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框架薄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和CO2排放研究

来源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shao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抗震性能好且材料节能的结构体系,针对多层办公楼案例,按照我国相关规范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薄壳结构,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比较了两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CO2排放量.结果 表明:两种结构体系都能满足“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框架结构的最大楼层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比框架薄壳结构大,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的损伤比框架薄壳结构严重;框架薄壳结构的混凝土、钢筋用量和CO2排放量相比框架结构分别减少了1167.7 t、35.1 t和220 t;框架薄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节能减排性能明显优于框架结构.
其他文献
研究了矿渣、粉煤灰以及热等离子技术处理城市垃圾后的熔融残渣(MWTPT)替代10%的水泥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水化热和SEM方法分析了MWTPT的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MWTPT可以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制备泡沫混凝土;掺MWTPT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后期优于掺粉煤灰的泡沫混凝土,抗折强度在早期优于掺矿渣泡沫混凝土和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与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相比,掺MWTPT泡沫混凝土的7d、15d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9.1%、31.8%.
研究了丝状、杆状稻草纤维分别与粉煤灰复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稻草纤维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稻草纤维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形态;丝状稻草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响小于杆状稻草纤维;当丝状稻草纤维掺量为0.3%、粉煤灰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当丝状稻草纤维掺量为0.3%、粉煤灰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较高;当丝状稻草纤维掺量为0.3%、粉煤灰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较高.
空间相机广泛采用光学拼接方式扩大幅宽.拼接组件的热变形对探测器图像的配准造成影响.文章通过对空间光学相机拼接组件的光机热分析和试验,得出拼接组件热稳定性对光学拼接焦面图像配准的影响,为空间相机的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文章选择空间相机入轨初期的开始成像时刻和成像12min结束时刻两个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和成像试验,发现由于温度分布的变化,拼接组件热变形导致成像开始时刻不同探测器间图像发生约3个像元的错行误差,并在成像结束时刻减小至约2个像元.试验结果表明,拼接组件热稳定性对光学拼接焦面图像配准有显著影响,在空间相
针对典型GFRP/铝合金叠层开展了2A10材质Φ4mm铆钉在Φ4.1~4.2mm孔径内,通过静压铆接后,铆钉钉杆在叠层不同位置处的干涉量测量及数据计算,得出干涉量变化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干涉量从复合材料侧向铝合金板侧过渡,在复合材料处有最大相对干涉量,在铆钉墩粗侧铝合金与铆钉有最小干涉量.静压铆接时,孔径Φ4.2mm比孔径Φ4.1mm拥有更小的干涉量值.
波导装配过程中,由于自身形状复杂及被连接结构多级装配累积误差,过程中将产生内应力,对其力学和电磁学性能产生影响.根据力学原理,建立强制装配过程的简化分析方法;然后选用某型产品波导,通过上述分析方法评估了其结构性能,并将结果与有限元法对比,验证简化计算模型的合理性.最后结合计算结果与结构参数,分析波导强制装配可行性,结果可以为波导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评估提供合理依据.
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中,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准确获取十分重要,卫星遥感能够定量获得区域气象和环境信息,为此提出结合卫星遥感数据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文章基于高时间分辨率卫星数据,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获取大范围内的地表太阳辐射数据,进而结合光伏发电功率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文章提出的预测方法,光伏发电功率4h预测平均功率精度为R~2=0.92,均方根误差E_(RMSE)=0.
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镀金航插焊杯手工及激光一次搪锡除金、两次搪锡除金的结果,测量合金层厚度,观察合金层形貌.发现无论是手工方法还是使用激光,一次搪锡除金不能使金含量低于3%,两次搪锡除金后金含量均低于3%,但激光搪锡得到的金相组织更为细腻均匀,合金层厚度更薄且效率更高.最终得出激光搪锡除金效果优于手工操作的结论,对航插焊杯除金工艺方法有更先进的指导意义.
为满足运载火箭短壳自动钻铆设备的数控编程需求,结合自动钻铆工艺流程与数控程序结构,分析了自动钻铆设备运动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控程序结构的钻铆加工信息生成方法和基于齐次矩阵法的模块化运动控制算法。以此为基础,研究开发了自动钻铆离线编程系统,并以某型火箭短壳自动铆接为应用对象,经离线编程与仿真验证了系统生成的数控程序完整性和运动控制准确性。
2021年7月19日8时19分,伴随着“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联合开展的整流罩伞降系统搭载飞行试验也取得圆满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整流罩伞降系统在二十多千米高空成功开伞,稳定了整流罩下落姿态并发挥了减速作用,直至携带整流罩安全着陆.国内首次实现开伞完整回收运载火箭整流罩.
期刊
针对现有的地外采样裝置高可靠密封术的优劣,结合空间电子束焊接技术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人机配合、人员自主以及设备自动三种采样装置焊接工作模式,分析了每种模式实现的难易程度和适应性要求,并结合多日目标、多任务的发展趋势,对后期的空间电子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