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帮人不能犯糊涂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太炎为人不羁、蔑视世俗,有时甚至很刻薄,但他热心起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因声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章太炎被软禁在北京龙泉寺,袁世凯每月供他500元生活费,并给他派了一个厨师和两个差役。章太炎知道厨师和差役都是袁世凯派来监视自己的,便故意铺张浪费,要求他们每顿必须给自己做四道丰盛的菜。但这些菜,章太炎自然每顿都吃不完,花了多少钱也从不过问。这三人见章太炎对钱这么不上心,便经常克扣章太炎的生活费,后来被章太炎的弟子钱玄同发现了。钱玄同把三人辞退,重新给章太炎找了一个兼职所有杂活的厨师。
  新来的厨师到位后,一切都进入了正轨。按理说,章太炎不应该再铺张浪费、每顿做那么多菜了,可是章太炎依然要求厨师每顿做四道菜。厨师本是底层百姓,见章太炎每次都吃不完,觉得太浪费了,一再建议章太炎让自己少做些菜,可章太炎不听。更奇怪的是,以前厨师做菜,做完了摆一桌子,章太炎只吃眼前的菜,远的根本不夹,可现在,厨师做的菜,章太炎每盘都要吃上几口,然后翻个稀巴烂。
  一天,钱玄同来看章太炎,厨师便向他反映了章太炎浪费饭菜的事情。钱玄同询问章太炎时,章太炎这才说出真相: “你不知道,这个厨师家里很穷,他一个月挣的钱要养活14口人。但他人好,我想帮他一把……我观察他好长时间了,他十分节省,如果这顿做的菜我没动,他就下顿再热一下给我端上来,只有那些我动过筷子的,他不舍得扔才带回家里。所以我每次故意让他多做菜,再故意每道菜都翻翻,好让他带回家去……”錢玄同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章太炎的爱心之举。
  不过,章太炎也不是每次好心都能办成事,有时也会犯糊涂。
  一次,章太炎到孙中山家去闲谈,走的时候天都黑了,便叫了一辆黄包车。但他当时刚搬家不久,还没有记住新家的地址,害得黄包车夫拉着他走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最后还是孙中山派人把他送回了家。章太炎觉得十分对不住那个黄包车车夫,就想找机会帮他。
  机会很快来了。章太炎和妻子汤国梨举行婚礼前夕,大家都在忙里忙外地联系婚礼事宜,有的负责订酒席,有的负责送请柬,而章太炎负责找车夫接送客人。章太炎第一时间想到了之前拉自己的那个车夫,心想正好趁此机会给他个生意做,就去孙中山家附近的路上找,结果还真找到了。
  婚礼当天,那个黄包车夫按约定来了,可惜只有他一个人,众人看后无不惊愕。原来,章太炎帮人心切,找到这个车夫后觉得心愿已了,竟然忘了婚礼当天接送的客人有很多,需要不止一辆黄包车。
  不过事已至此,章太炎再自责也没有用了。幸好在场的蔡元培立即找人联系了50个黄包车夫,这才解决了当天接送客人的问题。事后,蔡元培把章太炎调侃了一顿,说他是一个糊涂到家的人。一向狂妄不羁的章太炎此时也只能呵呵,连说自己没想到这些事。
  章太炎身为堂堂大师竟然如此疏忽大意,恐怕也只能用“助人心切”来解释了。
其他文献
在20世紀中期的美国,霍华德·休斯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他是拥有亿万资产的石油大王、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赌场老板,还是一个狂热的飞行爱好者。但到了晚年,他却开始过一种近似于隐居的生活,几乎不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因此,1971年年底,《霍华德·休斯自传》即将出版的消息传出,在美国媒体中引发了不小轰动。媒体纷纷接触这本书的作家克利福德·欧文,试图从他那里提前获得该书的部分内容。  欧文虽然在26岁那年
一  金庸的江湖里,可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创业环境。但仍有三个牛人完成了华丽的创业。他们就是令狐冲、杨过和张三丰。  令狐冲原本是江湖上一个大中型企业——华山公司的接班人。他的继承顺位在公司里排第一,前途一片大好。何况,公司的小公主灵珊妹子也对他青睐有加,等于是事业的双保险。  可惜江湖的形势急转直下,掌门人开始嫌弃他,小公主也变了心。眼看女婿当不成,接班人也要鸡飞蛋打,他想走夫人路线救命,以为师娘至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太师冯熙的嫡女被立为皇后。冯皇后品性端庄,只是与孝文帝的关系比较平淡。孝文帝南征,冯皇后留在京城,后来又率领六宫迁往洛阳。冯皇后的父兄死后,孝文帝亲自写书信表示安慰,回到洛阳以后,对冯皇后的礼遇也很隆重。但是,没什么缺点的冯皇后最终被孝文帝废为庶人,原因竟然是她的姐姐。  此前,文明皇太后(馮熙的妹妹)还另外挑选了冯熙的两个女儿一起进宫,为的是让自己的家族世代享有
