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和恢复途径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g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热带喀斯特山区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其地貌以寒武系、二叠系和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夹层组成的峰丛洼地和喀斯特谷地为主[1].由于生态环境及其脆弱,加之人类活动干扰严重,这使得该区长期以来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日益恶化.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环境的恶化,经济的落后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已引起了地理、岩溶、生态、环境等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的合理规划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他文献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境内罗山山脉东坡洪积扇上坐落城镇韦州20a城镇化发展过程与区域环境变化关系的初步实证研究.认为在干旱及半干旱区山麓环境下,城镇化与区
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山地面积占25.4%,五指山是海南山地的核心,也是海南最高峰,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灌丛草甸土.五指山土壤普遍缺Cu,而Zn、Ni、Pb、Cd
黑竹沟滑坡群由3个滑坡组成,由南向北分为Ⅰ号、Ⅱ号、Ⅲ号滑坡,体积分别为2×10^4m^3、60×10^4m^3和10×10^4m^3。通过野外调查,详细研究了黑竹沟滑坡的地质环境
基于3个假说和林冠上方2 m处的气象变量,采用Penman-Monteith组合模型估算了一个生长季节内川西亚高山林区分别以云杉(SF)、冷杉(FF)和白桦(BF)为优势树种的3个林分的湿林冠
在青藏高原北部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的2002年和2003年净辐射通量(Rn)、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土壤热通量(G)等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能量分配的日、季节变化特
首先描述了在云南东川蒋家沟观测到的在粘性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铺床作用,阵次交替的波状运动,以及相关的波的分化、叠加等现象.然后具体分析了阵性波不同部分的速度分布特征,
攀西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中药产业是攀西地区支柱产业,也是生物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攀西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条件、基础及面临的挑战,认为攀西地区中药产业将进入以
分析了攀西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指出攀西地区是生物农药原料的“宝库”。通过对国内外的生物农药发展现状的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内生物农药市场,发现其具有广阔的发
对贵州气温、降水、灾害指数等要素的气候变化分析表明:20世纪40年代前后贵州处于一个相对温暖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北半球大陆气温自1930~1960年代初的明显暖期中),1960~1970年代是
通过对发育于江西省中亚热带典型红壤地区泥质岩和花岗岩上天然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质量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植被下表层350kg/m2土壤的土层深厚、容重小,有机质、全N和CEC水平高,但是土壤速效养分水平低。进一步比较发现,生态系统进化到常绿阔叶林这种生态系统的顶极状态,这两种母质类型上土壤表层350kg/m2土层的总厚度、平均容重、总有机质含量、总N量和土壤pH具有趋同性;而母质性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