为了理想而去拼去搏。在这种精神中,不正包含着美国电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弘扬的那种无畏风险,一往无前的精神吗?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美国式的主旋律影片实在不为过也。
在这种拼搏精神的大背景下,影片的情感含量则是人道主义的变种——狗道主义。在影片的镜头中,那群雪橇犬被一次次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影片中向导杰瑞对他的狗的介绍,充满着人性化的关怀与朋友般的关爱,而这些狗在南极原野上对拯救人类所做的灵性的举动,也使它们身上更闪烁着人性的亲切与温暖。像在冰窟窿处,雪橇犬们体现出善解人意的智慧与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把麦克莱伦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使这群狗超脱了长毛畜牲的愚昧与未开化的传统偏见。在这样的性格界定下,杰瑞一意孤行再次前往南极大陆去拯救他的爱犬,便有了充足的理由,也拨动了观众的心弦,为观众所认可。影片还专门通过一个印第安老人之口,向杰瑞讲述了自己父亲与雪橇犬的友情故事,用以证明,拯救一条狗的生命价值是有着历史的传承的,并且有着人类的道德作为支撑基础的。这一切,都使影片的第二次南极之行的救狗行动,烙印上了不亚于好莱坞电影中通常意义上讲的“最后一分钟”营救那般的价值与意义。
在影片中,狗的精神是坚毅的,而人类通过拯救狗的行动,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果一群狗都能这样冒险相救,那么,人的生命被尊重不是更理所当然的了吗?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比较讲究前后对应,比如杰瑞与凯蒂的关系,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打得火热,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电影中,在杰瑞回国的段落,凯蒂甚至另有男友,但是当杰瑞重新回归南极的时候,凯蒂便义无反顾地再次回到了他的身边,两个人又在南极的恶劣环境下,找到了爱情的新感觉,可以说,影片中的爱情线索伴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同步发展,构成了影片中的柔情的交响。而麦克莱伦从开始时对杰瑞回南极的爱莫能助,到最后突然地出现在他的身边施以援手,虽然是一种通常的设计,但也给影片增添了起伏的波澜。而活泼开朗的另一名队员库珀,虽然开始给人的感觉有一点自吹自擂的毛病,但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意大利营地,还是在关键时候,给予了小分队以特别的资助,而他过去一直吹嘘的与意大利营地姑娘有过一段邂逅的传闻,也在营地的照片合影上获得了证实。电影在整体的大环境下,不忘个人形象的塑造,使得电影里的人物统一而丰满,这样才能使得南极冒险行动真正扣人心弦,因为只有一个我们认同的人,才会真正让我们牵怀挂念。
编辑/刘鹏
前面的部分,是人与狗共同地在南极冒险,这一段,是一种典型的好莱坞俗套的荟萃。这里有天气渐暖带给探险的自然的困境,如冰层破裂,危机四伏;有暴风雪将至带来的突发的威胁;有跌入冰窟的紧急营救,这种结构本可以支撑一部好莱坞影片所有的情节需要,但在本片中,这一段南极历险并没有作为终极探险过程,也没有作更多力气的表现,它实际上是为下面的狗的历险作铺垫的。这一大喘气,使电影整个松弛下来,提不上劲。
影片真正要表现的地方,是遗留在南极的雪橇犬们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构成了电影的一大奇观。整个电影,既是一部历险片,更是一部动物片,我们在影片中会看到纯粹是动物片《帝企鹅日记》那般挑战自然、艰难地生存下去的精神气质。
影片中的雪橇犬被赋予了人性化的色彩。尽管这些雪橇犬不会讲话,但是它们却实践着主人公的价值追求。
影片中的科学家麦克莱伦有一段极其主旋律化的道白:“要为自己的追求去拼去搏。”这种精神其实我们也耳熟能详,但在好莱坞电影中不经意地道来,依旧让我们感到亲切,感到神往。麦克莱伦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才只身来到南极冰封的大地,与探险队向导杰瑞两人,深入南极腹地,冒着暴风雪将至的危险,寻找陨石的蛛丝马迹。
他的这种精神后来实际上也感染了作为向导的杰瑞。在被迫离开南极大陆的日子里,杰瑞一直心系被滞留在南极的雪橇犬,到处游说,期待重回南极,解救被困在那里的他的爱犬。在他劝说麦克莱伦助他一臂之力的时候,他引用了麦克莱伦的话:“要为自己的追求去拼去搏。”
几乎完全师承了主人的言行,那群逗留在南极冰原上的雪橇犬们,也用它们的无声的言行,实践着“去拼去搏”的人类精神。它们没有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挣脱锁链,寻找生机,它们密切配合,捕猎食物,聊以充饥,它们像人类一样充满着互助的精神,把捕获的猎物送给受伤的同伴;它们奇迹般地在冰天雪地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人类的足迹再次来临,重新回到人类的怀抱。
支撑人与狗的,都是电影中那一以贯之的信念,那就是为了理想而去拼去搏。在这种精神中,不正包含着美国电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弘扬的那种无畏风险,一往无前的精神吗?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美国式的主旋律影片实在不为过也。
在这种拼搏精神的大背景下,影片的情感含量则是人道主义的变种——狗道主义。在影片的镜头中,那群雪橇犬被一次次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影片中向导杰瑞对他的狗的介绍,充满着人性化的关怀与朋友般的关爱,而这些狗在南极原野上对拯救人类所做的灵性的举动,也使它们身上更闪烁着人性的亲切与温暖。像在冰窟窿处,雪橇犬们体现出善解人意的智慧与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把麦克莱伦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使这群狗超脱了长毛畜牲的愚昧与未开化的传统偏见。在这样的性格界定下,杰瑞一意孤行再次前往南极大陆去拯救他的爱犬,便有了充足的理由,也拨动了观众的心弦,为观众所认可。影片还专门通过一个印第安老人之口,向杰瑞讲述了自己父亲与雪橇犬的友情故事,用以证明,拯救一条狗的生命价值是有着历史的传承的,并且有着人类的道德作为支撑基础的。这一切,都使影片的第二次南极之行的救狗行动,烙印上了不亚于好莱坞电影中通常意义上讲的“最后一分钟”营救那般的价值与意义。
在影片中,狗的精神是坚毅的,而人类通过拯救狗的行动,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果一群狗都能这样冒险相救,那么,人的生命被尊重不是更理所当然的了吗?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比较讲究前后对应,比如杰瑞与凯蒂的关系,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打得火热,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电影中,在杰瑞回国的段落,凯蒂甚至另有男友,但是当杰瑞重新回归南极的时候,凯蒂便义无反顾地再次回到了他的身边,两个人又在南极的恶劣环境下,找到了爱情的新感觉,可以说,影片中的爱情线索伴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同步发展,构成了影片中的柔情的交响。而麦克莱伦从开始时对杰瑞回南极的爱莫能助,到最后突然地出现在他的身边施以援手,虽然是一种通常的设计,但也给影片增添了起伏的波澜。而活泼开朗的另一名队员库珀,虽然开始给人的感觉有一点自吹自擂的毛病,但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意大利营地,还是在关键时候,给予了小分队以特别的资助,而他过去一直吹嘘的与意大利营地姑娘有过一段邂逅的传闻,也在营地的照片合影上获得了证实。电影在整体的大环境下,不忘个人形象的塑造,使得电影里的人物统一而丰满,这样才能使得南极冒险行动真正扣人心弦,因为只有一个我们认同的人,才会真正让我们牵怀挂念。
编辑/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