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门”方能“见其美”《<论语>选读》课堂教学的“点线面”策略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24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的体例属于早期的语录体散文,各章之间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读后的感受往往是杂乱无章、寡淡无味、晦涩艰深。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因文而变,或细读、或串读,引领学生更系统地领悟《论语》所谈及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更真切地认识执着好学、大济天下的孔子形象。
  关键词:《论语》    导读   点线面   乐学
  17年课标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论语》受到了很多中小学校的重视,大家纷纷开设相关课程。但由于《论语》体例的特殊性,学生读后的感受往往是杂乱无章、寡淡无味、晦涩艰深,甚至不知所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正如子贡所言“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得其门,见其美”,进而产生长久的学习兴趣,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尝试,姑且名之“点线面”论语课堂导读教学策略,恳请方家指正。
  1.选点细读,在寡淡中读出趣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一部经典的阅读,在初始阶段都应以语言为起点,重内容理解,古文尤是。《论语》的语言是先秦时期浅近书面语的典型代表,而“文言恰恰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王力)。引导学生熟识、掌握论语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典型常见的文言文知识,既有助于夯实文言基础,助力于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又提高了学生课后自主阅读《论语》的能力,做到“知之”。课堂上我总是先选择一些包含较多文言基础知识的语段。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文段中包含了一词多义(达、枉、乡)、通假字(错、知)、兼词(诸)等重点字词和宾语前置(何谓也?)、主谓倒装(富哉言乎!)、状语后置(选于众)等特殊句式。这些都是解读一篇浅近文言语段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此外,语段中也能见出樊迟身上所反映的当时学者“既问于师,又辨诸友”的务实精神和国家之根本、百姓之安危诚系于任人之一举的道理,值得细读。
  立足于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显然不足以激发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乐趣,所以“知之”之外还要“乐知”。严格地说,《论语》不能算是文学作品,但却善于借助人物简短的语言和对话突出其性格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的人物对话,在尊重文本真实的情况下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从平白的对话之中寻找情节上的空白、逻辑上的矛盾之处。同时,想象对话之外的人物神态、动作和心理,将人物形象鲜活化,感知《论语》看似寡淡、实则隐藏无限趣味的特点,达到“乐知”,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所说的“(《论语》)像一部侦探小说一样,处处可以吸引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大道至简,莫不以极其简洁的语言达到极丰富的内容和极深刻的思想,进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如: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在这个章节中,只有三个人物的语言描写,但人物语言背后可以读出大量的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甚至人物性格。课堂上我抛出两个问题:子路为何在老师与颜回的对话中问“如果带兵出征会带上谁”?受到孔子夸奖的颜回做到“用行舍藏”了吗?对于第一个问题,对子路略有了解的同学说“因为子路豪勇,本身兼着老师的保镖。”其他同学也能从下文“暴虎冯河”中得出类似的结论。于是领会到子路听到孔子夸奖颜回时非常不服气,所以问了一个他认为答案已经确定了的问题,他是在提醒老师注意他的勇敢,然后胸有成竹、喜形于色地等待老师的肯定,也就水到渠成地想象出子路被老师批评后自讨没趣的表情及复杂的心理。在第二个问题的引导上,我引入“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让学生明确:所谓“舍藏”就是箪食壶浆、穷街陋巷、耐寂寞、忍贫寒。颜回做到了。而子路却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断粮被困时生气地问“君子亦有穷乎” ?进而感受到《论语》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中领略。
  2.走线串珠,在“杂乱”中读出条例
  虽然《论语》是语录体,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依据相关知识框架、概念体系、人物类型等,将不同章节中的相关内容相互勾连,使之成为有序列、有主题的整体,使学生认识到文本中蕴藏着更丰富的人物形象或更深刻的思想哲理。类似这样的阅读方法,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有所阐述,只是教师在方法的借鉴上和内容的选择上把握好深度和难度。毕竟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阅历都有限。我们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收到放。下面我截取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来具体阐释。
  有人说,一部《论语》塑造了一个君子的形象、一个伟大的道德楷模。《论语》中关于“君子”的阐述很多,但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当先挑选涵盖范围较广的选段。其它内容供学生课后学习以温故知新、扩展视野。如: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其中第一则重在通过“九思”这一言谈举止的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的具体礼节讲明:“君子”是儒家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道德标准。第二、三、四选段则分别侧重于讲解君子的具体行为、心理状态及胸怀理想。
  这样的“连线”阅读既让学生明白:《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道德概念。欲为君子,应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有执着好学的学者风范,有关爱他人、大济天下的理想胸怀。同时更进一步认识到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不重物质享受,不贪不义之财,还“耻独为君子”,开设私学、教诲弟子,把自己的道德修养辐射给身边人,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终身奋斗。这个过程即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做到了“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展線为面,从“艰深”中读出博大
  阅读《论语》,首先是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然后引导学生在一句句看似杂乱无章、艰深晦涩的语句中读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 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希望安定天下百姓的人。正如作家杨绛所说“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的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个人。”由于《论语》的语录体体例,对事情的论述往往是随感而发,没有背景介绍,没有完整事件的来龙去脉,难免觉得艰深。有时教师需将不同章节、不同主题的内容摘录出来以讲请一个道理或鉴赏一个人物形象。如: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选段中前三则皆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无论求学、还是修身,都要自身具有旺盛的探求欲和积极的进取心,可以将其“连线”进行同主题阅读。再将这三则与其它几则联系起来,向学生讲明:一个人成功、成才,首先自身要有强烈的原动力和进取心。很多时候,不是自身能力不足,不是被对手战胜,而是自己画地为牢、自我设限、不够自信。 丧失自信,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惰性,让我们丧失向未知挑战的可能。相反,当一个人心无旁骛、超然物外、愿为理想奔走终生时,才能感受到精神追求所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让人忘记“吃饭”甚至是“衰老”。最后,有了动力还要为之努力且不懈坚持,成败皆取决于自己。
  又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精神,课堂上我问学生:为什么在对孔子的诸多评价中,最得孔子认可的却是“丧家狗”?
