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语言生态环境视野下的民族凝聚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阶段,在世界语言系统以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世界语言生态正呈现出发展失衡的趋势,一些弱势语言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对自身具备一个清楚的认知,同时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内涵,促进语言生命力的提升。
  關键词:语言生态环境 世界语言系统 重要性
  在生态语言环境下,语言的传播和推广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才能促进世界语言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对语言生态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探索和研究语言的特性以及重要性。
  1.当前阶段世界语言生态发展的特征分析
  1.1语言生态发展的不平衡。在生态语言的视角下,语言的种类越丰富,说明世界语言系统的结构越稳定。语言的消失不仅会导致文化的断层,还会对语言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多种语言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语言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阶段,这一平衡正在逐渐被破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战争、殖民等活动使得一部分族群语言的传承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语言生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不平衡具体体现在语言使用者数量的不平衡。
  目前,世界有很多语言的使用者正在逐渐减少,世界上存在的上千种语言中,除了排在前列的语言种类,剩余语言的使用者数量只占据了世界总人口的极小部分,一些语言的使用者甚至只有几人或是几十人,这就导致许多语言在历史的不断推进下慢慢消失。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到全球化的影响,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一些大语种受到的重视正在不断加强,这就使得很多语言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语言生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在持续恶化。
  1.2英语的扩张。在世界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英语一种处于中心地位,这是由17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扩张造成的。后来美国国力的膨胀使得英语作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国际间的交流活动。除了大量的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外,很多人都将英语作为其第二语言。当前阶段,世界上已经有半数的人口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同时,英语在国际语言系统中的强势地位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数量上,也体现在其在国际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目前英语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许多领域。大多数的国际组织将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这对英语的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英语的强势扩张使得很多语言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若是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必将导致许多处于劣势的语言面临消失的危机。
  2.语言生态环境视野下汉语的发展和传播
  2.1汉语的重要性分析。可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汉语的内容十分丰富,且使用者的数量庞大,覆盖范围广阔,在世界上存在很大的影响力。通过对汉语发展历史的研究可知,汉语是一种包容性较强的语言。其起源之初,就通过对周围民族的融合不断向周围拓展延伸。同时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分裂整合,也使得汉语不断吸收接纳其它语言种类。现代汉语中,方言的种类十分丰富,但是通过对方言特征的研究可知,其是从同一源头发展而来的,出现变化的原因就是语言的融合。
  当前阶段,许多与汉语同时兴起的古老语言已经基本消失,由此可见,汉语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不得不说这是人类语言发展历史中的奇迹。因此,对汉语发展历史的研究是人类语言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汉语在东方文化发展中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周边许多国家的语言都受到了汉语广泛的影响。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古代文献都是由汉字编写的。因此,在语言生态环境下,加强对汉语的传播和推广能够有效的促进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发展,对世界语言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2语言的价值和传播。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除了一些特例之外,语言的价值直接决定其能否得到有效的传播。语言的价值体现在学习、贸易、外交等多个领域,因此,语言的传播价值与语言领属者的社会历史地位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国家层面,一个国家的国家地位决定了其语言的价值。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对语言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早期汉语的对外推广就是在自然传播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与古代王朝的强大实力存在着巨大的关联。当前阶段,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提升,汉语的传播和推广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因此,想要实现语言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发展,必须有效的提升语言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世界语言生态发展的大环境下,语言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文化的传承,为了促进世界语言的健康发展,必须语言生态的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语言的广泛传播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苗族大学生加强多语能力发展的思考[J].民族论坛,2017,02:85-89 94.
  [2]马丽君,周芳.语言生态学视野下的民族双语教育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4,01:90-92.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进行论述,并从我国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的目的进行分析,且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提出相关的改革创新方式,希望能给予相关专业读者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  引言  课堂教学思考生活师生互动课外活动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内部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地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
【摘 要】通过介绍城市防汛的概念,探讨城市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防汛;物资储备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同其他进步一样,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其中城市防汛就是近年来城市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传统的水利防汛相比,城市防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积极创设新的教学环境,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一、多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时会以来个人的学习积极性,要是却决于教师的教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千百年的积淀和历练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和独特气质,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也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突出地表现在学术独立思想、学术自由精神、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教育教学面对的现实环境依然严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效性仍面临挑战.面对
北京农学院在本科教学研究中首次提出"教学有效度"的概念,从有效性角度阐述实践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有效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理性分析、判断农业高等院校实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学科被引入小学生的课程表中,然而,这丝毫不影响语文的主导地位。语文作为我国五千年精华的荟萃,在小学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而将经典名著引入小学的语文课堂,对小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理解文学大师的情怀都有着莫大的助益。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更好地将经典名著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此背景下,教师要认真地探讨,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与时俱进,面向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面向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的生命个体,真正本着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体现阅读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