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应从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加强苗期栽培管理和药剂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着手。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症状;规律;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叫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病害,黑粉是该菌的冬孢子。发生地块的发病率在 10 %~20 %,个别地块发生率高达50 %~80 %,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1 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果穗和雄穗。多数病株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球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粘结成块,内部杂有丝状物,因此称丝黑穗病。也有少数病株,受害的整个果穗畸形,呈刺猬头状。大多数病雄穗仍保持原来的穗形,仅个别小穗受害变成黑粉包,也有个别整个雄穗受害变成一个大黑包。危害严重的幼苗可表现出症状,如矮化型,节间短,全株矮小,上粗下细,如笋状,向一侧弯曲,叶片簇生,暗绿色,叶片带有黄白色条斑,抽出雌雄穗为黑穗;矮化丛生型:病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整个植株粗短繁茂,果穗增多。一般每个腋芽都长出黑穗;多分蘖型。病株分蘖多,每个分蘖茎上均形成黑穗,且大部顶生。
  2 病原
  病原菌为丝胞堆黑粉菌,黑穗里形成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黄褐或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微米,表面有细刺。冬孢子间有时混有不孕细胞,表面光滑、近五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7~16微米。冬孢子未成熟前集合成孢子球,成熟后分散。冬孢子萌发产生具3个分隔的先菌丝,侧生担孢子。担孢子又可芽生次生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直径7~15微米。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3 ℃~36 ℃,以28 ℃为最适宜。冬孢子在 110 ℃的干热下处理30分钟,或在65 ℃热水处理30分钟即死亡。冬孢子在pH 4.5~10萌发率较高。
  3 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里可存活3年左右。在土壤中结块的冬孢子比分散的存活时间长,用病株残体或病土沤粪未经腐熟,用病秸秆喂牛或用“乌米”喂猪均会造成粪肥带菌,而施用这些带菌的粪肥可引起田间發病。种子表面带菌虽然数量不多,但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玉米播种发芽,冬孢子同时萌发产生担孢子,经性结合产生侵染丝而侵入玉米。侵入时期和部位,从玉米种子萌发开始到5叶期,甚至更长时期都可侵染,但最适侵染时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到l叶期,特别是幼芽期最易侵染。侵染部位不仅限于胚芽鞘,也可从根颈以下部位及根部侵入。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的基部分生组织中,花芽开始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进入花蕾原始体。有时生长锥生长较快,病菌蔓延较慢,未能进入雄花序,而只在果穗上发病。
  丝黑穗病以土壤传病为主,只有苗期的初侵染,而无再侵染,因此,品种抗病性弱,发病率高。土壤中菌量多,发病重。播种出苗期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轻重有密切关系。
  4 综合防治
  4.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最根本措施。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用抗病种。同时要选择颗粒饱满的新种子,这样玉米出苗快、生长健壮、不易感病。
  4.2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和合理布局品种是减少田间菌源的有效措施。对病重地块要实行3年轮作,轮作地块有困难,进行2年或1年轮作也好。病重地块应种植高抗品种。
  4.3拔除病株 一是苗期铲除:根据病苗典型症状,拔除病株是减少菌源的根本措施,于定苗前结合田间管理,及时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于喇叭口期,症状明显时,就地砍除。三是后期割除:玉米抽穗后黑粉菌孢子尚未成熟散落前,及时割除病穗带出田外深埋,同时将病株就地砍倒放于田间,防效很好。
  4.4加强苗期管理 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增强抗病力。选用优质种子,精心贮放,充分晾晒,可提高种子发芽势。根据地势、土质墒惰、品种生育期的抗病性,结合茬口和地块发病轻重,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播期;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技术,土壤要翻耙压连续作业,以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厚浅适宜;幼苗扒土晒根是一项重要的防病增产措施。
  4.5化学药剂防治
  4.5.1包衣 使用种衣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市场上种衣剂的品种很多,因此在使用上要有选择性,根据研究证明,含有烯唑醇、戊哩醇和三唑醇成分的种衣剂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有明显效果,防效可达85 %~95 %。但烯唑醇药剂在低温条件下,播种深度超过3 cm肘易产生药害。困此在使用烯唑醇成分的种衣剂时,要适时晚播,同时播种尝试不超过3 cm。
  4.5.2处理土壤 处理土壤,可用50 %甲基托布津粉剂,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土盖种,即50 kg细土拌药粉50 g,播种的每穴用药土100 g左右盖在种子上。
  4.5.3拌种 可用种子量0.5 %的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量0.3 %的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5~0.7 %的多菌灵,苯菌灵等拌种。
其他文献
期刊
“理论渗透观察”论题的认知解读,是通过认知科学多个经验领域的研究,改变这一问题的讨论方式,尝试在知觉与认知的关系层面上展开对该论题的重新解读。福多与丘奇兰德的争论开启
本文主要通过对陈独秀关于科学认识的论述,表明在中国近代科学认识观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符合论思想,这实质上是一种主观符合客观之真理论的方法论变种。它虽然在近代中国给科
由虚拟技术所营造出的“意象现实”引发了一系列哲学反思。本文作者认为,“意象现实”符合人的认识的真理结构,它是人对现实社会接受方式的延伸。文章从“意象现实”促进主体精
知识产权是研究大科学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大科学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更为突出,其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产权制度自身的两面性,大科学项目和私人资助的科研项目中国家主体地位的不同,以
(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150136)摘 要:玉米140cm大垄双行通透栽培,可以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实现玉米的合理密植,解决玉米海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问题,延长生育期,与常规玉米栽培相比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关键词:玉米;140cm大垄;通透栽培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双城市玉米是主要的栽培作物,年播种面在280万亩以
1选地选茬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选用未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大豆、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整地以秋整地为主,积极推行轮耕制度,实施以
本文提出档案管理必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共组程序与方法,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各个环节都建立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归档工作。
2013年9月16日,在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井头自然村,当地村民在包装外销新鲜下树的蜜柚。今年,在当地政府包村干部新农村指导员的帮助下,井头村果园抽水灌溉得当,在这大
本文结合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经验,根据叠合施工原理,对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