  先以《史记·孔子世家》中“丧家狗”的由来讲明出处,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明白孔子赞同主要是针对周游列国十四年中“无所遇”的处境。然后结合以下片段: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前三个章节着重让学生了解: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希望找到开明的君主,从而开济救世救民的大业,而非为自己谋求富贵。
  四、五、六这三个选段从主题上看都是写孔子路遇隐者的故事,且叙事的成分较多,人物特点鲜明,适合在课堂上学习。选段中长沮、桀溺性格傲慢、冷漠,对孔子冷嘲热讽;接舆狂放不羁、避世态度坚决。在既无法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又没有有志之士一同改变“滔滔天下”的情况下,孔子仍锲而不舍、矢志不渝。他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掷地有声,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了孔子四处碰壁而不改其志、穷困潦倒而不灰其心的原动力。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零)是对孔子执着精神的一种敬佩。
  在《论语》中称得上鸿篇巨制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情态与性格跃然纸上。可若学生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那么“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就可以概括这个章节的内容。但当《论语》选读基本结束后再学习《侍坐》时,学生能将“不吾知也”的“知”解释为“赏识、任用”,这和大部分参考资料上的解释(了解)不同,能认识到“夫子哂之”的“哂”只是孔子不认同子路回答问题时的态度,而非“志向”。甚至自己发现问题:孔子评志部分,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赞同曾皙的回答,为何还要叹息呢?然后结合对孔子生活阅历地理解得出这样的答案:孔子赞同弟子曾皙的志向,但是这样的生活却是无法实现的,孔子非常清醒,自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现在弟子们要重走自己的老路,孔子心里五味杂陈,才喟然长叹。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应不是颜渊一人的感叹。《论语》的宏大境界和精深内涵是值得每位教师和学生去反复揣摩的。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钻研的不断深入,学生会得到更高层次的点拨和领悟。而作为教师,我们先要将学生“领进门”,使他们有机会“见其美”,进而产生深入钻研的“乐学”精神或态度。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摘除后患者Quadrant微创系统操作下,安装Coflex系统可实现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性及非融合性。文中探讨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方法及
介绍串联支路与并联支路的等效阻抗互换方法,并基于阻抗等效法,对天线调谐器的匹配网络进行计算、仿真。基于Matlab平台,首先分析Γ型匹配网络中元件取值对天线调谐器可调谐
本文讨论了在海洋平台生活楼中设置中控室的方案及应用特点,从新技术、新材料,及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使中控室的设置方案更适合海上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生活。
摘要:后勤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秉承服务育人的理念,以此来将有关的工作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与此同时,需要将后勤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使其更积极的投入到有关工作中,这样有助于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幼儿的成长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管理制度;幼儿园;后勤管理  引言: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工作虽然较为基础,
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预防便秘较为重要,从患者进行ABMT前进行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起到预防便秘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协助ABMT顺利完成作用。
结合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阐述了配管专业在设计数据管理、材料采办与仓储一体化管理、工单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方案及实践过程。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为肿瘤临床常见的急症,需要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上腔静脉的压迫、受侵或血栓都可能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其主要的病因中恶性肿瘤占80%∽98%。肺癌是最常见的类
目的探讨检测尿蛋白/肌酐(Up/Cr)、24h尿蛋白(24hUp)及肾功能检测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526例,根据肌酐清除率(C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