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写作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de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二、为什么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 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自学能力要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性教学环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手脑并用,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思品教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归纳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传道、授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
期刊
不少校长为了把学校做强做大做优,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和购置先进设备上做文章。另外,据《扬子晚报》报道,广州市不少中学都在每个教室的后面安装摄像头,有的还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认为这样就能随时观察到学生和老师在教室内的一举一动,从而使学校教学秩序井然。但事与愿违,面对摄像头,老师和学生如坐针毡,心理压力很大,试问这样老师能教好学,学生能上好课吗?所以我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对教师和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并未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变革要求,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更低控制度、更具参与性。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 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无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点。然而,容易使人困惑的是:综合性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是否会弱化教师的作用呢?  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
期刊
内容摘要:在高级中学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材 课题研究    1.课题中有一些探索性实验    以往的学生实验,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
期刊
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此次课改是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事实上,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创造力以及学习心智等素质与能力得以改变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观念    那么,我
期刊
内容摘要: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它集中体现于仁爱、互助、团结、协力,成为维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公德准绳和行为规范。抓好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职责,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与发展,是班主任应尽的义务。班主任应能在最大限度内,为学生创造必要的行为环境。  关键词:班级 管理 抓好    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正处
期刊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已经十分频繁,恢复我国在国际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中的合法地位的时刻即将来临,只有保证国际间数字表示方法的统一和计量单位的科学统一,才会有更广泛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国际合作与交往。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抓住机遇,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其中包括认真执行法定计量单位(SI)。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期刊
幼儿教育学是幼师教育的必修学科,对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幼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多年来,种种原因造成该学科的教学陷入了一种困境。在当前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特征的新一轮教育改革面前,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着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本文试图就幼儿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对策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对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以求得对问题的早日解决。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    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 或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
期刊
我在执教过程中常用比较法,比较法(略),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我在教高二政治时,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这两个概念有如下几点不同;(1)含义不同;(2)研究的问题不同;(3)方法论意义不同。按这三个方面论述。其次二者之间也有联系;(1)二者都是讲矛盾发展的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2)二者都是重点论所把握的重点;(3)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可见比较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