《容斋续笔》中记载,南宋的大酒楼挑大旗,小酒馆挑小旗,至于那些穷乡僻壤的鸡毛小店,连旗都没有,只在门口悬挂一只瓶子、一个瓢,或者斜插一把扫帚。瓶子是盛酒的,瓢是舀酒的。  酒馆门口用酒瓶和酒瓢做标志,很好理解,可是为何要斜插一把扫帚呢?因為乡野小店本小利薄,多半售卖私自酿造的土酒,酒体浑浊,还漂浮着没有完全分解的米粒,唐朝诗人美其名曰“绿蚁”,宋朝诗人恶趣味,把这些漂浮的米粒叫作“浮蛆”。  绿蚁
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有11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叫王宗衍。按道理,王宗衍是最没可能继承帝位的,可他生來就有一个奇处,长得“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王宗衍他妈抓住这个优势,请了个相士游说王建,说这孩子的面相大富大贵,又请王建的心腹宦官在一旁鼓动。王建年老糊涂,就这么把王宗衍立为太子了。王建死后,王宗衍顺顺当当地继承帝位,改名王衍。  王建给儿子留下的局面还是不错的,其时中原陷入战乱,民不聊生,前蜀虽
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日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山海经》  天光随章尾山谷里烛阴缓睁的金黄双眸而变亮,云雨山正是炎夏时节。不久前大禹治水,在此砍伐树木,发现一块红色岩石,石上长着一棵栾树,黄树干,红枝条,青叶子。此刻因为时节,有几分萎蔫。  “倒是一棵好树。”款步走来的白袍男子欣赏的目光和着月色缓缓落在它身上,许是不忍,弹
清朝时一个富商来到扬州,打算选一位貌美的女子当小妾。当地一个老太太有个“女儿”,才十四五岁,相貌姣好且擅长各种技艺。富商对她一见钟情,以重金买回此女为妾。洞房之夜,富人发现此女原来是男儿身,大怒之下逼问,才知晓原来是老太太让貌美的家僮男扮女装来骗婚的。第二天一早,富商让家人去找老太太算账,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富人懊恼无比。  而另一位游士更加悲摧,他花重金在广陵(今江苏扬州)纳了一房小妾,此女精通
课本上常讲马克思一辈子穷困潦倒,生活惨淡,其实马克思幼时家境相当不错。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三。在马克思出生那年,他的大哥不幸夭折,马克思于是成为长子,备受父母疼爱。  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才能出众的犹太律师,精通多种语言,学识渊博,母亲出生于荷兰犹太裔贵族。他的姨妈在荷兰嫁给了一个商人——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因此,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之前,虽不是今天常说的富二
在世人心中,孔子是个好脾气的老人家,很少说别人的坏话,但他批评起鲁国某个“前辈”毫不留情。因为比“前辈”晚生了一百多年,他只能在书里骂得起劲。这个倒霉的“前辈”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臧文仲。  臧文仲是辅政重臣,先后为鲁国四代君主卖命四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孔子为什么对他频翻白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导火索是柳下惠,就是那个“面对美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只要臧文仲和他发生矛盾,孔子必是坚定的“
“东北王”张作霖出身土匪,大字不识一个,脏话不离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老粗”。然而张作霖却粗中有细,善于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锋芒,最终完成了从土匪到军阀的大业。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成了大总统,善于见风使舵的张作霖立即两次致电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坚决拥护袁世凯。袁世凯见张作霖这么识时务,立即任命他为陆军27师师长,驻守在奉天。然而,狡猾多疑的袁世凯对张作霖并不是完全放心,他总觉得这个“绿林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