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gb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本文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背谱、打拍子、记旋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关键词】传统教学 课改措施 欣赏音乐
  说起音乐课,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是学唱一首歌,或是学跳一段舞,似乎一般的音乐教师都能上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要真正的上好一节音乐课是很难的,特别是音乐欣赏课,因为他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即有中国的歌剧又有国外的戏剧等等。这就必然要求每位教师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每位学生,同时欣赏课也必须相对的课改。原来的磁带播放欣赏已经不适应当今音乐教学的要求了,而取代的是多媒体音乐教学,因为多媒体音乐教学直观,立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对应时代的发展。
  一、从感觉上让学生认识音乐作品
  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比如一般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的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痴如醉, 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有时教师一味地强调作曲家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培养学生习惯,不考虑学生的认识基础,个性特点,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我们探求的一种欣赏途径是,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开始讲解,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先欣赏,具体表现为课前不告诉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舞编等形式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家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室上往往同学们听得认真,教师讲得轻松,气氛活泼热闹,同时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是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要的转折。初中学生唱歌,大多只是感觉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牙牙学语。而到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觉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都有课前十分钟的唱歌时间。我就让学生从每一首做起,每唱一首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慢慢地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意义。平时,我也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子,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
  二、在听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乐感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听觉上感受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来感受体味任何一首歌曲。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一听给人一种震撼感,歌曲《娃哈哈》给人一种欢快感,二胡曲《二泉映月》给人一种悲伤感。这些歌曲一听基本上可以感觉到曲子的大意。也就是说先给学生听一些类似这样的曲子,来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其次,在歌唱时,应调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富记忆表象,也就是生活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优美画面、一片丰收的气象都尽收眼底;唱《大森林的早晨》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穿森林 ,越峡谷,登高山,问候日月星辰;奔大海,跨草原,迎接日出黄昏,以及找清泉,逐流云的动人情景,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那些高中生们的音乐听力就可以上一个台阶。人民教育出版教材中的艺术欣赏之音乐诗歌课,主要欣赏的是《黄河大合唱》。我先带他们去多媒体教室,简单地说了一下音乐与诗歌它们之间的关系。紧接着观看影片,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时教室显得特安静。当听到有朗诵时,有的学生也随着朗诵。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屏幕上的演奏,于是他们一边听,我一边讲出现了我们不多见的器乐。等他们听完之后,让他们讨论感受,朗诵部分让他们上讲台试着有感情地朗诵。其次才是介绍作者背景,讲述《黄河大合唱》有八个乐章组成,每一个乐章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这样,在欣赏过程中讲到了作者及自己的感受,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也就更加地提高了。这也就是说我们老师也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来服务教学。
  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去钻研。由此学生对歌曲产生了“兴趣”,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我们教师就应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高中音乐课毕竟是少的,但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讲授一些音乐知识,这对于他们的音乐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识谱,高中音乐欣赏书大多是五线谱.由此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 、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是行进速度,而《手拉手》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白毛女》这首歌曲,开始段落表现了翻身农民由衷地歌唱生活的形象,紧接着把人带入旧社会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 、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翻身农民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四、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
  音乐欣赏课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认识音乐,理解音乐。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音乐欣赏课主要是通过音乐精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活动,让学生接受各种性质音乐美的熏陶,丰富充实其情感世界。在港台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学生正处于良莠不分、盲目模仿的阶段,“不爱刘天华就爱刘德华”的“追星族”更是不在少数。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不时向学生介绍优秀的音乐作品,教给他们欣赏要领,同时分析某些歌曲的害处,提高他们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热爱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综合上述的改革,我认为这些课改是非常成功的。其主要成功之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充分发挥了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教师也从中得出了新时代应适应新的课改、新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3]许丽文.古典音乐世界[M].南海出版公司,2005.
  作者简介:廖达剑,大余县梅关中学,邮编:341500
其他文献
介绍了我国氯碱企业近年来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包括盐水中降钙镁、脱硅、脱碘新技术,淡盐水脱氯、除氯酸盐新技术,以及氧氯化法制取氯气、副产氯化氢提纯、污水处理、氧阴极
【摘 要】音乐欣赏学习兴趣是指喜爱并主动接近音乐欣赏学习的情绪。这种喜好情绪是“音乐欣赏能力得到发展”,即“音乐审美发展”的前提。因为有了喜好,才可能有热情、动力,才可能兴奋、主动、持久地去探究。因此,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理应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 课外音乐 音乐欣赏 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学习兴趣是指喜爱并主动接近音乐欣赏学习的情绪。这种喜好情绪是“音乐欣赏能力得
【摘 要】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一方面可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注重形式或是画蛇添足、越俎代庖,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的现象。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多媒体  一、课堂教学上比较常用的多媒体类型及效用  (一)声音。一般用于有声音的自然或社会现象中,如自然界的雷、雨、风、雪和社会环境中的噪声污染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声音引入课堂显得至关重要,它有很强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他们见识少,知识面相对比较窄,思想单纯,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股"初生牛
期刊
大数据的出现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变革。我国"十三五规划"也将大数据纳入"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范畴。目前对大数据的搜集、处理主要依赖于云计算,而互联网是云计算产生和
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应有之义,更是双方互动的核心所在。文化交流有没有真真切切落到实处,是决定两岸关系能否最终和解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基于对两岸关系特殊性和现有
期刊
临床上常外用维甲酸类药物治疗扁平疣,但系统用药的报道较少见。笔者于2004年7月~2005年3月使用口服异维A酸(又称13-顺式维甲酸,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左旋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鉴于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内涵理解的偏失,民主要素的缺失及交互机制的缺乏,我们认为学校制度文化应以人为
本文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广西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如何更好地适应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