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的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4例周围神经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的骨胳肌桥接修复,经4~5年随诊,疗效满意。为探索其机理,我们进行了实驗研究,实驗证明带血管的骨骼肌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其机理为:(1)具有引导再生神经的机械通道作用;(2)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功能;(3)为再生神经提供良好营养和代谢环境。

其他文献
为了证实腹膜孔作为腹水吸收的主要通路,我们应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对16例人体样本的腹膜孔进行观察。并作动物实驗。结果表明:在人体壁层腹膜中,腹膜孔仅位于膈腹膜立方形间皮细胞之间,其形态多不规则,呈簇状或带状分布。腹膜孔基底面无基膜,借一薄层结缔组织与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相毗邻。这种位置关系使腹水的吸收更为有利。我们还观察到注入家兔腹膜腔内的台盘蓝颗粒被腹膜孔所吸收,提示腹膜孔是腹水吸收的主要通道。
以38只体重2~2.5kg青紫兰家兔为研究对象,经静脉输注一定浓度的菊粉、对氨基马尿酸,并将单位时间内从肾脏排出这些物质的总量与血浆中的浓度相比较,在2~3小时内测出兔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及相对钠重吸收率,并求出了三者95%的可信限范围,从而建立了较传统方法准确、迅速、灵敏的检测手段。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们对40例可切除直肠癌病人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别于术前给予5-FU乳剂直肠腔内化疗、20Gy快速放疗和放疗化疗联合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核DNA合成变化的比较最后发现:(1)术前化疗后癌细胞超微结构及核DNA合成的变化不显著;(2)快速放疗(NSD为1140 ret)的病人则有明显的癌细胞退行性改变,核DNA合成亦明显低于治疗前:(3)放疗化疗联合治疗后癌细胞均有核固缩、细胞自
期刊
我们观察了18例体外循环瓣膜替换手术对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补体C3和IgG的影响。结果提示:(1)转流期中血浆调理素明显降低,除稀释因素外至少存在Fn和补体C3的消耗;(2)转流后血浆IgG含量恢复较快,补体C3次之,Fn恢复最慢;(3)术后一天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和补体C3含量可能与术后有无并发症有关。
本研究介绍人工粘膜瓣的制作及其防止肠胆返流的功能。粘膜瓣可阻止10.584kPa高压向间位空肠袢的返流,而间位空肠袢的顺流压(粘膜瓣阻力)仅为0.683kPa。应用56例,其中34例经2~3年零9个月随访和钡餐跟踪观察,无一例发生返流性胆道感染。手术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