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er1、miR-155表达在亚砷酸钠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环境与职业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Dicer1参与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剪切,miR-155是一种常见的miRNA,能与靶mRNA3'非翻译区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目的]探讨Dicer1、miR-155表达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低/中/高浓度染毒组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分别自由饮用0、25、50、100mg·L-1亚砷酸钠水溶液,正常饮食,持续24周.观察各组大鼠毛发光泽度、活动度,每周同一时间称量动物体重.染砷结束后麻醉解剖大鼠,大体观察肝组织情况.采用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按照试剂盒步骤检测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Dicer1、miR-155和SOD1转录水平,免疫组化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Dicer1和SOD1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染砷浓度增加,染毒组大鼠毛发光泽度、活动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浓度染毒组大鼠体重下降(均P<0.05);各染毒组大鼠肝砷含量逐渐上升(均P<0.05);肝组织炎性浸润、空泡变、细胞坏死愈加严重;肝匀浆SOD1、GSH-Px酶活性均逐渐下降,MDA含量上升(均P<0.05);肝组织Dicer1、miR-155、SOD1 mRNA转录水平均上升(均P<0.05);肝组织Dicer1蛋白表达上升,SOD1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肝组织miR-155表达水平与Dicer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0,P<0.05),与SOD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34,P<0.05).[结论]砷诱导Dicer1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促进miR-155高表达后与SOD1 3'非翻译区区结合,抑制SOD1翻译,导致SOD1蛋白表达和酶活性下降,进而造成肝脏损伤.
其他文献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目前发现的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具有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为RNA聚合酶Ⅱ转录得到的副产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可以通过调节细
[背景]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普遍存在的化学增塑剂,是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素,具有生殖毒性.[目的]了解广州地区PAEs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进入
[背景]已有数项研究提示大气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慢性肾脏病(CKD)患病风险,但对二氧化氮(NO2)的相关研究仍然有限。[目的]探究大气NO2长期暴露与我国成人CKD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2007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数据,进行环境暴露数据采集与匹配。利用广义相加模型探究大气NO2长期暴露对我国成人CKD患病风险的估计效应。基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受教育程度,人
腰背痛是煤矿井下作业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高,严重影响着煤矿井下工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质量.引起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痛的危险因素诸多,本文针对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痛的危
[背景]氟咯草酮(FL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动物毒理研究发现FLC具有潜在肝毒性,但对FLC暴露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十分有限。[目的]探索FLC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和潜在毒性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考察0.1、1、10、100μmol·L-1 FLC染毒24 h后对BRL-3A肝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后续试验染毒浓度为1、10、100μmol·L-1。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肝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
目的对湿热下注证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阴道灌洗液进行代谢组学及菌群分析,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和潜在的代谢通路,探寻HR-HPV持续感染引起的阴道微生态失衡与中医湿热下注证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HR-HPV持续感染、符合湿热下注证的患者共156例,采集阴道灌洗液用于16S rDNA基因测序和GC-MS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阴道灌洗液共检测出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联合“雁阵效应”在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工作的60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层级管理联合“雁阵效应”前的2018年3月至6月设为对照组,实施后的2018年7月至9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基础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和护理实践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愉悦感、自我价值体现、能力成长评分均明显高于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子宫内膜息肉属本虚标实证,病机为心肾阳虚,气化失常,瘀滞胞宫,治以温阳化气法,结合补肾调周法,并创立温阳化气方,于经前期阳长之时,采用温肾助阳,化气消癥之法,以期“六阳”到位,实现重阳转阴,恢复子宫功能,促进行经期子宫内膜瘀浊及水液排净,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基于“肺气通于喉”“肺属金为子,脾属土为母”等中医藏象学理论,总结喉癌术后出现咽瘘并发症的病因病机为局部器官缺失,肺气受损,金破不鸣。病程演变特点为子病及母,肺病及脾,正虚无力驱邪外出,癌毒内留。主张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虚则补其母,遵循标本兼顾的原则,确立了清肺解毒、祛邪消肿,培土生金、脾胃兼养,随证加减、内外同治的治法治则,以促进气血化生,修复肌肉组织,消散局部炎症,加速咽瘘愈合。
5-羟甲基胞嘧啶(5hmC)是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通过氧化5-甲基胞嘧啶(5mC)产生的一种修饰碱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5hmC不仅是DNA主动去甲基化的中间产物,也可作为一种稳定的表观遗传标记,在环境与疾病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组5hmC的模式参与调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5hmC在指示某些外界环境因素暴露导致的健康效应变化方面可能比5mC更加敏感。因此,研究5hmC在环境暴露到疾病发生这个连续过程中的分布变化,对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