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丹东市振兴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区儿保科在市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加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作好孕期保健、新生儿防视、小儿常见病防治工作、安全教育宣传等工作,从而降低儿童死亡率。现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区所属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岁以下儿童监测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花名册》、《死亡报告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季报(年报)》、《儿童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类表》及市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妇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死亡病例。
   监测对象:振兴区全区5岁以下儿童、凡孕满28周或体重>1000g,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儿童均为监测对象。
   方法:根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基层妇幼信息员进行统一培训,开展个案调查,核实分析其死亡原因,逐项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每季度上报至区疾控与保健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整理分析并核实补漏。
  结 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监测地区2011年全年活产数221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4例,死亡率6.31%。其中新生儿死亡8例,亡率3.61%,婴儿死亡11例,死亡率4.96%,1~4岁儿童死亡3例,死亡率1.35%。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2011年死因顺位为早产、低出生体重4例,构成比28.57%;意外死亡3例,构成比21.43%;出生窒息2例,构成比14.29%;新生儿硬肿症、先天异常、肺炎、其他神经病、其他肿瘤各1例,构成比7.14%。
   死亡因素与死亡率的关系:①死亡地点:死亡在医院1例(7.14%),死亡在家中9例(64.29%),死亡在途中4例(28.57%)。②死前就医:住院死亡8例(57.14%),门诊4例(28.57%),未就医2例(14.29%)。
   讨 论
   死亡率: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往年,这说明采取各种保健措施很有效。
   死亡与年龄的关系: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1/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1/2以上,证明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所以,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特别是高危孕产妇的监测;加强产儿科协作,提高产科质量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死因顺位:死因顺位前3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出生窒息。不难看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占首位,要求必须在孕期给予孕妇正确的保健指导,定期产前检查,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意外死亡占第2位,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的健康保护意识和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针对死亡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①加强孕前期保健,增加系统化管理,及早口服叶酸、孕前避免病毒感染、接触致畸的有害物质、烟酒、农药等不良因素及合理谨慎用药,为降低畸形儿和早产儿等打下好基础。②加强产前保健工作,提高产前检查质量。要求孕妇定期筛查,作好三维彩超系统筛查、孕期空腹血糖筛查、NT检查等工作,作好孕期胎心监护,指导孕妇合理用药,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限度。③完善医疗设备,提高诊断技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对于孕满20周的孕妇,应对其进行彩超出生缺陷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新生儿畸形。④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复苏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⑤加强围产期和新生儿保健,提高产后访视质量,作好宣传、指导工作,注意新生儿护理及预防佝偻病投药。⑥加强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儿童的看管和照顾,也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視。
  
其他文献
1999年10月至2002年11月本院收治肺结核患者281例,其中14例下肺结核患者误诊为肺炎,占同期肺结核的4.76%,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14例以下肺肺炎为主要表现的下肺结核误诊误
者观察了77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T离散度(QTd)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1994年7月至2000年7月发病24 h内入院的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