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教育在高职技术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高职技术物理教学中,应结合技术物理基础的有关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探索。
  [关键词]环境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技术物理教学
  [作者简介]贾会军(1975- ),女,河北大城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范万岗(1971- ),男,河北大城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警卫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军事教育。(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91-02
  
  高等職业学院的毕业生是技术工人的主体,直接服务于生产第一线,是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状况改善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高职技术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教育的含义
  
  环境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类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狭义的环境教育,就是环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以促进受教育者的环境技能、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形成及发展的各种活动①。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环境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类处理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讲,环境教育是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教育者开展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环境教育内容,在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以及预见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各种帮助,促使人们由传统思维向生态思维转变,倡导生态文明的一门教育科学②。
  
  二、环境教育渗透的内容
  
  高职《技术物理基础》③教材主要讲授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工科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技术物理基础》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知识的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知识有机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有关环境知识的教育。下表为《技术物理基础》教材中相关的拓展环境教育的结合点。
  


  三、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高职技术物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渗透过程中,应抓住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这两条主线,找准实施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结合点,精选典型、生动的案例,灵活采用研究性学习、实验性探究、教学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环境教育的兴趣,促进学生环境知识的掌握、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行为的形成。同时,环境教育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和亲自去检测、调查、分析,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培养亲自动手动脑解决环境问题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促进全面综合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高职技术物理教学中,抓住一些生活中人与环境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并同时渗透环境教育,提出研究性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环境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授“原子和原子核”时,首先提出一些诸如“核能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放射性生存物在诊断和治疗中如何应用?”“生活中的核辐射有哪些,以及如何预防?”等含有环境教育的研究性问题。然后围绕这些研究性问题,指导学生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环境教育的交流与评价。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学到核能的风险、核能利用等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起环境意识。
  2.环境教育与实验性探究相结合。在高职技术物理的实验教学中,着眼于渗透环保教育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实验前、后要求学生将所用仪器用品摆放整齐,向学生强调实验的注意和禁忌事项,教育学生爱护实验室环境卫生,并结合实验的设计、改进,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废弃物的处理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3.环境教育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在高职技术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评价这一常用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的整合点,有意识地选择与环境教育有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发展性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教育,从而提高环境意识,促进环境教育的开展。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与教学参观相结合。通过组织高职学生参观现代化企业或进行社区参观,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环境建设并重的科学发展理念。例如,在进行“流体的运动”教学时,可以组织机械工程系、电气系的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如何对生活污水进行一次性处理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启迪学生认真思考人类对环境应负的责任,引导他们将环境意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2.环境教育与专题调查相结合。通过进行专题调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和环境有关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关心环境、热爱环境的意识,同时促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解决方案等。例如,进行“振动、波、声波”教学时,教师联系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高层建筑物不同楼层噪声污染情况的调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振动和波的原理”分析噪声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方案。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加强环境教育的成效性。
  3.环境教育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教师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利用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确环境污染的严峻性、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从而激发他们投身环保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放射性污染”的时候,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既结合当今国际上发生的核泄漏事件、核废料处理纠纷等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又结合家庭核辐射的来源提出家庭居室装饰材料的使用原则等,从各个方面对放射性污染进行论述,使学生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环境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这样,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行动,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环境教育与环保小组相结合。通过环保小组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主体。例如,在学习交流电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环保节能监督小组,从调查学校、家庭的用电情况入手,利用所学电功知识计算每天浪费多少电能,进而着手检查每个教室的用电情况,为学校的节约用电做贡献,同时促使学生养成随手关灯、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总之,在高职技术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介绍环保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内心对环境知识的感悟、体验和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促使学生把创造美好的环境作为人生的职责,转化为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从而较好地满足职业学校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需要,推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潘岳.环境保护ABC[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5.
  ②张全瑜.环境教育内涵的探析[J].理论导刊,2006(9):80-90.
  ③陈永涛.技术物理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本节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朝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
[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实现高职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与投入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并指出:政府财政拨款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根本,经费来源多元化是高职教育赖以发展的关键,投资效益最大化是高职教育赖以繁荣的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 经费来源 教育投入 多元化 效益最大化  [作者简介]毛志伟(1963- ),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竺小恩(1961-
[目的] 提高小姐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推广使用率,遏制艾滋病在多性伴人群中的流行。[方法] 在小姐人群中选取同伴教育小姐,由她们进行对其他小姐的同伴教育。[
今年10月8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高血压日,活动主题为主题“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目前我国防治高血压的任务依然十分严峻,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不规
中国和澳大利亚关于卫生与艾滋病、环境等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于日前举行。澳大利亚将在今后5年对这两个项目资助约3800万美元,新的卫生和艾滋病项目将为中国控制和
【摘要】音乐的基本理论又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音乐理论教学质量成为目前音乐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快乐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然而音乐的基本理论又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音乐理论教学质量成为目前音乐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机械性的知识讲授,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过程性的理论学习
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个明显特征,分析这些制度特征的政策含义,提出制度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完善制度的一些思路.
合唱属于集体演唱形式,它要求歌唱者要配合默契,统一合唱状态,形成歌唱合力,在速度、节拍、情感表达上都力求一致,体现艺术形式的共性要求。然而,合唱的个性问题,却往往被人
“中国青少年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与创新科学普及活动”日前启动。这项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系列活动,旨在指导中小学正确使用计算机
如果我们能跳出“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面”这个狭隘的视野,就能从控制面板的“技术点”去认清“软件与硬件的联系”这个技术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