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a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预防及护理,及其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国发病率为 2.6 %[1]而在产后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其发病率更高。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留下严重的并发症,影响以后的生活,,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十分重要。方法 按临床经验对症治疗及护理,对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将近几年在我院诊治的 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缩短了治疗日期、减少了患者痛苦、康复出院,结论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提高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了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剖宫产;运动疗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主要是由于手术后长期卧床休息,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肢体活动减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瘀滞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手术后2~5天[3],有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绝对平卧6h,存在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隐患,但只要积极有效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而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时可以通过护理工作进行干预的[4]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5.11~2010.11期间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8例,其中左下肢6条,右下肢4条。年龄25~41岁,平均29岁,其中大于30岁的6例。初产妇3例,经产妇5例。体重62~81Kg,平均70Kg;;体重指数(BMI)24~31Kg/m2,平均27.5Kg/m2(BMI =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临床表现:一侧或者双侧下肢突发肿胀、疼痛、增粗,皮肤潮红,皮温升高,可伴有术后持续发热,血象偏高,患肢周径较健侧增粗3cm以上,股三角区压痛Homan征阳性。既往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史3例,住院时间6~10天,8例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前后均未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术后卧床时间多在3天以上,术后4~6天发现血栓形成,下床活动较少。
  2.病例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与年龄、制动、既往血栓史、恶性疾病、外科手术、原发性高凝状态、血型等因素有关。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几乎完全符合构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三要素:活动减少、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及潜在的静脉损伤。该几例患者血液都处于高凝状态,而且又是剖宫产术后,术后卧床3天,则促使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既往有血栓病史、经产妇、肥胖是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肢粗肿、疼痛,部分病人有呼吸系统的非特异性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诊断方法以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合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为首选。
  3.治疗
  采用全身或者局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部分病人放置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对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前后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和安全的抗凝药物,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3.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只有少数患者适宜手术疗法。
  3.2非手术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祛聚。
  4.护理:
  4.1患者术后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用心电监护仪,术后2小时帮助患者活动四肢。
  具体活动措施[5]:①用小枕头垫于患者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角为宜。②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频率15~20次/分钟。③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④膝关节伸屈运动,⑤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2小时翻身一次。
  4.1卧床1~2周,可减轻疼痛,并使血栓紧粘于静脉壁内膜上不致脱落。
  4.2抬高患肢至高于心脏平面20cm左右,膝关节微屈,禁忌挤压患肢。水肿严重的患者,给予肿消散外敷。
  4.3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4.4患病后卧床时抬高患肢或起床时穿医用弹力袜,改善静脉疗法。
  4.5产妇术后如果经常运动下肢或按摩下肢,在活动中肌肉会收缩挤压深部静脉,使得静脉血流加快,可预防血栓形成。
  讨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体位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长期治疗过程,早期应该早期运动疗法,综合应用手术或药物治疗以提高静脉再通率,远期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清醒认识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对具备有危险因素的孕产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而且应该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防止致命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桂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269.
  [2]黄淑君.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154-156.
  [3]梁晓宁,郭瑞君,许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9):1624-1627.
  [4]滕照清,劉乃清。王建青等,早期被动四肢体锻炼方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形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41.
  [5]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65-96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84例临床分析。方法:我院 2013 年 1 月 ~2014年1月收治且已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的年龄在80 岁以上(包括80岁)的老年 CAP 患者,根据其血液化验、病原学检查和胸部 X 线检查以及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84例老年CAP患者的并发症的分布情况不一,如表 2所示;临床表现如表3所示;临床肺部影像学的改变情况如表 4所示。结论:要全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能否提高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链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加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天,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89.1%,35天内无1例死亡。出血发生率15.8%,无脑出血病例,无过敏发生,低血压发生率3.1%。结论 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再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肩难产的预测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探讨相关临床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肩难产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的顺产产妇共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产妇在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研究其分娩并发症,探讨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新生儿具体临床并发症。结果:肩难产患者与顺产产妇之间的宫高、腹
期刊
摘要:总结了1例产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体会:该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情绪激动,因早期诊断明确、及时给予了有效的治疗、用药、并提出了正确的护理问题、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出院指导,确保了患者安全。  关键词:产后肺动脉高压;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出院指导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尤其是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90mmHg(1 mmHg=0
期刊
摘要:总结1例从周边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困难患者,置入后出现导丝拔出困难,在改变常规操作方法后将导丝顺利拔出的护理经验。拔导丝前让患者充分放松,热敷穿刺侧上肢,推注温生理盐水,恢复至导管置入时体位,尝试拔导丝失败(明显阻力、导管皱折状)后,将导管连同导丝一起逐渐外撤(无阻力)出10厘米时导丝顺利拔出。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导丝拔出困难;原因;护理  PICC(periphe
期刊
摘要: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体会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的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135只眼,100例患者采用了翼狀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方法,在术后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工作,观察临临床效果。结果: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中其中有92例患者痊愈,痊愈率为92.00%,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00%。所有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9.49%,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8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
期刊
摘要:总结了139例不同手术入路食管癌的护理,为制定各种手术入路的食管癌护理常规提供依据。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入路,护理  食管癌在我国是高发病,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仍然是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手术入路较多,笼统的食管癌手术护理常规显然不足以满足临床需要。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分别以左胸、右胸入路、电视纵隔镜下3种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39例【1】??。现对该3种手术入路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结果:防止疾病传播。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护理  在艾滋病(AIDS)合并众多机会性感染中,结核病(TB)最为常见,约占20%-50%,是一种可治愈的艾滋病相关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诱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及母婴结局。结果:52例胎盘早剥产妇中,剖宫产者41例,自然分娩者11例,3例切除子宫,围生儿死亡7例,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11例;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是主要诱因,比例分别为30.77%、28.85%,余者包括外伤或性生活史、脐带因素、羊水过多及不明原因。结论: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为胎膜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