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环孢子虫病一例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体通过食入被环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摄入的卵囊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人体,尤以空肠为主,进而出现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血、腹水和骨髓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明显,曾拟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腹胀症状一度出现好转,但在停药3个月后再次出现腹水,最终通过小肠黏膜病理和粪便直接涂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到环孢子虫卵囊确诊,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得以痊愈。

其他文献
《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从实现全球结核病防治目标的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结核病防控的影响、全球结核病疫情的现状、全球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全球结核病的预防、结核病筹资、结核病的研究和创新等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研究系统解读报告的要点内容,并结合我国结核病防治的相关领域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我国下一步结核病防治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耐药结核病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诊断方法耗时长、灵敏度低,而且其治疗成功率低、依从性差、丢失率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抗结核新药的上市,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更新,耐药结核病的分类、诊断方法、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较大变化。现总结分析耐药结核病领域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对结核病专业医务科研人员有所启发,为耐药结核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血流感染在临床上罕见。本研究3例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患者均以发热起病,血培养提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2例好转,1例死亡。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病死率高,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发热,需警惕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的可能。
期刊
期刊
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感染在国内尚鲜见报道。现报道1例从巴基斯坦旅行归来的患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血培养提示伤寒沙门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为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等5类抗菌药物耐药,予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旅行带来的输入性细菌耐药问题需引起国内临床医师的重视。
受肝衰竭免疫炎症状态变化的影响,传统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等对肝衰竭合并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下降。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因此具有早期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潜在价值,但其诊断效能、最佳临界值等尚存在争议。此外,有研究证实未合并感染的肝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也会升高,且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本例患者因发热伴恶心、呕吐、腹泻入院,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第5天放弃治疗,当日死亡。经分子生物学和细菌培养检出新型布尼亚病毒。现报道患者的诊疗过程,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