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缘起与发展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是中国与韩国、中国与英国、中国与泰国等国家的双边使用。如果韩国人与泰国人做生意用的是人民币的话,这才叫国际化货币。从这一层面来说,人民币在过去五年所走的历程仅仅是个开端。
  人民币的国际需求
  人民币国际化,即是中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是人民币开始广泛进入非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亦即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国际货币一般需要承担三种职能: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因计价和结算产生头寸,为安排头寸成为投融资工具;由于上述两者,使其成为一般支付手段,具有价值承担功能,从而成为储备货币。
  而人民币正在渐进地依次承担上述国际货币的职能,目前已经呈现出全职能的轮廓。2014年12月,人民币跃居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市场份额为2.17%;作为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已经在2013年跃居第二位,市场份额8.66%。
  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后,人们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货币原罪。体现为三种错配,即货币错配、期限错配和结构错配。由于这种错配极易因美元的变动而引发危机。全球金融危机高潮时出现的“美元荒”,再次凸显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对美元过度依赖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
  通过本币结算,减少地区贸易更易受到非本地区货币波动的影响。并且由于本币结算,本币贸易融资将得到增加,对非本地区货币贸易融资的依赖将会减少,扩大经济贸易合作。在上述基础上,发展本地区金融市场,缓解投资和储蓄的期限和结构错配。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的要求日益强烈,以此来降低结算风险,促进本地区经济稳定和增长,推动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其经济规模和近年贸易地位也使其本币具有了国际使用基础。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需要,更多的是国际合作的需要。
  始于贸易却不止于贸易
  国际货币一般具备以下条件:
  主权货币的全面可兑换:尽管可兑换货币不一定会成为国际货币,但国际货币一定是可兑换货币。
  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是满足非居民资产负债表拥有主权货币的前提。尽管不需要国际收支全面逆差,单或在资本项下,在经常项下,至少一个项下长期存在逆差。
  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一旦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该国的货币政策亦是国际货币政策,承担提供国际流动性义务。这需要该国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及金融市场等金融基础设施。
  显然,目前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并不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它构成了对中国现行金融体制的挑战,为满足国际需求在这一特定阶段需要特殊安排,人民币国际化又区别于传统路线。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决定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广西、云南开展针对东盟十国和港澳地区的人民币跨境货币贸易结算业务。2009年7月2日,《人民币跨境结算实施细则》公布,人民币跨境货物贸易结算正式展开,困于中国的自身条件,起步是小规模,属于探索性的安排,只涉及5个沿海城市365家企业的货物贸易。
  显然,这既是为应对金融危机,满足亚洲进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立足中国现实,由此开启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试验性安排。
  2010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一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GDP和4.5万亿美元贸易额,根据自由贸易区协议,大陆与东盟六国50%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2015年大陆与东盟另外四国将实现零关税,贸易额有望进一步扩大。目前,中韩自由贸易区原则协议已经达成,中日自由贸易区协定也在紧张进行中,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已宣布要实现更紧密的经贸安排。此外,中国澳大利亚、中国瑞士的自贸区谈判也已经展开,中国欧盟自贸区开始前期准备。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合作的密切化以及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初步成功,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加速,2010年扩展到20个省份,2011年所有的省份和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与此同时,贸易结算不仅限于货物,扩展到服务贸易,结算地区也不仅限于亚洲,扩展到整个世界。
  在贸易结算的基础上,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本地区的金融货币合作。2009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清迈协议,进一步强化了亚洲金融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五国也提出本币化进程。强调加强金融货币合作。为此,自2012年开始,中国开始逐步放开资本项目本币管制,鼓励境内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2014年又开始放开个人境内外人民币间接投资。
  2013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基础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开始发起设立,以发展和完善亚洲金融体系,由此,人民币国际化呈渐进深化和加速发展的态势。
  “一带一路”助推步伐加深
  2015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这一中高速增长率,在全球贸易的份额将稳步提升,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面较为扎实稳固。
  而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也将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资本账户的进一步放开,将使在岸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一步提升,对离岸市场的辐射传导渠道更加丰富,将推动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境外实体经济循环。
  从国家战略来看,人民币资本输出及“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激发境外的人民币需求。今后五年,中国将向全球采购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也将向海外投资5000亿美元。
  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讲,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调整可能成为人民币强化定价货币职能的良好契机。中国是能源及原材料的重要消费国,与许多能源及原材料生产国在经济结构上高度互补,如像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的走势,有可能促进双方合作,促成人民币在黄金、石油及原材料大宗商品定价方面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尚不具备国际货币条件,但又为了满足国际需求而发生的。从而使其进程有别于其他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又造就了离岸市场发展快于在岸市场的局面,形成了“离岸市场+清算行”的安排。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形成了开放促改革的态势,由于人民币国际使用不能止于贸易,资本项目的本币开放应运而生并在加速中,相应地推动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和可兑换的进程,其结果人民币在岸市场迅速成长,上海日益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一旦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路线将回归传统。因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形成的市场交易以及相应的结算安排将取代“离岸市场+清算行”的安排,人民币将成为储备货币而广泛进入非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中。
  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是双边使用,还是中国与韩国、中国与英国、中国与泰国等国家的双边使用。人民币真正的国际化应该是多边使用。如果韩国人与泰国人做生意用的是人民币的话,这才叫国际化货币。从这一层面来说,人民币在过去五年所走的历程仅仅是个开端,仅仅只完成了双边使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多边使用。这有赖于国际货品改革、有赖于亚洲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亚洲国家金融货币的合作。现在已有迹象,例如亚投行、人民币进入SDR等。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建立跨境人民币的支付系统(CIPS),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进入新阶段。
其他文献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春节期间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赴日消费,购物近60亿人民币。除了电饭煲等传统热门商品,马桶盖竟然成为今年的一大购物热门。日本当地媒体称,“马桶盖几乎处于
8月27日至9月2日,2015桂台·南宁少数民族交流周在广西南宁市举办.本届交流周的主题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促进邕台共同发展”,来自台湾花莲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花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期刊
何九盈先生在一文中指出,在大徐本的310条省声中有158条不可信.本文依据何九盈先生论述不可信省声的方法,进一步推衍出了不可信的省声22条.文章最后对何九盈先生指出的两条“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用药一段时间后,原来的剂量便失去了效果,只有通过增加药量才能达到原的效果。在排除医生用药和药品质量的问题之后,仍出现以
期刊
分类综合所得税,即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所得分类课征所得税;纳税年度终了时,再将本年度的所有所得加起来,按照累进税率计征所得税,平时所缴纳的分类所
期刊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新时期的主动选择,支持中国做出选择的底气,是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强大信心。  说起最近的国家大事,不论是谁都绕不过亚投行和“一带一路”。  有关这两件大事的内容,完全足够写本书的了。这里暂且抛开不管,单谈背后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开始,起始仅仅是双边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尝试。随着尝试的深入,最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期刊
文化惠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宗旨。基本文化权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力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充满无数诱惑,但我们依然要不断向前。依稀记得这样的诗句:“马后桃花马前雪。”背后是温馨的南国,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伊人在等待,而诗人还是要踏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各中心支行组建了事后监督中心,其主要职责是对本行营业、国库、货币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实施事后监督,其目的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化解资金风险.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