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疝囊切开技术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来源 :腹部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掌握常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的基础上,研究在术中主动切开斜疝疝囊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成人单侧斜疝病人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0例),观察组行术中主动切开斜疝疝囊TEP治疗,对照组行常规TE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皮至缝合完毕)、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术中中转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7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外科技术结合超声引导消融技术在肝巨大血管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超声引导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3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超声引导肝血管瘤消融,手术时间为(32.3±15.1) min,术中出血量为(20.9±10.7) mL,术后住院时间为(3.2±1.7) d,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7/300),
目的:分析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合并偏瘫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接受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康复情况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ugl-Meyer量表平衡部分(FM-B)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进展迅速,预后差。由于肝癌细胞代谢消耗导致机体的营养缺失、肌肉蛋白质大量分解,病人可能会出现肌少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病人治疗的预后与肌少症密切相关。该文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对肌少症的定义、诊断及肌少症与肝癌治疗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在螺旋断层放疗(HT)和普通调强放疗(IMRT)两种放疗设备治疗系统下的剂量学、急性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观察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局部晚期鼻咽癌140例,其中HT组70例,IMRT组70例。依据病人头颈部磁共振成像进行肿瘤的靶区勾画。鼻咽癌原发病灶处方剂量为69.96 Gy/33F,转移淋巴结的处方剂量为66~70 Gy/33F,高危区处方剂量为60 Gy/33F,低危区处方剂量为
目的通过3D可视化技术进行手术方案制定并联合术中门静脉穿刺染色进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以提高解剖性肝切除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运用3D可视化技术重建病人肝脏及血管虚拟模型,明确病人病灶所在肝段或者亚肝段的门静脉血供,根据重建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并利用虚拟模型指导术中超声引导下向目标门静脉注射亚甲蓝或吲哚菁绿染色标记切除范围,根据染色范围精准切除肿瘤所在肝段或亚肝段。结果共21例病人运用该方法制定手术方案,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肝胆管结石病4例,21例病人术中成功穿刺目标肝段或亚肝段的供血门静脉,其中19例(90
该文围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血管处理策略展开阐述。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熟悉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重点区域血管解剖并且通过术前三维重建了解血管变异。提出应用“一轴二面四区”及“危险三角”的解剖概念处理胰十二指肠血管。术中注意避免动脉内膜损伤和静脉撕脱,尤其注意腹腔镜下血管的“帐篷效应”,避免血管损伤。手术团队应增强手术配合意识,及时处理术中意外出血,避免灾难性大出血的发生。严密监测术后出血和早期积极处理,可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空回肠旁路术(jejuno-ileal bypass, JIB)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116例接受JIB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和术后3个月病人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变化。结果血糖改变: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对照,无论术前病人是否肥胖,所有病人都停用或减少了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用量,且病人手术前后HbA1c改变及各时相的血糖改变
结石复发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creatography, ERCP)取石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风险因素众多且复杂。目前认为胆管内胆汁淤积及细菌感染是结石复发的主要发病机制。胆总管扩张或成角、壶腹周围憩室、胆道支架置入、多次ERCP操作及括约肌切开、结石大和数量多、碎石操作是常见的风险因素。针对其病因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的发病率,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两种疾病。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全身丘疹、水泡及结痂 。带状疱疹是潜伏于
期刊
目的:评价非药物干预措施局部穴位按压联合芳香疗法对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在血液科进行化疗的恶性血液病病人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穴位按压联合柠檬片、生姜和薄荷等芳香疗法。比较2组病人化疗结束后24 h内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程度、生活质量和焦虑水平。结果:干预组化疗结束后24 h内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程度和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